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一生赢利无数,在短短几年间,由一个小小的药铺老板,发展为山东数一数二的大财主,家中“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云云多的款项,西门庆又是怎样花销、享用的呢?" I6 Q/ [ b8 P( a% D5 u
. q* H9 D) M s- y# } 头一项花销,是维持家庭颇为奢侈的一样平常生存。牙婆文嫂曾在林太太面前吹捧西门庆家生存豪奢,用“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来形容。简直,在一样平常百姓看来,西门庆家每天在过节。6 q7 C, y, q& }( U6 l
8 b" I: d2 e0 W4 }
* c7 M2 @% q) ?% F) f 腊八那天早上,西门庆约应伯爵同去尚推官家送殡。行前,先喝粥:两个小厮放桌儿,拿粥来吃。就是四个咸食,十样小菜儿,四碗顿烂——一碗蹄子、一碗鸽子雏儿、一碗春不老蒸乳饼、一碗馄饨鸡儿,银厢瓯儿,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西门庆陪应伯爵、陈经济吃了,就拿小银钟筛金华酒,每人吃了三杯。(第二十二回)这一餐“腊八粥”,只不外是早点,连荤带素,便有十几个碟盏。一样平常饮食之考究奢侈,由此可以推想。
0 k; N. F; D4 W9 A. v& y
0 ^* s# I1 J, _8 x: ^( o 饮食云云,穿衣更考究。对西门庆家的服饰穿着,前面多有叙述,这里再举一例。第三十四回,西门庆“拿出两匹尺头来,一匹大红丝、一匹鹦哥绿潞绸,教李瓶儿替官哥裁毛衣衫儿、披袄、背心儿、护顶之类”。潘金莲生气,背后絮聒说:“那里一个才尿出来多少时儿的孩子,拿整绫缎尺头裁衣裳与他穿?你家就是王十万,使得使不得?”8 U9 F! O: O9 ~+ a
- Y9 [& ]+ e) j k0 |; `
在重财轻德的社会里,衣食的丰俭,代表着一个人的面子和尊严。李瓶儿改嫁西门庆之前,曾一度嫁给蒋竹山,这让西门庆非常恼火。厥后西门庆诘责李瓶儿:“我比蒋太医那厮谁强?”李瓶儿答道:“他拿什么来比你?你是个天,他是块砖;你在三十三天之上,他在九十九地之下。休说你仗义疏财、敲金击玉、伶牙俐齿、穿罗着锦、行三坐五(形容阔绰、有场面),这等为人上之人;自你逐日吃用特别之物,他在世几百年,还没曾瞥见哩!他拿什么来比你?”从李瓶儿的答复可知,谁的“吃用”水平高,谁就是居于“三十三天之上”的“人上之人”。这便是其时人的代价观及广泛认识。
0 L, T* c: y/ @7 [- _3 V' A
: Q4 N. g# P/ g ~& d 除了吃穿之外,生存中的西门庆最肯在女人(尤其是妻妾之外的女人)身上费钱。他先以五十两银子梳拢妓女李桂姐,每月花二十两银子包着她(第十一回)。厥后又喜好上妓女郑爱月,每月送三十两给老鸨作“旅费”(第六十八回)。西门庆还拿出上百两银子,为姘妇王六儿买宅子。与各种女人厮混时,他一脱手常常是二三两银子、成套的衣服。但总的看来,西门庆在这方面的耗费还是有限的;跟他日进斗金的收入相比,也只占很少的份额。他从女人身上得的钱,远比为她们耗费的多。因此,只管小说中频频吹捧他是个“撒漫使钱的男子”,实在他的手紧得很。) u4 D1 a% L2 c
; N( A! S8 X$ Z1 @
比方对待妻妾,西门庆是相称吝啬的。除了包管较高水平的一样平常衣食供养之外,他很少为她们花额外的钱。潘金莲是他的“最爱”,他却并没有给潘金莲特别的利益。通观全书,他只是在潘金莲刚进门时,从庙会上买回四两珠子,给潘金莲穿珠子箍儿用。尚有一次,因与李瓶儿争胜,潘金莲逼着他花六十两银子买了一张床。而这张床是西门庆家的“固定资产”,潘金莲被逐时,并没能带走。
