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反思】谁来监管金融监管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12: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金融危急发作已近十年,但危急成因至今尚无定论。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和美国前财长盖特纳等都将危急溯源到金融羁系的失败,用羁系真空、羁系权利不敷、羁系信息失真等辩护词,暗示着其故意乏力的无奈。透过金融羁系者“后知后觉”的表象,巴斯、卡普里奥和列文三位学者将危急根源直指美欧“金融羁系管理”的制度性弊端……
' C; k6 N3 b1 Q0 m( m
4 r- z# r3 ]# E8 l/ K3 M8 @( K
( ~3 Y1 M$ t# H" ^; `* a6 z; z0 X# b' ?9 s. ]: ]# t: H# h

" c) _7 `7 `! Q$ M9 U
: [/ M% X  u7 y3 p$ h( Y  国际金融危急发作已近十年,但危急成因至今尚无定论。一类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将危急归结为天下经济失衡、金融举世化、收入差距拉大、金融机构非理性等诸多因素聚合成的“完满风暴”,断言其是一场无法制止的浩劫。另一类范例看法则形成于局内人的反省,无论是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在《举措的勇气》中的追念,照旧美国前财长盖特纳在《压力测试》里的自白,都将危急溯源到金融羁系的失败,用羁系真空、羁系权利不敷、羁系信息失真等辩护词,暗示着其故意乏力的无奈。
* F5 I' ^& ?! c8 e; o$ O/ ^/ P! d* q5 n3 \7 d7 u
  现在,已经不会有人否认以上不言自明的毕竟。但,这些是毕竟的全部吗?- D1 O4 F+ b! N$ R$ {

9 z$ L  d2 Y, p9 p4 u2 M8 }2 G  金融危急并非黑天鹅似的小概率变乱,它摧枯拉朽的洪荒之力,来自于羁系体系恒久存在的断层线。假如说动物精神作育了非理性繁荣,那么深谙“高风险高收益”的羁系者,为什么始终不去质疑节节攀升的金融薪酬水平?假如说场外衍生品市场存在着羁系真空,那么与金融业者频仍打仗的羁系者,岂非对此中早就酝酿的风险恒久视而不见?假如说羁系资源不敷,那么危急后敏捷扩权的羁系者,在大厦未倾时怎么就迟迟不能发起动议?风险演化为危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里,金融羁系者都凑数其间或无能为力呢?
' C; B& u% l2 E3 z6 S) F8 u2 p* P* e3 u6 P+ p/ E" B( M9 V
  金融风险并不都是麦道夫式的庞氏骗局,大部门风险是在既有法律和羁系政策框架下的合规活动。但倘若金融羁系存在体系性的缺陷,人性中的贪心和欲望就会徐徐扩散到无界限的空间。透过金融羁系者“后知后觉”的表象,巴斯、卡普里奥和列文三位学者2012年的著作《金融保卫人》(中文版由三联书店2014年出书,杨农等译),将危急根源直指美欧“金融羁系管理”的制度性弊端,其视角、观点、论据以及对策都迥异于其他研究,今时本日读来仍如闻黄钟之音、大吕之律。
2 o1 v! r! u  [8 C$ X" m( O
, x# I# L+ g2 b  在巴斯等人看来,金融创新、羁系真空和羁系权利不敷都不是本次危急的根本缘故原由,某个羁系机构一次犯错亦不会引发危急,而正是由于金融羁系管理的庞大弊端才导致多个羁系者多次犯错,使局势发展到积重难返的地步。为阐明羁系者在危急之前早就洞悉风险的严峻性,本书在大量美国国会证词和监察陈诉中找到蛛丝马迹。比方,他们分析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61份银行停业陈诉,发现此中79%的银行事先就被FDIC辨认出过高的风险袒露珠平,但FDIC只纪录风险但无进一步作为。再如,美国证券买卖业务委员会(SEC)内部监察陈诉指出,其在2006年就“精确辨认出了导致次贷危急发作的诸多风险因素”,但SEC并没有运用羁系权利引导投资银行低落风险。3 U1 }: Q+ `; G2 e5 S" y. k! V$ _

