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财务自由”燥热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19: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啥是自由?有人说,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说,不对,自由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 L' O0 S* ?1 L6 U: R  
1 R. B) q& N9 c6 F人们最不想干又不能不干的是什么呢?恐怕就是劳动,是上班了。那么自由的最浅白的意义就是可以不消上班。怎么样才可以不消上班?得有钱,得有能生出充足多的让你不消劳动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的钱的钱。人们羞答答地管如许的自由叫“财务自由”。2 }6 l" E4 W/ P% @( x1 r
  
+ x7 }9 r) |9 N8 c3 `, M0 x( w钱生钱,必要颠末生产过程这一中介,即作为要素到场剩余代价分配。渴望靠钱生钱得到“财务自由”的人,着实就是可以无偿占据那些不自由的人的劳动的食利者。人们大概不乐意承认如许的本相,但都想成为如许的人。' P1 p* w0 c  J
  # ~$ K3 D1 L/ a% J  a6 ^  \
全社会都患上了“财务自由”燥热症。
7 C% }  b% V4 j7 X: N1 a, }  
  K- x7 W$ P# r4 P$ {; |! |从《不见不散》到《非诚勿扰》  J4 i: s; [+ {" j
  
) W* ~/ K- |/ ?& p# t/ h% o先把时间回溯到2008年,除了北京奥运和汶川地动,这一年也是一度让举世陷入绝望的金融危急之年。5 c% x' ~5 |: W) z+ k3 E4 x
  4 T- a; Y& n; l  A+ |
在那年岁末上映的冯式贺岁笑剧《非诚勿扰》,通常被视作是1999年影片《不见不散》的续集。导演冯小刚将前作中由葛优饰演、客居美国的抱负主义小人物刘元传送回了10年后的北京,脱胎为返国定居急着找妻子的只身中年秦奋:
& w/ d6 }' `+ V5 A! u( Y  5 U0 Y0 @* f$ c( y
“自我先容一下,我年龄已经不小了,留门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存过十几年,没端庄上过学,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外洋归来,真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三无伪海归。”
. k5 H. T2 |! }+ A, n$ I) N, o! P  # O' W7 N( r# E* \
《非诚勿扰》的风趣之处在于,在影戏开篇这段接地气的征婚启事之前,“三无伪海归”秦奋在一段梦幻般的怪诞故事中,将毫无科技含量的“分歧终端机”忽悠给了范伟饰演的土大款,套得300万英镑专利转让费。自此,“三无伪海归”一下子实现了“财务自由”,秦奋老师不再必要勤奋,于是才气出现出如许一副形象:一个不消上班的“欧巴”,打着飞的自由穿梭在海南三亚、杭州西溪湿地、日本北海道等高大上的场景中,任性地追逐本身所向往的纯粹罗曼司。% H/ E# }5 X6 y" A5 R- _
  
$ U! s! ~9 g$ p3 s) c可以说,相比《不见不散》中刘元和李清之间因生存和代价观的碰撞而睁开的感情纠葛,10年后《非诚勿扰》中秦奋和空姐梁笑笑的爱情肥皂剧则完满是创建在“不差钱”的底子之上。
1 b* ^( ]; G/ j# K  ; M5 X- P- P  v& t
“不差钱”的孤独中年秦奋才有资格追逐失落的爱情和交情,在北海道邬桑的小卧车中,秦奋却老泪纵横地说,“钱不告急,就是缺朋侪”。然而,在影片的造梦空间中被导演刻意营造出的“财务自由”之身,又恰好证明了钱很告急。- Q3 O9 j( B3 f5 T3 U& z
  6 ]- v3 `1 x7 `7 e& D& E8 n) a
在爱情笑剧外壳之下,《非诚勿扰》的内里是一个“不差钱”的乌托邦,它如“一记温柔的麻药”,注入了后金融危急时期国人焦急的神经中枢。以是,片尾全线飘红的股市似乎比正片更明白地转达了观众所需的“温情”。
# R! C+ ~+ s$ T% W; m$ S1 X  
8 n- i9 ]/ P' M0 D0 o! l从《不见不散》到《非诚勿扰》,影戏中机密的财务故事是没钱娶不起媳妇的屌丝刘元化身为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优质大叔秦奋。影片暗藏对“财务自由”的焦急和向往,投射出期间变迁中中国人的生存与产业文化的精力史。
/ g( I0 H& X9 _" h* J  
6 d( V' c1 u8 E7 V6 q$ K从按劳分配到按钱分配- H  x7 W. d! s- r% \
  
