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我想写一本长篇科幻小说,有想法但是没有文笔,想发一点设定过来,大家想写的可以自取。我想看到我的点子写出来被大家认可,至于这些点子是谁拿走发扬光大的,我已经不怎么在乎了,毕竟我的笔力撑不起那么大的世界观。
" n6 v' Y3 \' l! O: I我用deepseek整理了一下零散的东西,发上来大家指点任意取用。想合作一起写小说的也可以联系我qq3590232938, z$ N5 L9 L* l3 i
核心矛盾:人口老龄化与生育率下降,生产力的提高倒逼原有的生产关系改革,人类开始积极自救,并相继提出一系列方案:, J6 p. m6 J( S1 X' t8 j
制度轴:代际婚姻的演化(2028-2100)
7 J* ~3 G' d; ]2 L#### **一、婚姻制度改革时间轴**
+ [) R2 t3 C8 h! f% |5 Y* H0 |- **2028年**:民间论坛“未来家庭研究所”首次提出代际婚姻概念,建议通过年龄差实现资源代际循环,引发网络热议。
0 g4 U) h$ X$ X9 G- **2033-2040年**:生育率跌破警戒线后,婚姻形态大讨论进入公众视野,政府默许公民自发尝试新型婚配模式。; r9 A; \- l5 J0 e+ q
- **2040年**:长三角年轻群体形成代际婚配潮,主流婚恋APP新增“跨代匹配”算法模块,生育债券概念初步成型。
E% j$ ^" E) e6 L- **2045年**:国务院发布《多元婚姻保障白皮书》,代际婚姻正式获得法律承认,配套《生育债务庇护法》同步实施。 L! i3 N `& U* a
- **2053年**:第二代匹配算法引入社会贡献值指标,身份证芯片新增婚姻轮次记录功能,“灰环制度”开始试点。
; Z0 ]6 z3 B+ F, }- **2060年**:“20-40-60”三阶循环模式成为主流,民间开发者推出“姻亲算法”,可预测三代后的资源流动路径。( b# t! N1 R& M2 c( K1 A, }; m
- **2067年**:月球基地实施《太空婚约特别条例》,允许与休眠舱内宇航员签订虚拟婚约以获取太空定居权。
8 G8 @4 N4 G6 j+ Q- **2079年**:“契约依赖症”被列入医保目录,患者可通过记忆删除手术重置婚姻轮次。7 v/ T# \1 x8 ?- R* O
- **2090年**:试管婴儿群体创造“基因重组婚”,跳过代际循环直接绑定基因银行权益。 y i' p R2 j6 o& Q/ l
- **2098年**:《文明责任继承法》取代传统继承制,公民遗产强制绑定“记忆信托”等新型社会契约。5 Q5 x1 D; \# V* q* @
- **2100年**:婚姻登记处取消所有范本合同,公民可自定义条款(包括与历史人物签订精神婚约)。" f4 ^+ [$ q: R3 ?$ ?% j3 C
---
3 W& u* ~/ C( ?' l3 C6 \; J#### **二、配套系统同步演进**9 `- ` _" `# ?2 ^$ \& }6 A# i
- **经济系统**:
! k. _ N2 m4 P2040年“十年换金链”习俗形成,佩戴金链数量象征婚约轮次;
% _; ~% V3 M. `! d0 u0 g6 F2053年央行推出生命周期联名账户;$ H w2 C, u8 A. F& {! J
2060年生育债券实现量子化交易;9 V9 \4 B& S- `6 |) x4 V* Z
2078年时间期货交易量超越黄金;! p8 i9 B" t& M0 @& |" A
2090年基因编辑权黑市在澳洲兴起。
& f7 t9 t+ G0 B/ c% Y" v5 C- **文化符号**:
5 ~% G% A. R, N: o2040年春晚小品《时间旅人》引发代际婚伦理讨论;8 {: F8 \) p' K" @8 g
2053年苏州博物馆开设“契约更迭厅”;
1 Y( L( A4 Y% @* v% {; ^( a0 F! ]7 W2060年双螺旋全息喜字普及;
' ~8 H. [3 u2 X; S/ g% ~2 ^, S2 A2078年“蜕皮节”熔铸婚戒成新传统;4 g5 F! y7 H) m& q+ P! H, I
2090年量子家族纹章设计大赛兴起。
2 W% I/ @7 b8 Z& t1 v% C1 m8 D2 q/ N- **技术设施**:: _( X$ ]$ w2 o$ H9 M
2040年体外子宫合法化;
# T$ U9 a6 b& g& y% y5 i1 |2053年神经重编码技术应用于婚姻适配;1 d# O/ h* h2 p% s6 ~
2060年“孟婆系统”上线,可消除失败婚约的记忆;
/ t' z1 M4 m# n+ ]2078年虚境意识体实现四代共存;
, V: i: {2 @! W5 e2090年记忆信托区块链认证技术成熟。
; Z2 g' o* Z- N; [: N6 D5 @& e# F! [8 J---+ \% A* r" z; G |, J) e7 Y3 f3 {
#### **三、数据化核心矛盾**+ V" `1 a3 y, Q( t
- **代际婚占比演化**:2045年占比33.2%(长三角试点区达61%),2060年升至58.7%(雄安共生社区达89%),2100年回落至29%但衍生契约类型增至47种。2 q% ]. ~% ?4 L( o) R( y. E
- **资源循环效率**:青年获取基础资产的年限从2040年的10年婚约,经算法优化缩至2070年的5.3年,又因资源枯竭在2100年反弹至15年。8 F* `. Q7 v( U* X+ r/ z
- **文化自戕指数**:自称“传统守护者”的群体使用代际婚规则的比例,从2050年的12%攀升至2080年的67%,最终在2100年达到93%。# W) \) x! O& _0 t, `
---
) W r$ w% y" e9 ?2 E#### **四、关键技术节点对照**
4 _5 a: X, z* D2 B- **民用技术**:2055年脑机接口普及,2060年记忆提取技术商用化,2067年氦-3采集装置登陆月球。) D6 x% f" ]; X) \/ A
- **制度工具**:2057年“灰环制度”强制绑定职业与婚约,2040年《生育债务协议》成为婚约模板,2098年“时间债券”重构遗产体系。
% w% g2 }+ j4 s# s6 g$ ~( o5 k- **文化反噬**:2079年“契约依赖症”催生记忆黑市,2063年虚拟红娘算法导致审美固化,2085年孔庙算法匹配事件引发伦理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