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为何银行学不会互联网思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00: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火爆以来,银行的前面便被各人冠以“传统”二字以示区分。这对不少银行从业者而言,无疑是赤果果的藐视,在他们看来,本身才是互联网金融的鼻祖。

: W, @) j9 C' {7 X5 X
究竟,银行业早在1990年代便开始信息化探索,早在2000年代便有了网上银行,更是在2010年代智能手机鼓起之初便上线了手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只不外是厥后者罢了,凭什么冠以“新”字,而早已提前布局PC端和手机端的本身又怎么能被冠以“传统”二字呢?
# W. s+ \& @: a
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标题是,银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为何没能搞出什么格式,而互联网金融机构作为厥后者又为何能创造出一个新业态呢?大概,这才是缘故原由地点。

/ t% u6 |( R* j

2 j+ L1 c# N- Z6 ^" \# l
7 W6 S% f* X) g: f“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传统银行. w! s  N: V5 W

3 L2 u) f0 M4 |. M" J
对于一样寻常逻辑难以表明的征象,我们喜好冠以基因说,即某某没谁人基因。

/ U0 V/ ^( D4 Z! R* g5 F
举个例子,2008年前后,电子商务大火,百度和腾讯等巨头相继入局,末了都是无功而返,主流的批评便是称其缺乏电商基因。
( j) R* J( Z! X% G( e. n. Z3 e
再好比,2012年前后,互联网头脑大火,很多实体企业也都先后试水互联网,终极乐成者寥寥,主流的批评也就七个字,“缺乏互联网基因”。

  I8 \" a9 ]& y% @
以是,对于传统银行这么多年来的互联网转型为何总是成效一样寻常,也可以甩一句“缺乏互联网基因”。
# ?) V1 j% g, K( n
标题是,互联网基因真的有吗?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 J! s) J9 d1 I! y. B$ j" A* Y0 B2 b6 ?. [
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属于范例的网点驱动规模的发展逻辑。除了一些标准化的简朴产物外,主流的银行产物都必要举行面签,必要借助线下的气力,使得物理网点成为业务拓展的第一线。而再锋利的网点,其辐射范围也有限,个人客户一样寻常不凌驾1公里,企业用户则通常不会凌驾一个市区,这就决定了银行要做大业务规模,提拔单个网点的规模总是有限的,还是要去增长网点的数目。
  J0 C" y" k: V8 k
也就难怪,中国银行业内部的排位根本上是和网点数目成正比的。工农中建四大行和邮储的网点数目都是万级的,此中邮储拥有业务网点近4万个,宇宙行工行有16000多个;几家规模比力大的股份制银行网点数目根本都在1000以上,兴业、招行、浦发银行的网点数目都在2000左右。

0 t1 R, |$ e4 [  l) ^9 A
若银行的焦点业务重要围绕网点睁开,一定进一步衍生出网点管理和稽核的需求,这便有了市分行,市分行之上又有省分行,之后擦鲕行,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构便产生了。

/ r( e  v8 t* ?5 Y( G7 P! D+ Y: Z
在金字塔架构下,总行作为全行的大脑,负责产物计划、指标稽核和进度督导,分行则重要负担起上传下达的脚色,负责指标分解乃至加码以及一样平常督导稽核,支行网点作为战斗的一线则要背任务、背指标。
. g7 J9 ]' o$ Z% y. l: ?
在这种构造架构下,总行间隔用户通常比力远(重要指C端,很多总行对公部分仍然生存总行级重点客户的营销管理工作),产物计划每每难以触遇到用户痛点,反而由于间隔羁系比力近,偶然候会基于合规的要求把体验搞得很复杂。举个简朴的例子,网点新客户开户耗时太长是很多用户反映过的标题,但除了经常挨骂的柜员之外,银行里其他人有谁真的关心过吗?
, \$ K8 h# M7 N* j
也是基于此,所谓的向互联网金融学习,要变化头脑、器重用户体验、注意产物创新、乃至要学习互联网金融的新媒体营销意识,真的是大会上说一说就能get的技能吗?

( E3 D: d4 X2 o0 v# }
不妨先看看所谓的“互联网基因”是什么吧。
; u( d* P/ q% @" }' ?  ]  I
2 w  c1 q+ w: d, P
' k: A8 g8 q. @# j* y! N# x- N
互金机构的互联网基因是怎么来的?* E# p/ J; V. c. [. T/ y- `2 {8 E
6 y' y- h9 E# w% `
与传统银行网点驱动规模的发展模式差异,互联网金融依靠的线上渠道自然没有物理界限,理论上各人触及的用户范围一样广,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 m5 O$ J3 _# `( c5 c6 I3 Y7 V3 u
靠什么竞争呢?流量!

