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这次金融危机到底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0: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传授许小年
% J, K% V; k1 _) i! k
5 Z6 r- }4 J* ^◆在泡沫膨胀的过程中,谋利和诓骗盛行,每个人都参加此中了,每个人在泡沫中都有一份长处,显着知道是谋利和诓骗,也没人想戳穿它,由于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 s/ e$ E) w, ~: H- K
- h: F) W- f8 _$ u9 W! ~8 o◆为什么出现房地产泡沫?钱币超发,银根过松。这是格林斯潘的一个巨大错误,而我们的错误在于假设格林斯潘是个神,让他去决定钱币政策,效果他一失手,各人跟着倒霉。 9 Z" M3 C1 t1 \) L8 S; q
; }% ^# A( g4 ^$ e
◆在钱币超发的情况下,要靠市场羁系来防止泡沫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变,钱币多了就成祸水,一旦放出来,就很难管住。 5 s, W- g. L" L" s. n, ~

* @. s7 L; s' K9 E9 d6 g. H◆凯恩斯主义者错误地以为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犹如天使与妖怪,而没有想到这是在两个妖怪之间的权衡。 7 V5 h# \; G( O) _$ j5 _9 [6 W$ ^

  p6 j# l9 z0 |: q◆人们总以为经济和天然差别,经济体系是我们本身搭起来的,为什么不能管得好一点呢?这实际上是个哲学标题,即便是人类本身创造出来的体系,也会像天然界的宇宙一样,像情况一样,永久有人无法熟悉的内容。
7 Q( K! T" {1 |1 Q  C  z/ D. @
4 i! T. `% Y9 k3 {+ g% n南边周末:关于这次金融危急,有人以为华尔街(的贪婪与诓骗)是罪魁罪魁,进而猜疑华尔街所代表的自由市场制度。您怎样看? & [  X) |4 W& B9 A$ d# j

0 Q( e4 x% N% q7 v7 M- B" [2 [6 ^许小年:说标题都出在华尔街的贪婪,这是掉臂究竟也是很不公平的。
. Z$ M) ]8 r- t9 C' B7 A! e4 p9 h3 E& n. u: Z3 A
我本身的履历阐明贪婪各人有份。1997年香港出现“红筹股狂热”,当时我在美林证券做研究,我对峙以为这些红筹公司不值这么多钱,估值太高了,显着有泡沫。为此我蒙受了相称大的压力,压力大到了大概因此而丢掉工作。压力不但来自于贪婪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美林的高管,而且来自于浩繁的机构投资者,他们险些是逼着卖方的研究员写出他们渴望听的话。如果没有券商的陈诉,这些基金司理就很难向他们本身的上级交接,老板会问:“显着有泡沫,你怎么还要买呢?”他会说:“你看看,美林、高盛都保举了呀。” + w$ Y- z" N6 D( E
) P7 v+ t: D/ v: u$ F0 i, {
当时和如今一样,大众街和华尔街一起疯狂。如今失事了,投资者摆出一副无辜受害者的样子,说上了华尔街的当。这已不是第一次了,2000年科技泡沫幻灭后,投资者告状大摩和美林的分析员,就是不说他本身在泡沫中做了什么。华尔街真有那么大的本领?就像我们A股从2000点冲到6000点,那里是几家券商能造出来的行情,没有大众街的哄抬,指数怎么冲得上去?
) T; H5 ~( b; F, H3 Y( J+ u  k# N6 J+ W+ y1 ~. l6 I; _
汗青上全部的泡沫,从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到2000年的科技泡沫,哪一个没有大众街的疯狂?以是不但单是华尔街的贪婪,是人性的贪婪,是我们全部人的贪婪。各人还记得吗,在2000年时,巴菲特由于拒绝参加科技股谋利,差点被投资者炒了鱿鱼! # t. k5 X  I! n& V, x8 _: j; O

