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持续高发,不法分子利用通信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根据受害者特点量身制作“剧本”,步步设套、引人上钩,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 z. T" I1 h4 O D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智能手机,但防范诈骗的意识与知识不足,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变着法子“攻击”大家的“钱袋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几起典型案例,希望广大居民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1 d, |4 r/ Y3 g: j+ f5 r
01/ [2 c" c7 @ o( R# _4 @" r' p
想赚点“小钱”,不料因小失大2 c9 e( z4 y! O9 X& Z6 R2 u
11月6日,杨阿姨收到一条好友添加信息,加完微信后就被拉入一微信群,群中不断有人引导下载某APP做任务赚取佣金,杨阿姨前后做了28次任务,共获取佣金84元。11月8日15时,任务员联系杨阿姨,说有高分红任务,百分百盈利。杨阿姨选择了两万元的任务并向其账户转账20000元,做完任务准备提现时发现异常,对方要求转账提现费,杨阿姨这才意识到被骗,马上报警。
" t1 c+ \/ @6 z% W A& J1 Y02; F" C2 V1 o8 Y N$ Z2 ~
网络购物售后陷阱,莫名其妙“被贷款”4 U; k; z' |! M5 D: P; v
12月1日下午4时,在成都出差的汪叔接到一个自称某网购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称汪叔在其平台购买的酒有问题,公司将赔偿300元。汪叔一打开账户,发现真有一笔500元转入自己的账户,正当疑惑时,客服表示工作失误,多打了200元,声称占用了公司索赔通道,需要汪叔立即将200元归还,否则起诉。随后汪叔便根据对方提示下载某手机APP,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就在汪叔正准备向对方转账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电信诈骗,便挂断电话。没曾想,再打开账户时发现自己已被贷款5000元。随即报警。
7 t5 B. O) H' y9 W: `: X03
& w/ H: s z$ \- z" O“低息”贷款,竟让辛苦钱打了水漂' a- o$ y3 h' i
12月13日,柴叔一大早就看见一则低息贷款广告,柴叔好奇的点开链接并下载APP,按照要求填写完资料,他发现自己授信贷款额度挺高,随即申请贷款,等到提现时,发现银行卡异常。柴叔连忙联系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其输错银行卡号,需支付解冻资金12000元,而后又称缴费时未备注清楚,还需解冻资金24000元。直至第三次需要再支付解冻资金24000时,柴叔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即报警。 y: O- [6 p" h0 r/ j$ n
04
( n+ ~! O) J4 P$ \骗子当“领导”也是有板有眼的
' c5 R+ v5 t5 Z5 [; G3 Y7 k3 w0 j12月14日下午3时,刘叔收到一条添加好友信息,备注信息为“某某领导”,一看头像确实是领导,刘叔立马添加并闲聊了几句。15日上午,该领导给他发来信息,称自己有事不方便,需要刘叔帮忙,自己先给刘叔转15万元钱,让其一起转给朋友,并将转账记录发给刘叔验证。刘叔想也没想就自行先转账了5万元,转完后,“领导”态度转变,刘叔这才意识不对,去银行查询,发现根本没有转账进款。刘叔赶忙报警。4 ]% X. K( L. g, R: e0 F# |
05: r4 d, w0 [% C6 N4 U. G2 E
至亲也可能有假
8 G# Y6 d) b* E# X5 L, s$ _! f# X" {12月17日,胡叔收到在外地读大学“女儿”的QQ好友添加信息,手机对面的“女儿”对家庭信息了如指掌,几句话便获得父亲的信任。闲聊了几句后,“女儿”提出要求,自己要报清华大学教授的培训课,三门40800元,并将自己的教务处主任联系方式发了过来。胡叔一看,女儿主动要学习,必须支持,果断地将钱转了过去。几天后,“女儿”又要求报第二期课程,还需40800元。这时胡叔开始怀疑,立即致电女儿,才发现自己被骗。
" q: J" s1 b! m7 u6 S2 p预防电信诈骗看过来!
+ A$ u; x+ p, W- c# H
6 k/ u- H* L* b0 D# a
0 y" j0 B& m# Y% j$ l& L! H
3 ?" T5 j$ {1 B# Y
来源:新邵县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