! H4 @' {" J" O' F% x, o+ o  大量证据表明,危急发作前,金融羁系者虽不是全知万能,但也绝非无知、无能又无力。那么,为什么金融羁系者迟迟不揭破“天子的新衣”呢?《金融保卫人》用一套金融羁系政治经济学的框架答复:盖因羁系者没有站在围观大众的行列。$ {% M9 @7 A5 @, W! |- ^1 X
2 y6 _6 e# |7 i! Q! ^0 {) x
- Z' ~* B7 T, _/ P7 Y, e

! K) c$ v6 {2 C" _6 C! R3 h# r( w8 n- ^- U: _/ l
  有三种差别的理念引导金融羁系实践。自由放任主义(Laissez Faire)基于完满市场的假设,信奉“越少的羁系就是越好的羁系”,推行放松管制的“轻触式羁系”,主张齐备风险都交由市场的自我纠错机制管理。公众优点主义(Public Interest)以为,善意且全知万能的当局可以改正市场失灵,金融羁系者通过向“风险负担活动”征税的方式,能低落金融机构风险溢出的外部性。巴斯等人在书中夸大个体优点主义(Private Interest),既认可金融体系中存在市场失灵,又夸大金融羁系的当局失灵题目。他们以为,金融羁系者既非超凡的全知万能者,更不是全然善意的天使,现有体制无法欺凌羁系者自始至终都以公众优点为重,相反,“掠夺之手”经常借羁系之道来实现小部门人的优点。
* Z0 _; [# o1 T3 S: Y, b, O! O6 |* ^- Z, e3 C
  逾越一样寻常研究所夸大的“金融羁系者并非全知万能”,三位在金融机构公司管理范畴也颇有建立的作者,另辟蹊径地从金融羁系管理布局的角度,重点表明了拥有大量自由裁量权的美国金融羁系者为什么也不是“全然善意”。4 @. g0 g8 o9 j4 R4 Z% n) S- u
3 Q0 `1 d* T! S" }+ G7 B
  起首,金融羁系机构独立性不敷。美联储理事会下设的12家地域性联邦储备银行,各自拥有9人构成的董事会,而此中6名由辖区内的会员银行选出。这6名董事是会对公众负责,照旧会对会员银行负责?答案显而易见。别的,金融业花在政策说客和政客竞选经费上的重金,也是动摇羁系者独立性的紧张因素。/ a7 U# Q" b7 n; h; a  e4 @" j. X  W

% I/ b# g; t' l7 u+ S  第二,从未制止转动的旋转门。对此,本书举了许多例证,此中一个是纽约联储行长的离任行止。除第一任行长斯特朗(逝世于任上)和盖特纳(卸任财长后也担当了一家基金公司的主席)外,全部纽约联储行长离任后均进入私营金融机构。
' p% b. y; A2 \6 @7 b" ~5 C" X' `
  第三,金融业的“主场上风”。鉴戒活动生理学对裁判左袒主场球队的研究,本书指出金融机构就是金融羁系活动的“主场观众”。这些声音嘹亮的“主场观众”会对羁系者的“判罚”表现不满并报以揶揄和讽刺。金融羁系者在这种主场压力下会将金融业的群体意见变为其至心担当的信奉,自发实行体系性左袒金融机构的政策,而违背大众的优点。
3 B; o* W0 e+ |; h: Y" U" p6 B+ u
  第四,金融羁系问责机制缺失。金融在创新驱动下越来越复杂,金融数据远滞后于体系性风险的现原形况。由于羁系机构把持了金融风险的信息,能对金融羁系机构实时评估的只有他们本身。因此,公众无法获取公道、专业、公正的金融羁系评估,不能实时对金融羁系政策的有效性提出质疑。
7 r) }5 h! [# v$ t6 K5 u6 d* z2 b4 d( a% ]' m; ^0 U+ w
1 ~2 |* S8 r# i) M4 V
$ ]- a# B, u; {

