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Z! M o; W/ w7 o9 X客岁9月10日,郑新林向兴业银行递交辞职信,正式卸任同业业务部总司理一职,走向充满未知的未来。他说要“趁着正步入中年,仅存着的一些热情,我不渴望未来悔恨错过了一次精彩海潮的到来。”6 S6 J% X* \% `
2 Z0 t, u N, }" k, c% A0 a/ I以是下面是一封他尘封数月的去职信,本号有幸得到作者允许独家首发,看完甚是震撼,尤其是他在兴业同业的那一段履历,解答了号主当年很多迷惑。让我们一起听听原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总司理、现微众银行副行长郑新林说说他当年在同业的那些事儿。
+ J- f5 }' `( T+ i3 w" D2 G, n; R
' @4 U, \0 t5 A3 B% B$ f' z3 i& _1 `4 n
) s7 i f: e& ` Q
6 b, e) K- S( ]* e1 k
4 M% k. L3 {+ r- P, s! w
/ D0 ?- x' `+ |: I7 C6 B全文如下:
( b. v6 c; `) r. u! s- r) p
$ w1 ~) p6 Y. J: h' e
3 A5 E: j, [- Z8 {, W" V 2006年5月,很突然的一纸调令,我从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副总司理调任为同业业务部总司理,这是我自1995年随着兴业银行天下发展的战略,在上海奋战11年之后,再一次回到福建,开始了我在同业的那些事儿。$ a9 [8 V) t* q: k& D5 |
! m0 a/ \: h a }$ G+ y
第三方存管制度是兴业同业的最大机会
9 p6 q* G- ^" P( a$ y/ M( Z8 t$ f2 ^8 t4 R3 e$ E% k8 W
当时的同业业务正处于“发展渺茫期”。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始于1996年的证券整理业务,履历2001年到2005年的熊市,倍受打击,加上2003年同业业务部门拆出资金营运中心后,资金买卖业务、债券投资等重要业务分离至资金营运中心,同业业务部面临着业务模式单一、业务结构简单的题目。上任伊始面临如许的现状,确实给我些压力,迫切必要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发展新的业务模式。. j1 g _9 R* l
% d* Q8 [! y5 v" Q5 R+ n
幸亏政策的东风助我一臂之力,通过紧跟局势,我们开始实验并徐徐开辟了同业业务三大全新范畴。一是开展信托理财业务,与信托公司联手推出与信托产物直接对接的理产业品;二是发展第三方存管业务,积极拓展客户资源;三是计划推广“银银平台”,增强与中小银行的相助,大力大举发展柜面存取款署理、科技输出业务。8 D& z7 O( [4 c' {) H
7 p: P6 u# ?# S, L9 f 银监会颁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聚集资金信托筹划管理办法》,夸大信托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属性。而当时的银行理财业务也刚刚起步,在资金中心工作期间,我曾分管过银行理产业品计划工作,银行理产业品面临着的一系列题目,如:产业独立制度安排、信贷规模管理等。我们当时想到银行理财与信托理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客户提供财产管理产物,将银行的理产业品与信托理产业品对接,为银行理产业品找到法律制度的保障,以产物联动拉动与信托行业的相助模式。我们召开了多次银信相助研讨会,会同信托业相干专家,率先开辟出银行与信托通过理财筹划对接的同业相助模式。未曾想到,这一模式作育近几年信托行业飞跃发展的主流模式。当时的品牌意识不强,姑且称之为银信理财吧。" B1 o. J" k3 {) r% t4 [9 c& w+ H
* o- f+ S9 d3 Z
2007年别的一件紧张的事就是证券行业第三方存管制度的推行 ,证券买卖业务客户包管金第三方存管制度计划使得每个客户的证券账户与唯一银行账户绑定, 这种客户与存管银行之间的排他性关系,证券公司只能根据银行端客户对应证券包管金户的资金安排同业存款。这一制度安排清除了证券公司调用客户包管金的大概,但是把客户包管金在银行的存款的调理权交给了存管银行,根本丧失了与银行谈价的空间。兴业银行的证券整理业务是同业业务的发源地,其看家本事强端在于对证券公司自己的服务,弱端在于对零售客户的服务。而第三方存管制度的推行,势必减弱兴业银行强端的本事,弱端的劣势更加显着。以是在当时,兴业银行内部称第三方存管为“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为此全行,尤其是我们同业业务部,必须尽力以赴。于是在该政策正式颁发的前三个月,也就是2007年2月份,我们就开始摆设相干工作,重新梳理客户资源,并订定全行同业、企金、零售三大条线共同作战方针。终极我们劫掠先机,证券投资的客户数目从年初26万人,到2007年10月,增长了快要10倍,打了一个美丽的翻身仗。
