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8 ? n" `# \2 `( G) y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寻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本领,只要你把握精确的理财观念,而且持之以恒,多少年之后——大家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 B* L! n0 ^' B4 e) y% _
2 c. O; I: p! _: I! {3 C e% s 我每月到企业举行一小时的免费“理财讲座”,不停都很受员工们的接待。讲座内容很少涉及复杂难懂的技能利用层面,也险些不进入到产物先容环节,由于据我相识,国内一样寻常的中产白领们,现在广泛缺乏的是几个紧张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举动,如果他们能老老实实实验这些理财上的概念,至少对峙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 r+ w8 R! W& X8 ?7 F# `& @0 k* n' @ p. p0 i* A
第一个理财概念:4 Y1 E @* r1 D
9 P! G& l" @4 f# b8 B区分“投资”与“斲丧”
- ?7 c& t& G1 N8 M) \0 y* Z3 F% Z, k- H" E1 `& ^
区分“投资”举动与“斲丧”举动。一样寻常人斲丧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斲丧前会思量,这个斲丧是属于“投资”举动或是“斲丧”举动。
1 s; m$ l0 T# Y! h0 h c( r! T$ w( m: a" Q6 l- z8 k: z
先请看一个显着的例子:
0 W; }3 o/ |: l/ U! W. q% { }( l9 ^. n7 M; @) N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砚,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谋而合积贮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N. E% ^8 Y2 G# u' r) {; l
9 [' i% {5 r; b/ v1 U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 S1 }8 t$ h* s6 \
. m, ]) S" i( ? S9 o4 l2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6 ^5 N; O; C1 e/ J' i
/ _: E* ~; B1 `2 t- T3 T; R# E" a5年后的本日:
, s! _* _$ x6 `) G5 X" n8 h3 V( z1 P- w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 ~* m! J& r) ]+ I5 p" J9 F
1 |/ I% y) X- K! R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6 a, k4 T* g. ~0 `* L, S7 N! z& X# d) A! T p
两人现在的资产,显着有了很大差别,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根本具备同样的社会履历,为何各人财产不一样?
! l7 Y4 D; u# {2 l$ _0 x4 F5 S; x6 ]. ]
甲费钱买房是“投资”举动——钱着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本身。
n. p; b' n5 Q8 M u" C$ }$ R3 w9 N2 L) W: ^, j' e: Q/ s9 |4 N
乙费钱买车是“斲丧”举动——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险些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1 O* D/ e+ N( c/ M8 n
: ^8 K9 X+ a5 i9 t; Z5 f: W' V) Y 再看第二个例子:! t5 ]5 y" x2 E6 H, [+ x* i/ o
& y1 J+ z- p2 d# r* g2 ]% q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题目:陈老师,我以为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夷由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着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闻名企业总裁出书了一套“辅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绝不夷由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 {5 _' o, R5 p+ e, K0 ?' I+ z" Z
1 R; T9 @( o( Q( d) a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一样寻常生存里,客户甲每泯灭钱的时间,会先想这费钱是‘投资’举动或是‘斲丧’举动?
! l X" r% A8 q. p
' O- u" u" ~/ `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举动,它着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r% J" b/ p. K8 K& ]% t* c/ @
# W/ V0 @! V/ \0 \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斲丧”举动,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返来了。
) N; d/ N' B6 \ C
& i0 V, T% A1 ?+ t$ Q+ @ 在生存中,另有更多的一样寻常例子:6 d* W! ^/ c/ o
0 X5 L5 H Q0 a5 t+ _" }
(1) 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y+ z/ A9 O6 [# j2 o
4 z# _& n. i$ a" p, }7 C/ f
(2) 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 K- _% K7 F0 g" i' c' A z+ q9 `4 X* E
(3) 客户甲会很舍得费钱买书,但不舍得费钱去看影戏。6 W0 s1 h: N: @& X6 W3 I
8 j7 `+ w! I8 X8 @+ O1 J/ L3 n
以上哪些是“投资”举动,那些是“斲丧”举动,每个人都会有本身的判定。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举动,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由于钱终极还是归本身。
: D) W* l. I. j/ }( t8 N5 L, Z
! s1 z0 D8 [9 s3 `; q2 f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智慧”,一样寻常的人是“小钱夺目,大钱糊涂”。
+ p9 d) R0 m9 B; R s8 y1 K8 v
t! {9 z! H/ C2 h/ c3 T6 d. l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产少,缘故因由是他泯灭在“斲丧”举动上,客户甲大部门泯灭在“投资”举动中。花在“投资”举动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末了还归本身。- {0 s# }7 q0 N$ |# f
( X ~! V2 z8 E/ ~) l8 ^
5 V! v9 I4 s; c: i+ \) o
3 t# o& i% L4 K/ _3 |; \0 \1 z5 P+ P: k$ q1 h! N/ H
第二个理财概念:
0 E( A7 f) g |1 }
% I( L1 s' y8 k* e3 z$ n) l3 O “哈佛”教条5 f4 P: O+ u' F- r# @
4 P6 Z q, j2 ^# c5 B& a 各人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门储备起来,有些人储备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门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备起来,而且每个月储备多少根本没谱。
: K* [" l. E# y- ^2 ~ p1 d2 z% ^' F! U: P6 a, M, k8 B! W
