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表妹家玩,俩表妹(六年级和二年级)借我的平板使用会玩App,用的我的号。# ?3 `8 O4 X/ c: x: o. c
她们在玩其中一个游戏叫你演我猜,使用语音来描述词语使对方猜。有部分玩家会认为(从语气的不耐烦猜测),她们孩童式结巴的语言表现、游戏沟通存在年龄代沟等方面会影响游戏体验(比如影响得分等)。不过大部分玩家都会抱着宽容的角度,使用平等舒缓的语气,去尽量使双方互通达意——这多亏俩表妹家教不错,情绪管理能力强,不会因游戏失利而急躁。在众多对局中,她们的再来一局的请求,绝大部分都被拒绝了。
6 n. Z; ?$ k! \8 @9 z/ s6 Z+ Y直到一名女生的出现。她的声线出人的甜美温柔,既似导航软件里的林志玲语音包,又似喜马拉雅电台里的御姐女声播(声控福利),令我"惊奇不已"。# C1 G- p" x, l9 z! J( J
本以为只是一次与此声音短暂的邂逅,令人"感激涕零"的是,一局过后,她同意继续留在俩表妹的游戏房间——而且一留就是陪了5个小时哦。(吼吼)
% |4 W* {$ ~& E! l6 G# z在这五个小时里,我为了留住这名女玩家,便摈弃了以往的旁观身份,开始在场外,通过手势和悄悄话的形式,来给表妹俩提示——一方面是使对方更为沉浸式地体验跟孩子们的互动过程,另一方面带有一种狡黠的、整蛊式的心理,即让对方产生"孩子也懂这个词?"的想法。
) r$ j5 l- P( i/ d; x; b; O当我得知俩表妹用我的号加了她时,我更加"感激涕零"了。我来继续"角色扮演",就先让她们发消息"致谢"吧
5 }0 }. u( g' k; o! Y! a——"谢谢你陪我们玩这么久"
+ L; p. P9 \7 Q4 l——"没有呀" "和你们玩很开心呀"
+ m6 s/ u3 e) h/ y" P- {' K! c9 Z- t这段对话使我更加确信,这位耐心的女生确实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这让我的"不出场"行为有了"正当"的理由——孩子乐意与平易近人且耐心的小姐姐做游戏,而这位女生可以从孩子身上获取情绪价值,我呢,当然可以从她的对孩温情与柔美声线中获取情绪价值,一石三鸟。于是乎,在对方有空闲的情况下,我"组织"了几次双方的互动——在此期间,孩子们与这为女生的默契度、亲密度逐渐上升,似乎也是成为了要好之交。: u. o& p# U/ `) \
孩子们没有此软件和属于自己的号,并且基于其家长的"防范诈骗意识",不敢加这位女生其他联系方式(可以理解),因此我和这位女生的联系方式,只有此软件。
: O5 [; D/ x, o5 ?/ e3 L返程时间逼近,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以及那位女生的温柔声线,都即将成为过去式——我也不敢告诉她真相,毕竟我并不构成参与那些美好回忆的关键主体,而仿佛是一位看完一部电影而流连忘返的旁观者,还在沉浸着电影里的女主角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