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风暴从客岁6月引爆以来,一年多已往了,风暴愈演愈烈,连国际金融专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推测它的将来走向。
7 M( H; G- ^. Z) X8 Y次贷风暴发展至今,美国前5大投资银行中已有3家走入歷史,连保险巨人AIG都开始求救。到底风暴有多严肃呢?美国前联准会主席葛林斯班(Alen Greenspan)用一句话来表达这场大劫难:「美国正陷入百年来仅见的金融危急,这是我今生所见最糟的一次。」乃至有专家推测,这场风暴将大概导致环球重演1930年代的经济大荒凉。
, e8 _5 w/ K" J8 |" s恐慌 才有机遇找到好代价
) D0 Y2 e: u1 t% J1 X- O在这种恐慌的氛围中,投资各人华伦.巴菲特(Warren E.Buffett)第一本正式授权的新书原文版於9月29日问世:《Snowball: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暂译:雪球:华伦.巴菲特与生存古迹)。. K: z/ K3 Q$ H0 N" d9 r. J
这本新书中,巴菲特的答案不会变:「我会去看看有没有人近来做了蠢事,让我有机遇用不错的代价购买一家好的企业?」
" t/ L3 t" e4 S巴菲特不会去推测经济是否会糟到重回1930年代的经济大恐慌,纵然云云,要提示各人的是,在当时那场世纪大荒凉中,许多人都吓得半死,但有人却逆势大量投资美国股票,而之后的景气復甦,固然也让他成为少数能赚到大钱的经济学家,他,就是拯救大荒凉的凯因斯爵士(John M. Keynes)。" w% |1 R3 D5 c" F
眾人看到的是世纪危急,而凯因斯爵士在忙著接济天下的同时,却也没忘记要捉住大产业的契机。
! w7 }1 P- p8 x再转头看巴菲特的产业大雪球,从来也不是在「雪霽天清朗」的时间去滚动出来的。《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的作者、也是台大竞争力与创新研究中央主任刘顺仁传授就直言:「没有这种大危急,美国银行怎么大概有机遇买到美林证券呢?」他提示,风暴与股灾的意义,体现先前超涨的风险已经降落。
8 G& m2 k2 ?$ F' Y1 M霸菱投顾董事长林志明对於金融劫难的解读是:「没有劫难,就不会有自制的代价」。他留意到,已往对於各种热门题材完全没爱好的长线投资人,已经开始主动打探讯息。8 Q( _4 N4 f' V
而台湾最大的餐饮团体:王品团体董事长戴胜益也提示投资人,就像是921大地震后,少数可以或许屹立不摇的构筑,体现根本够踏实,「如今应该是去看看,哪些『雪球』被晃碎了?1 ^/ J& N- g4 b2 j& O& h& Y3 s* R
哪些滚雪球的2大要素:湿雪+长坡; m$ y, X8 i5 U7 j
曾经玩过堆雪人与滚雪球的人都知道,刚下的雪太粉、太乾,很难滚出雪球;想要滚雪球,就必须要先找到有黏性的湿雪,在地上滚动时,雪粒才会依附上来;如果再找到一个斜度刚好的长坡,就能绝不费力地滚出雪球,并藉由长坡的加速原理,让雪球主动愈滚愈大。
( T$ v# u' e) k) k8 f3 D因此,雪球想要滚乐成,重要得先把握两个要素:湿雪与长坡;想要让产业如雪球一样愈滚愈大,更是云云。雪球在刚开始要成形时,是最不容易的阶段,稍不警惕就会破裂,肯定要根基稳,也就是雪球的湿度要够,如果再找到长坡(对的趋势),那这个雪球就会愈滚愈大、愈滚愈轻鬆(复利效应產生)。/ i# R& A- k! {6 y
