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复简洁明了,颇有些出乎我意料之外。从情感的角度来说,我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对这句答复产生了兴趣。因为它如此真实地透露出一种倾向:思想把体育关在了门外。或者更进一步,头脑把身体关在了门外,并且拒不开门。不知道他有没有细看那篇文章,但对于思想的拒绝,体育无能为力。# Z% v5 G& R$ B3 S0 j
我也表示理解,这符合当今社会对体育和思想的基本共识,我们觉得体育不外乎就是一些赛事和身体活动,赛事就像娱乐节目,而身体活动不外乎锻炼,也就是一些动作套路或者技巧。可思想却是高尚严肃的精神活动,包罗万象,更何况在它的源头处,还伫立着像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纪念碑式的人物。# E, U. m# G6 f$ _# W
即使在当代,我们对思想活动的边界已经极大拓宽了。对音乐的乐评、电影的影评、社会热点的时评、对行业经济的评论,乃至美食评论,都能归为思想之列。思想已经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大众文化联盟。如果把这个联盟比作一场盛大的派对,那么在成员里,一定看不到体育。它没有拿到邀请函,只能独自坐在吧台上喝着啤酒。体育自己甚至心知肚明,就算这个联盟要扩大范围,它也只是备选列表中的最后一位。* U5 A4 L6 L: ^/ w2 ?4 n$ t
说句公道话,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倒也不是因为思想看不起体育,而是思想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因为思想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思想”体育,所以只能把它搁置在娱乐、教育和医疗卫生的交叉地带。. |- X* j2 Y2 B% Z
这都要从思想的源头说起。因为思想起源于身体停滞的时刻,思想的勃兴以身体寂静为代价。身体的本质在于实践与活动,是一种动态能量;而思想是一种静观,所以只能在没有身体迹象的地方存在。这是思想唯一的软肋,但也是一个致命的缺陷,由此它最终只能通向虚无。
" J0 i" `. c7 j# U) ]而身体暂居在体育中,使得体育成了模棱两可的一个领域。其模棱两可的程度之大,有诸多体现。比如我们都隐约知道身体是生命的根基甚至全部,但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却总“活”在头脑里。比如体育本是一个实践的艺术,但却越来越成为一种观看的节目。比如身体虽然是一个人的全部,但却不在这个人的思想范围之内。比如体育更接近于教育学和娱乐,而不是文学、艺术和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