6 e* i- g1 P( A6 L+ w“财务自由”在中国的定名是一种非常晚近的社会存在。在社会主义曾经的经济底子和上层构筑架构中,劳动具有神圣的核心职位,工作不但是得到生存泉源的唯一本领,更是解放了的人民群众的精力必要。劳动是制作更划一优美社会的团体工程,而不是实现个人物质幸福的私有中介。因此,不光通过食利不劳而获是专属于资产阶层和田主的反动头脑,将个人劳动转化为在市场中可以售卖的商品,也是必须鉴戒的意识形态禁忌。影戏《芙蓉镇》中,豆腐西施胡玉音两口子起早贪黑卖米豆腐挣了钱,成了他们身上的“原罪”。但是,影片所暗示的“劳动致富光荣”恰好构成烈革开放的底子,正是劳动致富的精力,开释了被克制的社会生产力。
& h, r' Y0 Z9 U3 J' m8 P  P; `  
& z; x7 {/ \% x% v" w1980年代盛行的说法“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外貌上反映了改革初期“脑体倒挂”的狐疑,现实上体现的是领死工资的公有制铁饭碗和随市场供求关系浮动的自由劳动力之间的代价差别,由于以卖茶叶蛋为代表的小商业和服务业,是改革中都会最早实现市场化和个体化谋划的行业,他们同农村“包产到户”个体户一起,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在改革初期,“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原则成为了得到广泛共识的产业伦理,劳动代价论没有被颠覆,反而是被市场化了的真金白银进一步确认的真理。5 c7 _, R* v  ]2 F3 K8 S9 j
  ) y# g1 J; G) E
然而,事变很快就起了变革。1985年以后,随着全部制改革、开放商业和代价双轨制这些转型经济体独有的制度安排,一些新的营生出现了,劳动不再是唯一的致富本领。通过“对缝儿”、倒卖批文、私运等商业谋利活动而致富者,其产业积累的速率灵敏逾越了改革初期那些所谓勤奋致富的万元户。另一方面,国企股份制改造的步调陪同着证券市场的开放,被砸碎了铁饭碗的下岗工人将买断几十年工龄换来的几万块补偿金,投入初生的股市这个大赌场,工人一夜之间成为了股民。
( A  U, ^( C) \3 I5 A- b  
, ~5 L" H4 \4 C8 V8 M$ ]* l% {外貌上看,不但仅劳动力代价被从筹划经济的束缚中开释出来,寻求个人产业的积累和增值也变得光明正大。可在工人与股民的身份转换背后,是已往的就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等纷纷进入市场。因此,劳动者对致富的焦急和向往,并不是天赋人性使然,而是一种被动的逐利求存活动。这表明白为何最早的一代股民和下海贩子,多数为国企下岗和停薪留职的工人。9 o$ D# _4 }; \8 n3 d: N6 W4 v! \
  
& S2 z' N- e& z/ g# e+ C+ Z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的职位变得越来越边沿化,劳动致富的信仰灵敏被资源的神话所沉没。有“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上海人杨怀定,被选为改革开放20周年的风云人物,反复登上顶级大学的讲台,讲授证券投资和生财之道。食利者成为了社会偶像和文化好汉,理财成为最告急的生存技能,财务文化在隐而不见之间进入了1990年代大众文化的汗青地形图。2 @1 {2 A5 T6 ~3 `' \, d- Y
  
3 {. t" k% `! v8 r% x$ z) p5 m' z《富爸爸、穷爸爸》一类的产业心灵鸡汤火爆盛行,理财和投资类节目霸占了各个电视频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成了新标语。在博客最火爆的那几年,新浪博客点击量排名前10位清一色都是炒股和投资理财的账号,许多中下层网民第一次接入互联网的动因就是炒股。7 y& N* A  ^, V& u
  ( g+ b4 ?, f, X1 @  @$ l
在如许的产业盛行文化中,工作、储备、不负债这些工业期间的质朴伦理和代价准则,成了一种愚笨、陈腐的“穷爸爸”思绪;而“富爸爸”的做法是尽早放弃靠稳固工作积累产业的生存、将储备投入资源市场、能贷款和分期的斲丧绝不全款付出……
: a$ L) L* n, C1 o  X9 x    w. z) i( ?: L  n, c, E3 j: Y
由此被颠覆的不光是劳动代价,尚有代代相传的古老生存观。套用时下的盛行语:人穷穷观念,人富钱生钱。
$ t5 O4 J* r7 Z+ ]2 J: ]/ I& B  
, h& e6 K- p: U6 w( _0 ]新贫民和财务自由梦之窘境
. M5 z" A8 d* s/ j% c  
' \+ J  D- K' K$ W3 O2 C7 Y毫无疑问,资源对劳动的全面胜出,并不是专属于中国改革的独特征象,而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举世经济新自由主义化的广泛结果。新自由主义的放任经济政策打开了金融业创新的潘多拉盒子,西方告急发达国家的非生产性谋利金融产物从无到有,规模高出实体经济数倍到数十倍,股市、房地产、期货产物的代价,与供求关系之间毫无相干性地暴涨暴跌,极大地扰乱了物质生产部分的原有谋划方式,从政府部分、工业企业到个人,都不得不把理财和资源运作的告急性放在生产性活动之前。用时下正火的《21世纪资源论》作者皮凯蒂的经济史术语来说,20世纪末以来,举世的资源收益率高于劳动回报率以及均匀的现实经济增长率。简而言之,我们已经生存在了一个食利者碾压劳动者的期间。+ ?% Z# `2 N+ j: E9 D; c" n
  