而在M型社会中,更要学会滚雪球,产业才有机遇滚到有钱的那一端。% Q/ _- _0 y7 O {3 B' `
湿雪 并非都是新兴產业
3 b0 L, f7 h5 N$ E3 p固然我们如今正面对葛老口中「百年来仅见的金融危急」恶劣情势,但危急大概就是转机,如果我们可以或许摆脱恐慌感情,静下心来看清楚眼前与将来的路,大概将是把握「产业重分配」的绝佳契机。看看巴菲特,他之以是可以或许滚出天下无敌的产业大雪球,重点就在於他可以或许找到「湿雪」,并适时把握住「长坡」。0 X8 a" V- F& n& v/ S
如果过细研究过每个乐成人物滚产业雪球的模式,就可以发现这些名士都会发掘出得当本身特质的「湿雪」。
! L9 Q5 a" U0 G7 X; L7 \比方,巴菲特一生探求的湿雪都是「容易相识」、「代价被低估的好公司」;而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则是专找比新兴市场还要新兴的「疆域市场」,乃至是未开辟市场。
h4 a3 Q: \2 l5 l$ i! I; q固然,「湿雪」也不是只存在於股市,譬如美国房市大亨唐纳.川普(Donald J. Trump)的湿雪,就是用慧眼与创意包装多数会的一流地段。
+ q# y6 G" r8 s! M匯丰银行产业管理部副总裁庄怀德夸大,这些可以或许滚动出大雪球的乐成人物,从来不会去攀援现成的雪球,也就是不会用高价追逐热门题材,而是用自制的代价探求小雪团;更告急的是,「湿雪并不肯定是新兴產业」,庄怀德表明,譬如巴菲特专找根本民生產业、而且已策划运有年的成熟公司。
( ~3 e0 ^; N) y长坡 英华在允许与远见
; z( Q1 p x0 O8 N! k" W' ~但是找到湿雪,没有到长坡上去滚动,没有现实实验,仍旧成绩不了大产业。
3 R! r6 n' v$ z" o就像是100多年前,一位药剂师研发出一个独特配方,他将配方卖出,只赚到几块美元;如果他进一步开辟商品化,就有机遇滚动出厥后环球最大的饮料公司:适口可乐。林志明就很明白的体现:「长坡比湿雪更告急」,而长坡的第1个英华在於「允许」(commitment)。
; N" N) d0 }4 |. O巴菲特是用「完婚」的心态去评估企业,一旦决定收购,策划团队得到的是恒久的投资允许;一样平常投资人则是用「约会」的心态去和股票谈爱情,股价不如预期就分手。' k5 R" U5 Y% Y4 P# a; t' C0 ~0 I
前者恒久稳固贡献的股息与股利,不绝强大巴菲特的雪球规模;后者分分合合、报酬时正时负,根本无法发挥恒久复利效应,大雪球固然滚不起来,「关键就在於没有恒久连续的在长坡上滚动,」刘顺仁传授体现。
: {, w) s9 p: C* q! F( d长坡的第2个英华则是:远见(vision)。如果无法看远,你又怎样知道前面是长坡、照旧陡坡?
6 ?: }' L( q$ b' o! H有德国「华伦.巴菲特」之称的安德列.科斯托兰尼(And? Kostolany),年轻时学开车,锻练以为他永世学不会开车,锻练说:「由于你总是盯著方向盘,你应该远看火线300公尺的地方。」- B' l8 u0 q$ U5 J% d
一记闷棍打醒了科斯托兰尼,以后他不光学会开车,也将这个风俗应用在证券买卖业务所。债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乐成滚动产业、以及备受市场恭敬的地方也是他的远见。他不光看中短期的周期循环,也看3?5年的恒久趋势,譬如老年生齿结构变革的影响。/ i& N) u1 K2 ?' a! o1 _2 L8 m
巴菲特怎样滚产业雪球?
0 t$ c( i. n# J/ H7 S5 {1 D环球首富巴菲特,从小就对款子、复利、数字有超乎凡人的敏锐与爱好,数十年来他怎样滚出巨大的产业雪球?