# ?+ N7 N/ ]8 t3 J. p: |( S$ t1 _# _+ X这次美国发作金融危急,根子在次按造成的房地产泡沫。人们就求全谴责华尔街,说商业银行只顾赢利,放出了这么多的次按;投资银行长处熏心,为次按打包,卖出了这么多的资产证券化产物。但是没人问问次按的借贷者,原来收入没有到达谁人水平,没有购房的本领,为什么偏要去乞贷买房?也没有人问政--府,为什么对次按睁只眼,闭只眼?谁都知道,“居者有其屋”的答应是捞选票的好办法,政客们绝不会去提示大众,买房要注意本身的付出本领,更别说次按的风险了。
/ r! F' ?$ l& {6 u' D& T- c% ?1 U) h9 N' z
在泡沫膨胀的过程中,谋利和诓骗盛行,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很少见到有人发出警报,纵然有,各人也不把他当回事。这是一个很故意思的社--会征象,每个人都参加此中了,每个人在泡沫中都有一份长处,显着知道是谋利和诓骗,也没人想戳穿它,由于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在泡沫中,人们每每对谋利和诓骗采取宽容以致是煽惑的态度,有人把水搅浑,各人才好摸鱼啊。就像阿Q参加革命,想混进去抢一点浮财,事后才知道,另有砍脑袋的伤害。 * D# C9 m/ ^- f4 \/ H4 ?
6 q) G/ U* G7 Y# Z7 i5 x( i9 i7 g

  z# s& ~, ~/ e' _# a, J/ f南边周末:人性的贪婪或疯狂,从来不乏例证,自从有市场的根本制度以来,有投资以来,根本上一次一次泡沫的性子和过程全都一样。但这是市场失灵照旧政--府失灵?市场为什么没有可以大概进化出一套体系来,使贪婪受到遏制?华尔街所代表的自由放任的资源主义模式碰到巨大波折,看起来,从1980年代到本日,汗青的钟摆又到了从一端摆向另一端的时间。您曾说过,您信赖市场,如今您的见解是什么?
; a; [' v! w3 v" @4 ]  j/ H# @
3 M1 ]+ @0 T, @许小年:经济学中没有贪婪这个词,经济学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是斲丧者最大化效用,厂商最大化利润,投资者最大化回报,固然,是在肯定束缚条件下的最大化。贪婪无可求全谴责,谁不贪婪?充满贪婪的天下不会失序大概瓦解,由于有恐惊去平衡它。应该讨论的标题是,为什么在泡沫中人们当仁不让。 6 F7 r2 i$ t6 V' F* [, a
8 b- n! \2 H* E8 D3 @& i; O
美国这次泡沫,紧张会合在房地产。我这儿有个图(见图一),能阐明泡沫是怎样产生的。
! s- [" g6 e. G5 E- U
- A! h9 d4 u7 g, w; n这是美国的人均GDP(把它当成人均收入的一个近似指标),看一下人均收入房价之比,这个比率很多年都稳固在一条直线上,但从2002年年中开始下滑。我们知道,那一年之后的人均收入不绝在上升,这个比率的下滑只有一个缘故原由——房价的上升凌驾收入的增长。从当时起到2008年,6年来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迩来刚刚开始回调。从图上看,人均收入房价比要重新回到恒久趋势线上来,还早着呢。 * A; i0 O: m( n! v3 t- v
  r+ |' F- P7 K
为什么从2002年开始出现房地产泡沫?由于美联储从2001年开始,连续减息,利率降到战后最低的水平。从时间上来说,降息在前,房地产泡沫在后,泡沫是由名誉扩张吹起来的。为什么名誉在谁人时间扩张?钱币超发,银根过松。 $ _0 N3 v7 e* Z2 y

4 X0 ?9 X' e3 K/ V% J0 M至于为什么要超发钱币?那得问格林斯潘。格林斯潘前些天总算开口承认错误,说他不应该放松羁系,但我以为他是避重就轻,最紧张的错误他不承认——为什么在经济和市场形势已经好转的情况下,他还要维持低利率? : k2 j/ C; f! t0 U4 m

