“两国银行业改革殊途同归,中国的银行上市搞私有化,美国的银行被政府入股搞国有化。”不久前,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小型演讲上如是说。
/ x5 D3 J( T0 Y3 j1 q: y- D1 n9 V+ B$ {) @5 Z$ z
“他似乎带着‘美国你也有本日’如许的感情,讽刺从华盛顿到纽约的火车是多么迟钝颠簸,称从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列车是多么快速便捷。”转述者如许形貌听姜演讲的感受,“姜说‘工行市值天下第一,是英国最大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10倍,许多人没想到中国的商业银行这么快就赶上了天下。前次亚洲金融风暴让中国的银行进步了风险控制’。” 0 ~. e) K; T# F8 j' E
5 @* r( y+ v& r# G8 [9 O 而10年后的这一次金融风暴,华尔街群雄瞬间灰飞烟灭的教导,则让中国重新反思本身的“老师”——美国高度市场化的金融模式,到底存在什么标题?
+ U8 @4 S& s9 {- S$ X {0 @' e3 ?4 m* \& U9 X, x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近来提出,中国的金融改革,既不能盲目照搬美国以市场为主导来融资的金融模式、制止对资源市场的发展与创新,也不能像日本那样走银企高度联合的门路。他说,“理在太极一圈内,道存中庸两字间”,中国应该走所谓“第三条门路”,打造以商业银运动主导的金融控股团体。
, @1 ~- B' s. ~- }/ s4 z
/ N, n7 U; @2 J) G1 }- s 更有一些学者锋利指出,中国的现实泥土中,大量中小企业、州里企业以及8亿农夫催生出的民间金融构造正生生不息地绽放,只管他们仍停顿在正当与不正当之间的灰色地带中,但毋庸置疑,中国未来差异于美日的、“混搭”的“多元金融模式”将以后孕育。 2 F/ v, A9 H" y8 ^3 Q) Y
( @* U7 ]6 A! r) g
幻灭的美国偶像 4 y" V- F2 I' ~8 Q' M. Z+ F; y
3 e6 c& e" T% a9 ?- J 这听起来有些怪诞。
/ l: c- ^# N* }' x$ e( P& R$ h* q) W/ c* F7 |( s' J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放弃到底特律从事CAD软件计划,却受高薪勾引到华尔街从事CDO——华尔街进入投资银行期间的魅惑即在于此。金融工程师用极其复杂的数学推导在计划产物,并在衍生产物的底子上又做N次衍生,终极导致“创新”太过。
$ L3 M& z5 I6 y, h8 T
# F/ S# B0 _5 B; s# I 高度市场化的美国金融模式的范例特性是:投资银行和资源市场功能强盛,并成为金融运动的主导气力;金融的杠杆效应被应用到极致,以获取极长的金融产物线。
" _$ n3 D1 @6 `2 ~8 ~; _( c0 K
$ a4 V+ c( J% X1 q" {, { 几周前,在华盛顿举行的“天下银行业论坛”上,与会者将金融危急的缘故原由归结为4个G:Greenspan(格林斯潘)、Leverage(杠杆作用被无穷放大)、Greed(贪心)、Government(政府羁系不敷)。 6 Q+ }+ }* u0 S
$ V2 T+ ^( Y7 A0 [- U
“金融创新的目的越来越暗昧,终极变成大概只是为了投资银行本身的某种交易业务的必要而开发产物,完全离开了实体经济的根本需求。”吴晓求以为。美国模式体现出了投资银行风险-收益的不匹配,在从合资制向公司制的变革过程中,投行作为上市公司负担有限责任,但其分红却保持了合资制的方式,这种制度计划内在地推动了风险的放大。只要有利可图,投资银行家们就极度地创造新产物,得到高收益,从而使得风险无穷伸张。 , H, X# r* {5 ?! o; [8 b( T0 N1 o
5 V/ I( V4 j2 i: a3 q. o5 M5 a3 x
一样平常来讲,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是11-12倍,投行的杠杆率通常在30倍以上,已经休业的雷曼兄弟乃至到达40倍。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绝加剧和高回报远景的引诱,除了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以外,投资银行也乐于变成交易业务商,加入有巨大风险资产的计划和交易业务。
# ^* C! b* m& z/ {, V
# c9 d" ~+ N' I0 F 当“天子的新衣”被扯下时,陷入活动性窒息的投资银行又因缺乏商业银行的“输血”而遭遇致命打击,这正是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的悲剧地点。危急之中,华尔街想到了,只有商业银行富足的现金流支持,才是防范投行活动性风险的有力保障。美国银行收购美林,使其成为美国银行团体的部属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变革为银行控股团体,亦依照同一思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