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V% u( n' B4 y3 J6 O
6 E6 G7 P( f1 u说起各种“补贴”、“补助金”,大家是不是会立即想到自己是否符合申领条件?应该如何得到相应补助呢?所以,不法分子打着各式各样的“补贴”噱头,利用相关“补贴”政策,设置陷阱,引诱群众上当受骗。现在,就让柳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的网警小编带大家看一些相关案例,帮助大家了解套路,当自己遇到套路时,可以见招拆招,避免“掉坑”哦。
7 U# g- b1 e* @$ o案例一:市民冯某接到自己父亲的电话,称其接到一名自称是教育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诉其弟弟有一笔教育补助金可以领取。冯某与对方联系后,对方让其把银行卡和身份证号码发给对方,并在收到手机验证码后,将验证码告诉了对方。事后,冯某通过银行查询发现其银行卡上的钱被对方通过支付宝转账方式分两次转走,共计13000元。% J9 U5 m7 R$ U6 I+ @( ]
) A, C! `& z+ g
( C! K+ n- P3 K- m9 L p
案例二:赵某、许某等人打着“疫情后政府补贴”的旗号,虚构了一个“疫情后精准扶贫生活补贴”项目,只需缴纳20元的制卡费,每个月即可领取3800元生活补贴,且可连续领取十年,目标主要为中老年人群,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贪小便宜的心理,骗取众多受害人。
9 [) K* l. L; L& M/ D2 W( Q" e% S
' w8 b" i+ @' r% }( V5 L" |' ~+ `% P. ?
案例三:刘某自称其有国家发放补贴政策名额,诱骗群众只要缴纳少量所得税即可获取高额补贴。该诈骗团伙组建了数百个微信群,以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扶贫补贴政策等名义大肆发布推广“2元疫情生活补助”“10元粮食补助”“32元生活补助”等虚假项目的名义,要求受害群众缴纳手续费以获取国家数十万元补贴的方式进行诈骗,导致全国2万余人上当受骗。0 b4 U' U; m4 l# j
# q- ?0 E+ R5 a B
0 M, g8 a& V7 ?
' F9 d& o+ X! ]8 L6 C. A1 ]网警提示
6 x$ N% D4 x. a$ Z(一)独居老人群体是网络诈骗的高危人群,诈骗分子抓住此类人群孤独、缺乏陪伴的心态进行行骗。建议子女多和父母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同时也要多了解父母的消费情况、生活动态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 ]/ W6 F8 i( O$ `" p$ u( T(二)国家政府各项补贴都会通过相关政府机构在官方渠道公布,不要轻信网络社交平台上来路不明的信息。( t: z/ t0 T, t+ v b9 X3 i
(三)切勿听信他人的指示到ATM机上操作转账汇款,更不能随意将自己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及手机验证码提供给他人。 X7 |# v; D- }; V2 b4 z6 }8 r" \
责任编辑:石瑞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