( A9 ]* \0 _$ B% Y% D" ~这是他的一个巨大错误,但你不能求全谴责他一个人,由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错在我们全部的人身上,由于全部的人都信赖,格林斯潘比我们智慧,于是把这么紧张的决定交到他一个人手里。这是团体所犯的一个愚笨错误,它的愚笨之处就在于,以为我们全部的人都比格林斯潘更愚笨。 . `! C/ j6 A1 s: X! Q
& k0 k: h. y. p; p
格林斯潘的判定出了什么标题?各人都知道,担心美国陷入通缩,像日本那样一通缩就十几年,格林斯潘在2001年后决定维持低利率,而且连续了这么长时间。他在这里犯了错误,没有搞清日本通缩的真正缘故原由。
  X( Q7 \1 b( [- P$ j3 t- t) p0 n& u$ w8 B+ x
在已往十几年间,日本的钱币政策实际上黑白常松宽的,但银行就是不放贷,由于大多数金融机构已资不抵债,不敢再放贷,钱币政策再宽松也没用,银行不会把底子钱币转化为信贷,也就是钱币政策的中央传导机制断掉了,不是心脏供血不敷,而是血管堵塞。对日原来说,要想钱币政策起作用,不是增长心脏的供血量,不是央行投放更多的底子钱币,而是要尽快疏通血管,重整银行、金融体系。但是日本的**家、金融界和大众怕疼,谁也不乐意改,一拖就是十几年。 6 D. D) i$ I2 i3 X
5 c4 Y+ a! o6 |2 z+ }
格林斯潘误读了日本,把钱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效当作是钱币政策的失效,以为是钱币供应不敷。这是他个人的错误,而我们的错误在于假设格林斯潘是个神,让他去决定钱币政策,效果他一失手,各人跟着倒霉。
( q$ `" q+ Q4 M* X, p% b( q7 f( z) T: w9 D% Q  l5 m
弗里德曼很多年前就说,钱币政策不能由中央银行来相机决议。为什么呢?没有人可以大概正确判定经济未来的走势,并以此为底子,在准确的时点上、用准确的力度,举行恰到长处的钱币政策操纵。这是给神提出的要求,而我们之中没有神。由人来操纵钱币政策,错误是不可制止的,在弗里德曼和施瓦茨互助的研究中,他们用大量的数听阐明,美国的钱币政策非但不能熨平经济周期,反而制造了经济的周期颠簸,钱币政策是颠簸的根源(见图二)。为了稳固经济,起主要稳固钱币供应,以是弗里德曼提出钱币供应的固定规则——比如说每年增长3%,和经济增长根本保持同步。最好的钱币政策就是无为而治,别瞎折腾,别冒充你能先知先觉。
+ g& t, }) I. b3 g! l" {5 T" ~/ o% a9 d1 @& E/ U; U. O  M
弗里德曼的头脑受到奥地利学派的剧烈影响,奥地利学派的钱币理论固然粗糙,但捉住了当代市场经济和钱币之间的一些根本的关系,比方哈耶克就以为,钱币供应的增长会导致利率低于平衡水平,从而刺激对资源的投资。当商业银行手中握有一大堆现金,当全部符合标准的申请人都已经拿到按揭贷款的时间,剩下的钱怎么办?银行肯定要把它变成生息资产,否则天天还要付出储备者利钱,只有资本,没有收益,次级按揭就应运而生,把钱贷给了不合格的人。
# |2 }' ~4 y: p& v2 L4 z6 {3 D4 z% Z  ~# T& D3 @
次按的产生和银行的贪婪有关,和购房者的贪婪有关,和投资者的贪婪也有关,但最根本的缘故原由照旧钱币发得太多了,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须要,多余的钱就随处为害,制造泡沫。投资者买了那么多次按产物,不就由于手里的钱太多了吗?金融机构的高杠杆,同样是由于运动性过剩。钱币发行是谁的责任?中央银行。你说这是市场失灵照旧政--府失灵?   [" r) D% x1 P2 f3 G) S# [

/ j' Q! F0 r  M1 E: @4 |做次按买卖的,不但是雷曼兄弟和美邦保险(AIG),另有“两房”。“两房”是政--府支持的企业(GovernmentSponsoredEnterprise,GSE),拿着政--府名誉去做资产证券化,用格林斯潘的话讲是“风险国有化,收益私有化 ”,他在这个标题上倒是对的。“两房”占据美国房贷市场的半壁江山,得到参、众两院恒久和有力的支持。为什么呢?“两房”外貌上低落了大众的购房资本,**上是得分的,而且“两房”为议员们提供了不少**捐款。如今“两房”也失事了,你说这是市场失灵呢,照旧政--府失灵?
3 l: y# V% D7 y7 S  j3 D! E  g+ Q1 {* f' l$ @" V9 e$ `( p4 P7 R7 _
泡沫早晚要幻灭,谁不怕股价下跌?但是没有关系呀,1998年“恒久资源管理公司”停业,市场动荡,美联储就减息,稳固市场。“9·11”事故发生后,照例减息,华尔街戏称这种政策为“格林斯潘期权”,失事儿有格老撑着,你还怕什么?贪婪与恐惊失衡,你说这是市场失灵照旧政--府失灵? - E7 T! o" n, L1 U