+ T; I u( |+ L/ A; y+ K; _9 ^ `2 v1 Y
西门庆的“节俭”还表现在每次出门,身边总带着不多的几两碎银子。而且家财万贯的西门庆,还常常闹得手头没钱的田地。朋侪常时节向他借三十几两银子买房,他允许了,却拿不出现银来——他的大部分银钱都用在扩大商业运营上。浩繁的铺面、货品,占用了大量资金,致使西门庆手头窘迫、现金匮乏。西门庆的理念是:款项是要不停地滚动增值的。他说:“(银钱)兀那东西,是好动不喜静的,怎肯潜伏一处?也是天生应人用的。”(第五十六回)8 B8 d* g8 h7 E7 `* h0 Z
5 Y! B' |5 Z" n8 g2 n; A
有学者还注意到,西门庆从不在地盘上投资。书中牙婆文嫂向林太太夸说西门庆“田连阡陌”,显然是浮夸不实之词。西门庆只买过一块地,是他家坟地隔壁赵寡妇的庄园,目标是扩大他家坟园,多盖几间房,开发为花圃,供玩耍休闲,而非出租耕种。在西门庆这类贩子看来,地盘占据大量资源,但种地资本高、收效慢,靠天用饭,没有包管,远不如商业投资赢利丰、来钱快。因此,西门庆有很多头衔,贩子、官僚、恶霸、奸商,唯独不能说他是田主。在以农耕经济为根本的封建社会,西门庆的经济金融理念是很前卫的。/ P& o j0 g0 q
# n3 X9 j, d. ~* E! a3 C 《金瓶梅》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常能在不经意处,“画”出西门庆贩子式的节俭与吝啬来。小说第二十一回,众妾攒钱摆酒,庆祝西门庆与吴月娘合好。西门庆见玳安提着一坛金华酒进来,便问:“金华酒是那里的?”玳安答复:“是三娘与小的银子买的。”西门庆立刻说:“阿呀,家里见放着酒,又去买。”吩咐玳安:“拿钥匙,前边厢房有双料茉莉酒,提两坛搀着些这酒吃。”——金华酒是浙江金华地方生产的好酒,明清时人尤为推誉。清人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形貌说:“金华酒,有绍兴酒之清,无其涩;有女贞之甜,无其俗。亦以陈者为佳,盖金华一起水清之故也。”西门庆因此酒价昂,故命人拿了价廉的茉莉酒搀着吃。其节俭、吝啬之态,跃然纸上。1 K7 M+ {2 [+ s8 g3 L
9 `& ]. D: S: s* S% T9 J
第二十三回,西门庆外出回家,听丫鬟玉箫说月娘在前边和大妗子、潘姥姥等吃酒,便问:“吃的是什么酒?”答复说“是金华酒”,西门庆立刻说:“尚有年下你应二爹送的那一坛茉莉花酒,打开吃。”并让玉箫立刻开坛,自己切身尝了,送到背面去。
+ Z1 s3 W; Y' U. F6 r
4 S8 Y3 e( L; F/ s1 {; L, E 第三十四回,西门庆见李瓶儿桌下放着一坛金华酒,问是那里来的。李瓶儿说是派小厮买的,西门庆立刻说:“阿呀!前头放着酒,你又拿银子买!因前日买酒,我赊了丁蛮子的四十坛河清酒,丢在西厢房内。你要吃时,教小厮拿钥匙取去。”; z3 }6 G2 d4 }! D! E
, V- v/ Q- i" @5 ]% i6 B7 y 在吃酒标题上,西门庆两次“阿呀”,三番吩咐,恐怕自有他的一番原理。一来,金华酒质佳价昂,家中一样平常饮用,未免奢华;即便吃,也应搀着便宜酒一同吃。二来,西门庆特别器重现金的利用,家中有酒,“又拿银子买”,实属浪费。而他“丢在西厢房内”的“四十坛河清酒”,是向丁蛮子赊的,先吃酒,后付钱,占用的是丁蛮子的资金。这中央,自己的资金则可以循环生利——贩子西门庆的经济思考,渗出到了生存的每一个细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