$ ^9 b! B# U: U' S% R. u! v$ t( Y4 p9 t1 V% R
“银银平台”是我同业生存的重彩之笔。“银银平台”的最初出发点很淳厚,兴业银行从福建走向天下,网点扩展始终是瓶颈;其二,是否可以通过结算署理,吸取一些低资本的同业存款。但是,“银银平台”的推广初期非常艰巨。起首,内部有分歧,有的分行向导以为,兴业银行的网点都在中心都会较好位置,资本很高,却被其他中小银行利用,柜台资源告急。其次,相助银行猜疑,是不是兴业银行通过柜面相助,得到客户信息,进而发展为兴业银行的客户。最初的几年里,我的足迹走过中国很多省、地级市,半数以上的都会贸易银行、农村贸易银行都访问过。谁人“银银平台”相助服务方案讲得快要吐了。真正让“银银平台”上线放量的,不是自己的上进与积极,而是创造性地把“银银平台”和第三方存管的团结,称之为银银直联。2006到2007年的大牛市资金如滚滚江水汇入股市。而第三方存管银行的资格证监会只颁发20多张牌照,原来很多做了银证转账的中小银行没有得到第三方存管业务资格,意味着要失去很多客户和为资源市场的服务本事。这时市场时机出现了,一方面证监会强力要求证券公司加速第三方存管方案上线,另一方面没有存管资格的银行面临失去大块业务的压力。银银平台奥妙地计划出两家银行的结算账户直联的模式,让第三方存管银行的结算账户成为中心过渡账户,乐成对接证券公司和大量失去存管资格的中小银行。这种直联模式起首在东莞农商行上线,两年之内推广上百家中小银行,趁便把柜面体系也连上了,同时也为资源市场提供了多条理的整理服务体系。几年一个循环,从客岁底至今的新一轮大牛市,证券账户放开至每人20个,不知兴业的小搭档是否再次大显技艺呢?
4 z8 G4 p' S; h" H' F% V9 @. X
' ~ n/ ~7 ]! S0 ~' Z 正如花的开放必要阳光的照射、雨水的滋润、泥土的供给,兴业同业业务的发展得益于兴业银行这个各人庭宽容的情况,高建平董事长的正确决定,给予我们试错的时机。这里感谢曾经一起奋战的同事、向导,感恩兴业。
+ C1 H8 ?- E% T0 {0 S1 r/ N r7 i6 x6 {. F
安稳度过2013年“钱荒”的兴业同业业务1 E ?$ ]8 u8 t4 W. k
1 T. N+ f6 \, }' [7 K `7 U
山重水复疑无路。2007年之前,同业业务部的职责重要是吸取同业负债,再通过资金营运中心等部门设置到债券等资产中。但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使天下信贷泛滥,债券资产收益率大幅下行,从而导致同业业务资产负债的价差不停紧缩,同业业务部的红利本事受到严肃打击,这种情况一连下去,将直接威胁到同业业务的存亡存亡。
$ j4 x* ?) j: m4 o- e
9 t0 w) b+ W A# ]- ~/ G. }$ k$ F! E 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实的情况各人都知道,兴业同业并没有死亡,而是不停强大,停止2014年9年,兴业银行同业资产约1.1万亿,同业负债约1.35万亿,究竟我们是怎样走过2008年底那“红红火火”的信贷潮呢?现实上,面临现实逆境,我们团队开始重新思索除场内标准化债券之外的其他同业资产设置,以进步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从2009年开始,一连发掘了同业代付、单子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第三方买入返售、投资金融机构特定目的载体(SPV)等业务,拓展投资途径,提升资产订价本事及资产消化本事。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包管了较有竞争力的负债报价本事,增强了对负债端的吸引力。从而实现同业资产、负债的双双飞速发展,结果了同业业务为兴业银行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同时也促进整个银行业同业业务的发展。
, X, `$ x/ j/ S8 o9 B! n: a- K: k
偶然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话题切换到2013年6月,当时发生了市场上闻名的“钱荒”事故,受活动性紧缺影响,银行间资金极为告急,这对各大银行都造成不小的打击,而兴业银行却安稳的度过这次危急,这表现确实令其他银行“妒忌不已”。2 o- {( a$ J6 W; g/ d