$ `" h. X% \- Y" n& w我的见解是两类失灵都有。 # X, ^$ C0 `5 J+ c1 U) k
, P% j  p5 C6 b4 D; l& F/ c
: Y! P5 ~- k4 _+ Y% g$ z* p# \
# k# r2 x* ~+ j" o2 A2 c# ]7 U" p
南边周末:如果市场富足有服从,大概羁系富足有服从,会不会有一种机制可以遏制泡沫? 6 u. F4 P& e: H2 @6 O; V5 s/ G

; O( G  E5 O+ H许小年:在钱币超发的情况下,要靠市场羁系来防止泡沫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变,谁能预见到,次按会闹出这么大的标题?照旧要从源头上控制钱币供应,钱币多了就成祸水,一旦放出来,就很难管住。
' }# |8 U2 {; |% B! n0 N4 f* V8 J  \7 D
中国的羁系不可谓不严吧,当我们在稳固汇率的压力下,放出了大量钱币的时间,随处可以看到泡沫,股票市场上、房地产上、另有实体经济中的泡沫——过剩产能。你管得住吗?我们这儿是强势政--府,说打压房价、股价就打压,说不让投资上项目就上不了,这都控制不住。为什么中国的出口这几年势头这么猛?国内产能过剩,逼得没办法呀!不得不往外洋走。在西方国家,政--府的政策工具比我们还少,他怎么能防止泡沫?
, J- `4 v4 u6 I
  ]% p% t8 P( i* t- x% q1 j$ C/ t# B$ U2 }4 i+ |! p
南边周末:这次危急中有市场失灵的因素吗?金融衍生品泛滥是市场失灵照旧政--府失灵? 3 a. O: b$ s, G6 M( }* r' S. p
9 y& |& R8 t! }. a% m: _. k
许小年:固然有市场失灵的因素。 1 |3 ~& m% H) _: L
1 p9 V0 S6 |2 U- V& a5 E: q
钱币超发,次按大行其道,商业银行着实心田有数,次按违约率高,是有风险的,他要把风险转移出去,于是就拉着投资银行搞资产证券化,把次按打包切块,做成MBS(抵押贷款证券化)、CDO(债务抵押债券),卖给投资者,采取现金。 2 |6 ]9 C' o: v- ?/ x. s+ `0 ^; {3 J

; }7 y6 C) a1 G$ j9 B+ d9 p; ~# N" t市场可以分散风险,但条件是投资者知道如作甚风险定价。CDO这类的产物过于复杂了,在 CDO的底子上又做出了CDO平方,层层切块组合,直到本日也没人知道怎么定价。市场如果不能定价,固然就是失灵了。投资者这时就把定价的使命交给了评级公司,但是评级公司也没有定价公式。各人知道评级公司没有定价方法,只不外找到这么一个机构,有了一个说法,就可以开炒。投资者忘记了巴菲特的原则,不懂的东西千万别碰。由于搞不懂,心田究竟不踏实,投资者就去弄一个保险,CDS(信贷违约掉期),美邦也乐得多卖个保险产物,谁想到厥后正是CDS把美邦拖垮。
" D1 c( m: k5 c& T" f' p; J# N) a1 ^0 B" i
市场失灵怎么办?政--府干预吗?克制资产证券化?恐怕不可。商业银行永久面临着一个抵牾——短存长贷,贷款限期大于存款限期,资产的运动性低,风险高。资产证券化是一个极为紧张的金融创新,有助于低落银行的风险,羁系者不能因噎废食,卡住不让它发。在定价环节上靠政--府吗?如果市场没有定价公式,为什么政--府就有呢?布莱克和舒尔茨传授因推导出了期权定价公式,得到了诺贝尔奖,这不是件轻易的事。在这里我们又假设了一个比我们任何人都智慧的政--府,能在暗中里照亮我们的蹊径,找出我们不知道的定价方法。如果政--府也不知道怎样定价,羁系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 x6 o$ P' C  W' `) w. j
& w( W6 @+ R. x7 x& V
固然,羁系当局可以规定,太过复杂的金融衍生产物禁绝上市。但是政--府怎么判定哪些过于复杂,哪些利大于弊,可以放行呢?它有富足的信息和金融产物的知识吗?照旧谁人标题,政--府比市场更高明吗?以是市场失效并不意味着政--府有效,靠市场照旧靠政--府,对具体案例要做具体分析。
http://www.simu001.cn/x114910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3 09:58 , Processed in 0.7918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