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以来,模式各异、种类多样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呈“井喷”式发展。特殊是2013年之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率和规模远超各方预期,互联网金融及其干系题目由此成为学界、业界以及金融羁系政府关注的核心。
4 h) @% F( s* `. G8 i7 @, K5 i j6 x; q" U) s' U' M1 Y) _
美国作为举世第一大经济体,拥有发达和美满的金融体系。其在1990年初便开始率先遍及民用互联网技能,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美国的发展已有二十余年的汗青。当前中国险些全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都可以或许在美国找到“样板”。探究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殊是美国各界在差别时期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和讨论,无疑将对中国具有告急的鉴戒和启示意义。" B3 R) A& \2 o0 \! C
( ~/ q- { d+ ~8 {& t P2P借贷和众筹融资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新业态,并敏捷在举世扩睁开来7 Z; ]2 F& N% I/ {
0 K1 H: a) w# }6 w
须要指出的是,只管互联网金融最早发源于美国,但由于其并未在美国形成独立的金融业态,因此在美国一样平常并不直接使用“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 这一专著名词,而是有着与之相雷同的“电子金融”、“电子银行”、“网络银行”(也译为“在线银行”)等多种称谓。这里不加区分,同一使用“互联网金融”这一术语。+ W/ @$ l G/ [: k
6 W' P8 M$ V# O! I. X" j
民用互联网技能于1990年初在美国率先取得了突破并被敏捷商用,由此引发了互联网投资的高潮并助推美国“新经济”的强劲增长。在互联网的动员下,大量风险投资和财产资源涌入这一新兴财产,互联网技能开始向传统财产扩散。在此配景下,向来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处罚有着高度依赖的金融部门天然成为应用和推广互联网技能的先驱,互联网金融也由此应运而生并飞速发展。: l" P2 Y+ K7 Y4 h
9 B+ M' u6 j; p1 x
美国1990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要上可以分别为以下几个阶段:1990年的发达发展时期、2000—2006年的安稳发展时期以及2007年以来的新发展时期。
1 o" B# \/ J. B4 o
, _; b1 _+ z6 z" ^5 u 具体来看,1990年初,在互联网投资高潮的动员下,美国率先出现了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以及网络理财等互联网金融模式。1992年,美国第一家互联网经纪商E-Trade建立,由此敏捷推动了整个证券经纪行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1995年,美国及举世第一家互联网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建立,并在短短三年内一跃成为美国第六大银行。同年建立的INSWEB则成为第一家使用互联网贩卖传统保险产物的网络保险电子商务公司。1998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只与电子付出对接的货币市场基金,从而开创了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的先河。到1990年末,美国已经根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相对完备的财产链。6 Z @5 Q8 N: {, M" H! s* n
3 i3 W- T1 ^* ], l- n9 I2 j( a
2000年美国高科技股票泡沫幻灭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较为理性和安稳的时期。在2006年即次贷危急发作前这一期间,美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加速了信息化和网络化升级的步调。特殊是大型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加大对于网络办法的投资和结构。这一时期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重要表如今传统金融机构的网络化升级和改造。比方,以“对市场先知先觉”而著称的美国摩根银行团体在这一时期启动了一项名为E-Finance的战略。这项耗资高达10亿美元的投资操持迈出了传统金融机构探索网络金融的第一步。其率先创建了一个网络金融风险投资的小型孵化器———“60实验室”,并就大量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思绪和产物举行探索,从而为厥厥后放肆进入互联网金融范畴奠基告终实的根本。
1 l9 q3 W6 ~1 f5 B- D. l
& u2 ?( j0 _* G 2007年次贷危急前后,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变革。以p2p(peer to peer,个人对个人)借贷(国内也译为“大家贷”)和众筹融资模式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融资模式开始出现并敏捷发展。p2p借贷和众筹融资体现出了与传统金融模式显着差别的特性,并敏捷在举世扩睁开来,由此也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新业态。" u+ Q7 b0 v* E$ E8 j; y% x1 ^4 P
/ h% b6 W3 n# V: m" b+ @* [3 C; k
在其发源地美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终极形成了共生、融合的根本格局
- O. W% I* S5 Z
; A6 m3 ]% i6 M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能突破了地理隔断与地域对开展金融业务的限定,极大地进步了美国金融部门特殊是银行业的规模经济,进而使得商业银行通过并购的方式敏捷扩大资产规模从而谋取规模经济在技能上变得可行;另一方面,互联网技能极大地低落了信息的获取、处理处罚和传播资源,使得基于标准化信息(光荣评分和分级)的资产证券化和各种衍生金融生意业务成为大概,从而史无前例地进步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活动性。显然,没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不会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银行部门的并购潮、飞速发展的金融创新以及由太过创新终极引发的次贷危急和举世金融危急。
! l" I7 |6 ?" w4 g, ~$ ~1 s$ J @. q( x
但是,只管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便出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种类各异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也确实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产生了庞大影响,美国的大多数互联网金融模式却并未形成独立、完备的金融业态,而重要是作为传统金融模式的辅助和增补而存在。美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终极与传统金融模式形成了共生、融合的根本格局。究其缘故原由,大要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 d$ S9 f5 T) x- {& [+ V
5 n4 b1 x$ @. N1 ~ 美国金融体系高度机动。传统金融市场颠末上百年的发展和演进,不但市场规模巨大,而且分工细化、竞争充实。因此,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具有非常强的顺应市场变革的本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革视角来看,美国的传统商业银行先后履历了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打击。在这一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履历了大洗牌。一些服从低下、难以顺应市场变革的金融机构(比方储备贷款协会)在危急中倒下,而商业银行则通过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等方式有效应对了市场环境变革对自身的打击。因此,90年代初,面临互联网金融模式敏捷发展所日益加剧的金融脱媒压力,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通过主动举行信息网络升级、有针对性地推出网络金融服务、开展机动多样的金融创新以及直接并购新兴的网络银行等多种途径,有效地化解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对自身的打击。别的,美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繁多,服务多元化,运营管理和管理结构机动,也是其可以或许在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竞争中占据上风的告急缘故原由。