在闻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H/ S5 Z3 L5 e0 x7 B# y
, G* I3 N) j* t* m% g0 |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备30%的工资,剩下来才举行斲丧。
# X, m! V5 E: C p, p0 h6 c7 {- L' a7 |( {
哈佛辅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紧张由于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举动,跟一样寻常的平常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h9 Q- |& ~0 S/ _
* {. e6 L- l7 \; _9 t% |0 ^5 G( w 哈佛教条:储备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斲丧。每月储备的钱是每月最紧张的目的,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 E7 | r1 ?# U: v2 L. h9 z% M. E' N" u) s
一样寻常人:先费钱,能剩多少便储备多少,储备剩下的钱并不多。# \+ r1 y" M5 |6 P* [
5 w4 J7 d8 V, ~2 ]4 ?& E9 R
第三个理财概念:5 ?1 ^0 F$ d5 Y* e8 F: k9 ^ L
1 j4 f, D1 }9 N0 U9 l- @: Y% o. o
“理财三句话”: d' @* h8 U- v* ~; w! o
/ i% z& z3 O0 R- Z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而且完全实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 n: { a" R; @4 F" a7 C$ @
( E6 P" c( Y6 i/ B' A 很多朋侪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灾黎,空空如也。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对峙“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一样寻常生存里,一步步走下去。如今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0 ]' |! y4 O' j! G7 |1 \- f2 b
, ^& o% `7 z" P2 k$ w: w 着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机密。从前这些紧张的理财概念,课程内里都有教。, ]: j2 Q7 @/ ]7 Y) T$ t
* X4 z$ e% M$ s6 u# o 再举一些实例给各人看:巴菲特在他的册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备,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对峙储备,年年对峙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对峙了80年。如今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另有钱。
1 x4 c X l1 ]0 m( m- W' H
! N+ F6 a5 E" L4 U) e 学员偶然候会问,怎样能每年回报率到达10%以上。答:着实如今要银行内里,它们提供很多理产业品:基金,外币,QDII。 这些银行产物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如果你能有用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着实也不难。
# A. s: `7 m+ g8 T2 V$ H( S2 B" S9 ~6 z" z1 N0 F3 P
一样寻常人错误的理财观念:" V( G( A) d* W: j9 w ^- Z: I
0 I, l" O5 J* O& Q$ R6 r h6 Y7 _
挣得多,以是富有
- L* j1 B, a; t1 O$ ]$ m/ s" C( d. ]4 D6 _. r% v
很多人以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广泛。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那里?富有的界说,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产。请看例子:/ Z4 l3 ]4 k6 \4 z! K
! B4 Q3 V# |4 \. ^ b+ h" z0 u {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样寻常的观念看,一样寻常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现真相况却不是如许。一样寻常美国人都有几张名誉卡,他们喜欢斲丧,每月不但只是“月光一族”,更广泛是欠下名誉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样寻常时间花在讲“怎样镌汰你的债务”。( q5 z& _# K" \3 {/ \# I
! Q. u5 B9 X$ x! I3 D* x8 P 一样寻常美国人,银行的储备都不敷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备,一样寻常人在银行都有存款,凌驾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 T2 D0 }8 w1 S$ M9 w3 `4 l8 u/ N! I4 x S ]7 z5 I
以是,不要以为老美每月挣钱多就富有。着实,一样寻常老美的白领比中国人的白领穷得多。固然,在北京见到的很多外派到北京工作的老美,是美国的精英,不是一样寻常的美国白领,有钱人占多数。
4 g5 q l8 ~" @1 z$ P- Y+ x- ]0 X4 @0 N6 Q# ]/ Z9 E. K0 M4 c
中国的中层白领,比美国的白领富有。请记取:富有不是比力每月工资,而是比力“剩下储备在银行里的存款”,以这个界说来讲,中国人中层白领在银行的存款,远比美国中层白领高。
% u" l7 g' X' s- k/ P8 c y
: O, u6 _ p' B9 a- T 另有一个例子:
# R# M& x/ | `* S' D- @) P2 e/ X$ Z( x5 U* @6 c. g1 F1 e
一样寻常人以为台湾人工资均匀高出本地一倍,他们自然比我们富有,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0 W: M/ G1 U8 C4 l" _! W, i( X( N3 a
去过台湾的朋侪都知道,台湾地铁单程均匀是12元,北京是3元;台湾午饭均匀要50元,北京均匀15元;在台湾租一套房6500元,北京在通州租一套房1500元。如果台湾人每月挣15000元,减去房租6500元,交通费1000元,用饭300元,交税1500元,一点点娱乐2000元,“每月剩下1000元”。
: a; h; j& }2 b+ F+ {4 t' P$ W+ r3 o2 P. `: x; d$ C2 u% {
北京的低级工程师,每月工资8000元,减去交税1000元,减去房租1500元,交通费300元,用饭1000元,娱乐1000元,“每月剩下3200元”。0 s; P; ]% S0 D( a
0 u7 \) x) a4 C4 S
叨教:是台湾人每月工资15000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还是北京工程师,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 m( Q: w9 {. [* m
: D8 ^& [" \$ _' [2 D, N( d# T
中国颠末20多年的改革,已经作育了富有的一批人,请看《财产》杂志一年前的“富有”的人的观察陈诉,他们观察手头上持有“现金100万美元存款的人”,在亚洲区有多少人拥有这种财产。
5 ?, a& |8 _; ^4 h4 d3 {
8 K+ F0 ]& t" Y8 a. u$ M 答案是:香港4万人,台湾8万人,日本12万,中国30万。中国每年增长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以是人们不会以为奇怪,外资银行到北京开业,总是在推广“理财服务”,由于中国这个地方,正是比力短缺这一块的知识。
, c0 ~0 s) g/ R( x; o/ C
- `, R+ Q! |% i7 |7 o/ u7 Q3 e* m/ l9 z* E
, |% E) f' ^3 K, u7 ^1 h/ q0 ~5 g/ a/ N& w$ H3 ? [) d, |+ ]
5 h' a7 L% A& G: n0 C- Q
[ 本帖末了由 洋洋猫 于 2009-6-29 20:3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