. J9 v' X: \, f0 L且不说这已经让传统产业工人和中下层蓝领劳动者的生存状态陷入窘境,就连以往人们观念中收入精良生存光鲜的白领们也陷入彷徨。上班挣工资日益酿成一项某种意义上“亏本的生意业务”,按照现在的行情,职场新人想要在北京取得一份年薪10万以上的offer,门槛至少是一个名校硕士毕业生的学历,但这必要将近20年的寒窗苦读和父母的连续经济供养,在教诲、住房和医疗服务高度市场化的当下,平常白领的工资增长速率险些无法跟上都会的生存斲丧和繁育后代资源的增长。* B& |- S. M: d4 ?% p3 E# N1 v9 t
  2 Y3 d: ~/ D/ J! i
如许的现实催生了一种畸形的产业故事:标准的理财乐成人士,应该在2008年房价暴涨前在一二线都会买入三四套房子,之后将房屋出租,以得到几倍于其工资的租金收益,或将房屋套现后的资源再投入金融市场,轻松得到10%以上的年回报率。而你的资产量越大,意味着你越轻易探求到资源高速升值的通道,比如一些早教行业的毛利已经到达50%以上。故事的末了会绝望地告知,若非云云,你无法成为像秦奋那样实现“财务自由”的乐成人士,对于白领来说,更有大概的效果是在愈加不稳固的举世危急周期中随时失掉工作。
; ~) g- W- t8 e% l+ i) E# B  . a! g1 A8 u5 b+ w2 J
这对中产阶层现实上是一种打击,由于能成为上层食利者的毕竟是少数人。遭受高度度工作压力和社会职位下行危急的白领们领会到的是一种劳动异化感。若工作既不能实现自身代价又不能得到面子生存,为什么不将本身的人生目标设定为直接获取钱币,即取得“财务自由”后再来实现本身的职业和人生抱负呢?于是他们把本身仅有的一点产业孤注一掷地投入了各式钱生钱的暴虐游戏。1 h- ~# c8 m" o
  5 t% B  X$ D' U* ~, K8 u
传销黑白法的,但作为一种食利游戏可谓极致。笔者曾经切身材验过一个传销课程,他们不售卖任何产物,而专靠收取高额人头费发展下线,并答应最快在一两年内出局时,得到万万元以上的一次性资金回报。
# d; i6 T8 ~  E; K$ n% w3 S7 F  
6 ~' \! O. }$ c) z2 N在一周的课程中,我见到了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淘金者,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小保姆,到身家百万的小老板,此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名校构筑系在读的研究生,她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向我娓娓道来本身在构筑筹划上的诸多构想后,幽幽地说:“你看,没有一间本身的构筑事件所,我这辈子都无法实现这些想法,而只有构造能让我得到这笔产业,你知道吗,参加构造的每一个人都是像我一样的抱负主义者……”
% u% y* W- Y% ~' `2 ^  
( a; n4 S5 z% m+ M' p" @在这些空想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眼中,款子得到了一种宗教般的纯洁性,成为了救赎抱负和人性的唯一法门。由于,有钱了,才气任性。标题是,扬弃了劳动创造天下的真理,我们怎样拽着本身的头发离开地球呢?$ o5 s6 l0 Z5 i% y9 v9 C" M9 f: ~
  
7 r- h. J3 f2 t1 k+ `对于平常劳动者而言,钱生钱的古迹不外是一场庄家通吃的轮盘赌,赌局的反面是潜藏的暴虐和苦涩,就像《非诚勿扰》的片尾,尚雯婕如梦呓般的演唱:喝了交杯,幻觉好美,甜蜜方糖,跳进苦咖啡……
6 |% I* g/ }( W. t- K& \
" ?3 X' N. W" O. f$ w
7 e+ a, |& p+ `& N/ d$ b
【泉源:南风窗 作者:王洪喆】
http://www.simu001.cn/x111985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6 17:25 , Processed in 0.3920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