{2 P+ U% `) O* m
+ n/ u2 n* t3 P2 l+ j8 Z0 D 美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缺陷。从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身来看,其存在的一些固有的缺陷使得其难以从根本上代替传统金融。只管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践以及大量实证研究都表明,在诸如余额查询和转账付出等生意业务型银行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服从要显着高于依托物理网点和柜台生意业务的传统金融模式。但是在一些核心业务范畴,特殊是发放贷款等对私人信息的网络和处理处罚要求较高的关系型银行业务,纯粹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则难以发挥作用。别的,在私人客户的维护、复杂金融产物的操持与生意业务等业务范畴,传统金融机构也具有较为显着的上风。因此,只管网络银行可以或许依附资源上风敏捷扩大资产规模,但怎样将其线上上风终极转化为红利,则是一个不小的挑衅。当传统金融机构开始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比力上风便不再突出。因此,其难以从根本上代替传统的金融模式。
. J: s2 F% r2 O+ Q
# X( K9 H9 `4 c$ H4 |1 }$ E 我们要突破之前的一些头脑定式,调解传统的金融羁系体制,以顺应创新生动、融合发展的“大金融期间”
$ a+ ^' q( d# T6 w# ]
; Q* B; \7 @% ?/ l/ R 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进程阐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是竞争与融归并存的关系,此中融合是主流。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固然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打击,特殊是加剧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形成了肯定压力。但是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或许顺势而为,主动化解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打击。其履历表明,互联网金融可以或许在多洪流平上打击传统金融模式,重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怎样应对与转型,传统金融机构完全有本领在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o* Z ?* p& J. b7 Q; C; r
1 _4 B* ?% h1 P* n1 y$ N; f5 j
准确认识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差别,是中国鉴戒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履历的条件。相比力而言,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配景和环境较美国更加复杂和多变。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此前并未履历过金融脱媒的打击,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应变本领。因此,现阶段不能低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中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传统金融业态的打击。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金融政府对于这一过程的管控,从而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缓释其对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业态的打击,终极起到规范竞争、加速融合进而因势利导地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的。现在我国应当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动手推动和规范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7 t, C; B. {6 ^/ E j$ E
' ]- u( B, |8 j7 `/ N1 W' Q/ i
突破互联网金融的头脑定式,以互联网金融的康健发展推动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
- G( C/ a4 U& p# }7 u/ |/ `
# h0 Z% E$ G6 f1 M3 D 从现在国内各界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和讨论中可以或许看到一些显着的头脑定式。比方,很多对于互联网金融地讨论,很天然地将互联网金融特殊是P2P借贷等创新性很强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与金融风险的累积以致体系性风险干系联并以为,游离于现行羁系框架之外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蕴藏着极大的风险。尚有一些研究则会合探究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究竟上,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和讨论应当走出这些头脑定式。应当看到,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低落融资资源、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促进中国传统金融业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别的,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传统金融的本质这一题目,不应当成为拦阻和克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来由。我国金融业应当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的环境,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突破口,继承推动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 c4 r% i6 g1 b5 c+ Y% M$ b
2 q2 ?' U' U0 [$ Q. S 深化金融羁系体制改革,探索顺应大金融期间的、更加机动的、高效的新型金融羁系框架。
: o' y( I! f( Q2 Z" W, j0 ^) @3 k8 ]5 K; v6 @
从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进程可以或许清晰地看到,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深深地根植于特定的金融发展阶段,是一系列宏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井喷式发展,正是当前中国金融创新生动和混业谋划期间到临的一个缩影。在如许一个金融边界不绝延展、金融内涵日益丰富的大金融期间,怎样调解传统的金融羁系体制,是中国金融政府面临的一个挑衅。究竟上,传统的以“一行三会”为代表的分业羁系模式愈发难以顺应创新海潮日益高涨的金融发展趋势。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增强中心银行的金融羁系职能,特殊是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型金融业务以及新兴的第三方付出等网络付出业务的羁系。究竟上,也只有赋予央行更多的羁系权,才气够实现货币政策和金融羁系的匹配,进而克制重蹈美国次贷危急的覆辙。另一方面,应当夯实金融羁系部际联席集会制度,强化各分业羁系部门之间的调和共同。只有云云,才气够实现对于创新性极强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审慎羁系,从而守住不发生体系性风险的底线。固然,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方兴未艾,仍旧有浩繁的理论与实际题目有待国内学术界予以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要公道鉴戒国外履历,妥善办理中国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