( O, m% d/ L' B: Z+ m
没错,各凭本领,看看用户选谁吧。

  P7 l$ |& G- m9 z0 V3 I# n! s
怎么吸引用户,一是要靠营销,让用户知道你的存在;二是营销来的用户要有本领留得住,这要靠产物体验。

+ V" l4 a8 u  h6 j9 k# @+ f2 K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对营销和用户体验的器重险些是深入骨髓的,由于不器重这两点的机构已经在剧烈的竞争中被镌汰了,留下来的都是营销高手,也都是用户体验的拥趸,成了基因里的东西。
/ O9 l7 R  M' ]  _1 h
同时,互联网渠道自然具有扁平化的特点,总部便是战斗一线,与用户间没有隔阂,只要真的器重用户体验,便能真的改善用户体验(言下之意,传统银行总行即便真的器重用户体验,层层传导至网点支行后,怎能确保实行层面稳固形?怎能确保所谓的改善真的切中了用户痛点?)。

5 N. b) L8 [8 Y/ n1 P3 F  u. d
有人大概要讲了,BAT有巨大的用户底子,切入互联网金融业务具有自然的上风,没有流量的烦恼,怎么会倒逼出对营销和用户体验的器重呢?
' J$ X' e7 u) R' P( `# k& g* p5 b
BAT之以是成为BAT,由于在其起步阶段的竞品厮杀中,富足器重营销和用户体验,以是才发展为巨头。以是说,其基因里便有如许的东西(固然,不清除基因也会变异,就像杰出的公司也会变得平庸一样寻常)。

/ o( S) P, B' w5 M9 X4 w
在产物的快速迭代下,颠末一两年的你追我赶,各人的产物体验开始逐步趋同,此时便必要探求新的差异化上风。
+ p8 X" n% ^$ O, p
是什么呢?那便是数据。

$ `8 H/ W) [( ]6 s: p8 Q$ u% R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自然可以记录和积聚用户数据,数据积聚多了,便构成了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发掘技能,反过来可以举行精准的用户画像,引导营销和风控,进一步提拔用户体验。
# f% i0 {4 \* K5 K
逐步地,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便开始由流量为主向数据和科技这个层面倾斜。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始留意到这一趋势的企业开始下注数据和金融科技,故意地去积聚数据、去优化美满大数据模子,开放和链接的发展战略便呼之欲出了。

) I1 K( p6 \7 ?! _
以是,看到这么多的金融科技巨头积极地转型并输出金融科技,真的是一些专家眼中的“换个科技的马甲”吗?

' l" R) s) b. t* M
固然不是,着实是一连保持焦点竞争力的内涵要求罢了,不得不云云。

' z$ [8 Q# V8 x8 ]
接着往下看,既然开始器重数据和科技,自然也就器重IT和数据职员,在职员构成上便能看出来,真正器重金融科技的公司,IT职员占比不会低。以苏宁金融团体为例,其IT职员构成凌驾了60%。
7 c$ T6 v3 U& j% K1 E
而对科技的器重也会结出硕果。在数据和科技上的投入,反过来改造其营销、风控、获客等全流程,于是乎,科技驱动代替流量驱动和营销驱动,成为新的驱动力。
4 r; W! @- Z. h$ a$ z- b

) z  z" a; k8 X7 k1 S
6 T1 T9 v5 T! q3 n互联网头脑,为何银行学不会?
$ ^- A8 U. y& _# e0 C

+ Q- M$ g4 h% a* D1 P, O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开头的标题,为何传统银行最早布局互联网业务,但却被冠以“传统金融”,而互联网金融机构作为厥后者却能成为“新金融”的代表呢?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 L* N* \/ R! m' K3 m3 a: k( f
传统银行的文化和基因,本质上是与网点驱动模式自洽的,其互联网布局再怎样积极,也摆脱不了增补者的脚色和定位。

3 C1 h6 l/ m' L# ]0 W. c. E( j' h
举个简朴的例子,传统银举动何做欠好新媒体营销呢?由于网点才是银行业务营销的一线,而网点的营销却是客户司理人肉营销模式,在紧张性上,新媒体营销便矮了一大截。君不见,互联网金融机构广泛设立专门的市场部负责营销,而传统银行只是在总行办公室设置1-3个人的团队负责品牌事件,云云,怎么能做得好呢?
+ e" b. T9 q+ f3 V2 t1 i
以是,互联网金融的精华会不停是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焦点竞争力,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便能被人学了去。而对于传统银行而言,也不必纠结于怎样学习互联网头脑,而是要连合本身的业务特点,探索与自身模式自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1 a8 {" R3 b# \' O) b" D
究竟,靠简朴地学习别人来逾越别人,如许的事不多见。

& f  V" A7 ]2 D- j7 a8 P
http://www.simu001.cn/x108383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7 18:55 , Processed in 0.4081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