; I6 y F! J0 A4 }+ T 缘故原由在于兴业同业业务的资产端会合在大型银行,包罗买入返售、单子、同业代付,而负债泉源非常多元化,广泛分布在天下中小金融机构中,小贷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村镇银行、农信社等“一个都不能少”。而这部门机构多数因资质的缘故原由无法到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多余的头寸存放收益较高的同业存款是比力稳妥的选择,对货币市场的资金颠簸不好坏常敏感,而同业存款也是这些机构消除资金代价颠簸带来谋划上影响的有力武器。我们服务于中小金融机构形成有利的共赢局面。巨大而分散的客户底子奠定兴业资金的稳固性,从而极大的淘汰活动性紧缩带来的打击。记得那年6月中旬,货币市场一连地高烧,市场成员都渴望着“央妈”放水调停,但是“央妈”此回真的要教导一下市场,好让大伙认识“央妈是我妈”。眼看“央妈”救济无望,兴业银行高层决定提前办法,一连几天,先于货币市场开盘报价,大量吸取中小金融机构跨月尾关键时点的同业存款。结果是,三天已往,吸取1000多亿跨半年末的同业存款。在厥后的“钱荒”的高潮时,我们固然可以从容面临,不时还施以援手资助一下市场同道中人。这件事让整个市场认识了兴业银行的力气和他的内部结构的稳固性,再也没有拿同业存款比例大、银行活动性风险大说事了。某财经杂志写了一篇文章,歌颂兴业银活动“同业之王”,这个荣誉属于团体,属于兴业银行同业业务条线的小搭档们。. Y. w! I- U, D' K5 A
1 B3 d7 x4 p: Q8 j& Z0 S
从“钱大掌柜”到“微众银行”3 J9 s/ N6 |4 A2 p5 m& e
2 H- Q, n: M/ u1 K+ F9 R
2013年,在中国金融业一连厘革中,出现一个家喻户晓的新名词——互联网金融。余额宝、P2P、众筹。。。。。。,让我这老同业看得眼花缭乱。反观自己,有什么内容可以与互联网金融搭上边呢?眼光天然落在“银银平台理财流派”上。“银银平台理财流派”拭浇榄来银银平台相助银行柜台贩卖理产业品搬到互联网上,上线三年多,方便了客户,但是结果一样平常,注册客户10万多一点。互联网也从PC端快速向移动端迁移。同业部内有两个技能团队,一是从事IT外包的科技团队,二是从事银银平台网络平台建立的科技团队。银银平台理财流派是负责网络平台建立的团队,这部门同事多数泉源于做银行网上银行的职员,以是,理财流派固然是开放式平台,但是长的样子照旧摆脱不了银行网银的容貌。我本人在此中利用,还常常找不到北,谈不上什么客户体验。“照旧换个脑壳来计划吧,”我想。于是在市场招标了唐硕公司来做互联网交互计划,在告急的部门预算中,计划费花了很大一笔钱。为了壮高阵容,12月11日,举行了“钱大掌柜——互联网品牌”发布会,把“钱大掌柜”定位于互联网金融的品牌。我开打趣地跟我的小搭档们说,同业业务今后有了恒久“饭票”,在从前业务模式躲躲闪闪,产物周期只有两三年的日子就要竣事了。以“钱大掌柜”为阵地,把同业转型成“同业+互联网金融”。4 V9 b8 Y- s5 s6 D% \0 d4 p
7 P! v9 i3 {0 x- a% O& Q4 _: b# J% U 只管如许去思量并付诸办法,困难更接踵而来。有的观点以为,我们“银银平台”大概就失去了最本质的代价,同心用心想通过线上蚕食相助行客户,违背了相助初志。另有的观点以为,同业部只能负责金融机构客户的事变,零售客户应由零售部门负责,同一客户管理。另一方面,我们对互联网的营运、营销知之甚少,摸着石头过河。在没有任何个人客户信息的情况下,把我们APP放互联网入口去吹。确实,我们跨界了。在同业部内部负责钱大掌柜开辟、运营、营销的团队不外二三十人,显然力有未逮。而且,“钱大掌柜”初期的注册客户70%左右是持有兴业银行的借记卡,造成银行最不可忍受的事——存款分流。但是传统贸易银行不停渴望客户以存款的情势存在银行的想法是错误的。资源总是逐利的,纵然资金量不大,每笔钱也都是渴望增值的。以是“钱大掌柜”的诞生顺应这个期间的潮流。
# [4 ?5 d+ ^' q/ b9 K- @ g
% @6 V7 [: z/ d# V5 v6 ^ 客岁9月10日,我向兴业银行递交辞职信,正式卸任同业业务部总司理一职,走向充满未知的未来。趁着正步入中年,仅存着的一些热情,我不渴望未来悔恨错过了一次精彩海潮的到来。
" I( i# C/ F/ X ?$ X4 ^0 x
" b9 r8 G# r* |* T" a1 X 颠末半年多时间告急而幸福的准备,我负责的“微众银行”APP即将上线。我和微众银行的小搭档们以为,“我们不能自己像牛一样冒死干活,而你的钱像大爷一样躺在账户上睡觉”,把“互联网+”带进普罗大众的生存。祝福我们吧。9 t* I5 |* G5 J! L9 O+ I
! e1 l4 [. s1 w7 H 如今的心情,用一句宋词形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5 x% `" N G( m. j+ C
7 s* a6 s w- l郑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