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生理,一些网络骗子在人才网站上发布某银行雇用员工的启事诈财。来榕求职的小曾就落入了如许的骗局,上当走3300多元。8 R: n1 T& |" X9 v8 s* w2 {
+ g( q5 F0 C) Y! E0 ~. {' y8 }
“银行雇用启事” 吸引求职者
' w8 P/ y& G* g( O; D. I" R: K4 j+ U* u" K
泉州黎明大学管帐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曾怎么也想不到,在福州求职不到一周就上当了3300多元。25日,小曾和男友向记者报告了她的遭遇。: N0 [# U8 x l/ n" K) W
2 ^8 F0 d4 c# T8 s# ~! u, p
几天前,小曾在福州一个人才网站上看到某银行发布的雇用启事,就把自己的简历发送到对方提供的电子信箱上。25日中午,小曾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发现对方复兴:“ 经稽核通过,你的根本条件符合我行的招收要求,请在上班时间与我行人事科取得接洽。”随后是接洽电话和接洽人“李科长”,信中还阐明“未约勿访”,落款是某银行福州分行。0 e9 P9 F' w4 O' ^
& ^0 Z6 {+ a& Y2 Z/ |: O) M9 t$ B8 z 小曾大喜过望,立即把这个“喜信”告诉在福建农林大学读书的男友,两人商量后决定和该银行接洽。
4 r" f8 X) q9 k# M8 O+ D
! [0 E K' _5 p) s( N0 X 科长“观察”业务 骗走3300多元 j& V* H8 @' d& [, y9 H
6 F8 ]# y) S9 q0 [' f& D7 S
小曾拨打接洽电话,对方告诉她一个新的电话号码并接洽“李科长”。小曾接洽上“李科长”,对方称要通过电话稽核小曾的业务水平。
1 V" O9 W$ B+ C0 ?
7 k8 P1 C0 G" B3 ?3 ], n 按“李科长”的要求,小曾告诉他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并往卡里存了300元,“李科长”表现会帮她开通银行卡的网上业务,同时会往她的卡里转账1200元,以观察小曾的业务利用水平。9 s J2 H6 k& e! D$ O" x
0 O' ]* D. l6 b3 d3 } 几分钟后,“李科长”告诉小曾,她的银行卡是泉州的,在福州无法开通网上银行业务,要她提供福州本地银行卡的卡号,小曾便把男友的银行卡卡号告诉对方。1 l/ v. {! E J/ ~! \6 K
/ Y% f" p7 [, R
“李科长”要求小曾把卡插入自助取款机,再按下转账的按键,输入“李科长”提供的银行卡卡号。随后“李科长”要求输入工号“3014”,这时小曾开始猜疑:“输入3014是不是就转账3014元呢?”小曾问身边的男友。
* s) p$ }9 n# Y& U! T' L$ j0 w
$ `" \- X, S- C 电话那头的“李科长”听到小曾在和别人交谈,急遽告诉小曾,让旁边的人走开,“他说通过摄像头已经看到我们了。”小曾夷由了一下,还是按照对方的要求按下“3014”,并按了确认键。这时间“李科长”要求小曾在4个小时内不能再用此卡管理业务。
+ S0 f9 A, j1 o7 T# _2 g6 z
9 h* e5 v* y5 v- t5 B# _6 [- O$ N 小曾和男友以为疑点许多。一个小时后,小曾通过银行网点查到男友银行卡里的3014元已被转到另一张卡上,小曾自己银行卡里的300元也被转走了。
2 B7 S7 f2 h. k4 X) Z# E9 _
" k) @" b6 B/ j3 t “我们上当了。”26日上午,小曾与男友向警方报案。
) K t2 ]8 ~7 K( H7 n+ w5 n3 P. c3 c$ z9 J8 M6 T/ C4 M
虚伪雇用启事已被删除! |3 A0 Q7 O$ U
8 ?9 @2 R7 h; @7 ^; |1 A 26日下战书,记者在小曾登录过的人才网站上发现,骗子发布的某银行雇用启事已被删除。. u; O1 X$ Q- d( j
c- B9 F1 @5 P. W
记者随后拨打了该银行一个负责人的电话,对方表现该银行并没有在这个人才网站上登载雇用信息,这个雇用信息是假的。0 [) Y. t( k5 ?1 X! p0 e, |
, c" t8 M A1 l 小曾说,她来福州找工作时身上只带了400元,而男友一个学期的米饭钱都上当了。他们怕亲人伤心,都不敢告诉他们钱上当走。
# x9 ]* s; ~- [; i
: U8 t) o9 z% _) } “我如今想早点找到一份工作,挣来上当走的钱。”小曾说,“盼望求职者能从我的遭遇中汲取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