# G/ \3 {/ G2 y A/ W9 G缓坡期(蛰伏期)& G; l6 [9 [$ t2 s' @9 T j7 c
巴菲特在1930年8月美国经济大荒凉时期出生,小时间经常在祖父开的杂货店玩耍,6岁就懂得学大人做买卖赢利,还跟祖父批货,连续卖过口香糖、适口可乐、报纸、杂誌,当过派报生,乃至捡球场上打过的高尔夫球来卖,赚了钱就存起来。
5 l# e/ P8 e; h3 g10岁生日时,仲介股票买卖业务的父亲霍华(Howard)带他去华尔街,小巴菲特看法到纽约证交所风光的一面,心中燃起投资股票赚大钱的空想。11岁看了一本论述复利概念的书,一边看书,一边想起冬天滚雪球、愈滚愈大的景象,以后发愤要成为百万富翁。- ?" E+ ?5 \0 m9 \9 z% m) t
1942年春天,12岁的他使用部门的积贮120美元,跟姐姐Doris合资以每股38美元买进3股「都会服务」优先股(Cities Service Preferred),这是当时美国一家大型能源及电力服务公司,但买进几个月后随著美股下跌遭套牢,让他以为很对不起姐姐,因今厥后股价回升到40美元时,就如饥似渴全部卖掉,扣除买卖业务资本1美元,只小赚5美元。
& Z/ n- w+ p0 ~- a" B! y陡坡期(探索期)- p k$ _" O6 u
当美国经济渐渐走出大荒凉伍,都会服务优先股竟然大涨到202元,巴菲特在怨嘆之余,发现恒久投资股票的赢利,弘大於他多年来辛劳卖口香糖、可乐、派报的收入,并体认到每一次在市场脱手都要非常审慎,先确认是好公司,再以公道的代价买进,之后就不要太在乎股价的短期颠簸。
$ }1 S+ P6 X2 Y! O& h巴菲特大学结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商学院,受教於班杰明.葛拉汉(Benjamin Graham,其经典名著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智慧型投资人》),在证券分析这堂课取得最顶尖的A+效果。
' K& t9 x3 }" z/ e0 ^结业后他先在父亲的号子帮助,厥后在葛拉汉的投资公司上班2年,1956年离开回到故乡奥马哈,此时已拥有14万美元资產,先后与亲朋及镇上大夫集资创建多家投资公司,末了合併为「巴菲特有限合资古迹」(Buffett Partnership Limited),由他负责操盘。
/ x4 a9 R' i K" T" P他除了实践葛拉汉的投资哲学,买进股价遭低估的股票,也使用公司购併、整理等题材举行套利,乃至大量买进特定公司股票,连合其他股东发动委託书大战,计划影响相干公司。这些投资在1956到1969年间,每年匀称以30%以上的复利发展,而一样平常市场的常态只有7- 11%,但他并不以此为满意。, g( ]1 r* w$ @* {+ a1 @" U( [
长坡期(收割期)
- w: w- [4 G1 W p7 {1962年巴菲特决定购入波克夏.哈萨威(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股权。当时波克夏是一家大型纺织公司,随著產业走下坡,股票市值跌破公司的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股价来到7.5美元,吸引巴菲特买进,厥后他乾脆遣散合资古迹,经心策划波克夏。. j8 u( E0 H& a7 M/ e& U% \
1965年巴菲特已晋身百万富翁,但纺织业连续低迷,现任波克夏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视此收购为一大北笔。但是巴菲特善用波克夏多余现金,不绝收购能赚进大量现金的私家企业、上市公司股权,尤其充实使用旗下保险古迹(焦点本业)巨大的「浮存金」(保险公司支应将来理赔的预备现金),免举债就能扩大投资,增长收益。
; ~6 m) B( W9 E% L( n/ q受好友暨古迹搭档芒格影响,巴菲特扩大投资、收购具有长期性竞争上风(「护城河」代价)的优质企业,使得波克夏从收购之初净值仅2200万美元的纺织厂,发展至今成为资產约1790亿美元的巨大团体,拥有至少76家公司,业务项目从出售汽车保险、冰淇淋、油漆和亵服,到股票投资,琳瑯满目,波克夏的股价更从当初的7.5美元上涨至11万9,000美元,让巴菲特成为拥有620亿美元身价的环球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