/ s0 A# t; p3 Z" S9 {$ [4 K8 r1 G( A
  美国当下的金融改革并未致力于改善金融羁系管理布局。本书不否认《多德—弗兰克法案》和《巴塞尔协议III》等改革的积极,但也不包涵面地指出,已有改革创建更多羁系机构、赋予羁系者更大权利、订定更加严格的羁系指标,可恰恰没有触及最为紧张的金融羁系管理。如许的改革大概能进步羁系者的“知”与“能”,但并未补充羁系者的“善”,其理念仍然是将羁系者视若天使。
+ [& h' l. d. o9 v" {  T9 t
; m8 D2 j( n0 O8 b+ m  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羁系的竞走中,前者始终以出乎后者料想的方式领先一步。增强金融羁系的积极固然能遏制已知风险,但若不管理“谁来羁系金融羁系者”,技能范畴上的羁系政策升级,并不能包管缺乏问责的金融羁系机构有动力随创新而动态调解。在不增长制衡机制的情况下,赋予金融保卫人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反而是一种伤害的计谋。
  Y3 w  J* f; v" G
( v0 n: Z6 @8 W8 F  f3 i  要使金融羁系者守卫公众优点,光靠其日参省乎己是远远不敷的。在实际中,大部门国家都没有一个真正代表公众优点的权势巨子部门,能得到充足的信息和专业支持来对金融羁系实行问责。只有在金融羁系管理中新设立制衡和问责机制,才气制止下一次的羁系失败。为此,《金融保卫人》提出了一个“人民卫士”的方案。
1 i" T1 B7 Q, w) Z0 U  T
) Y( d- S$ W$ I  “人民卫士”出台的目的是增强对金融羁系机构的问责,其唯一权利是随时获取任何有助于评估金融羁系的信息,唯一责任是连续不绝地评估并向当局和公众发布督查陈诉。差别于新设立的羁系机构,人民卫士并没有任何直接的羁系和决议权,也不减弱现有羁系机构的权利,而是提供全面、专业和独立的评估陈诉来促进金融羁系体系完满。; T: b+ g! h, \5 H1 C0 L3 e8 S

6 O* s( B7 H; O- K  J8 ^  为制止“人民卫士”们被俘获,三位作者提出,其高层管理者需由国家向导人任命,成员要由金融经济学家、状师管帐师、羁系者以及有私营部门运作履历者构成跨学科团队,给予恒久的市场化薪酬,并规定在卸任后相称长一段时间内不答应受雇于金融行业和游说构造,有效防止旋转门。& w9 x) s! ]- a7 H- l
  r2 Z; u4 _, n) k/ F
  《金融保卫人》一书对人民卫士的作用寄予厚望。就像体育角逐中争议判罚的“即时回放”,人民卫士作为公众代表所举行的专业化问责,为金融体系提供了“风险即时回放”功能,可以通过照亮整个羁系体系和金融政策订定过程,淘汰羁系机构运作中的政治干预,低落金融羁系政策受个别信奉有缺陷意识形态的权利人士影响的大概性。
; q1 q9 A/ f4 Z2 o, e% Z9 H* P: N/ I6 n; V' Q3 k( X, P7 j4 N
# j9 c; x8 j! u+ p

& G" s2 k; U; o4 {1 K! C
, ]$ p) @+ h! ~& p9 U  在正式出书前,书中的观点在差别场所履历了剧烈的讨论。有人提出现有国际机构对各国金融体系的评估(如FASP)即可实现人民卫士的功能。但作者以为国际构造无权要求各国羁系部门提供全部信息,各国当局也不会对国际机构的评估尽信之,这类评估对风险控制的影响力有限。又有人指出进步羁系职员的薪酬就能淘汰旋转门的影响。但作者以为,这并不能有效管理对羁系者问责的题目。9 B- w$ o8 |5 G- E

' q0 X. a4 x4 w5 O0 `3 c# s  不外,我倒是存有一点疑虑。人民卫士们同样也不是全知万能兼全然善意,有什么机制可以大概防止其不被能量巨大的金融行业所俘获?即谁来羁系“金融羁系的羁系者”?本书并没有触及这个题目,但作者也认可“人民卫士”制度并非灵丹仙丹,它是对现有羁系改革的有益增补而非替换。
) l3 i% |) _1 q" E8 u6 m
: l6 J7 J3 k* h6 b" V9 i本文作者系《政策订定的艺术》(考希克·巴苏著,中信出书社2016年出书)译者
http://www.simu001.cn/x111345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3 23:45 , Processed in 0.3865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