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小心信息泄露,提防电信网络诈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6 08: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大众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当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痕迹时,同时存在着个人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被窃取,甚至利用的风险。这就十分需要我们提升安全意识,养成良好操作习惯,最大程度做好自我防护。
0 S- q1 A& u1 b: E0 t2 D3 e  D        我们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邮箱帐号等账户信息;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隐私信息。以及你的设备信息、社会关系信息、 网络行为信息等。
' c$ r6 i. [5 T  |" f        不要小看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除了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烦恼,还可能面临个人身份被冒用这类较为严重的问题。同时,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法分子在精准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编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诈骗场景,得以对公众实施欺诈。8 q, g8 J7 C" ^/ c
        因此我们应了解以下个人信息泄露途径,以妥善采取保护措施,确保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受侵害,使用违规收集信息App。
9 D3 c* Y+ O3 q# j' _; c. N        疫情期间,存在某些违规App打着疫情监测的名义,出现非授权、超范围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的风险,因此公众在使用相关App时,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 B. Y( k0 |' V, [1 y% @        1.出借身份证件、银行账户' \' h! @4 {3 q1 Y) N! J
        自己的银行账户必须自己使用,出租和转借银行卡及账户属于违法行为。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可能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借用你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以及个人信用受损、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p0 \& x0 Z3 J/ N% Y+ t
        2.使用弱密码被撞库
( c2 b! C# T+ N4 j' h        一些用户为了方便好记,会将各个平台账户密码设置为同一个,或使用简单的弱密码。这样可能会被黑客使用撞库等技术手段试出你的账户密码!因此最好设置较高强度密码,重要帐号单独设置密码,并定期对密码进行修改。3 @. f7 T+ k1 J6 K( X8 v
        3.点击钓鱼网站等欺诈链接
1 z. W0 u( t2 ]& U        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短信或社交平台,发送利用伪基站进行伪装的诈骗短信,并附带钓鱼网站等虚假链接,诱导用户点击链接进行账号密码、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填写,导致用户的重要的账号密码等信息泄露。$ m( V  G$ [: g: m0 i" w3 h1 q
        4.轻易进行网上信息填写、网站注册
& J2 Y7 \9 x) B! |: [" ]        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网络发布如“填写个人信息免费领口罩”等虚假信息页面,诱导用户进行注册或进行个人信息填写,实则目的是窃取和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因此面对此类诱导性内容网页,我们应留个心眼,先核实真伪。
0 H; D% I2 G3 {3 T$ y* }+ ?        5.连接存在漏洞的风险WiFi' v$ B! v, A! e" {
        公共场所中的一些免密WiFi可能实为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虚假“钓鱼”陷阱;使用一些不明“蹭网”APP时,同时也可能“出卖”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因此需提高警惕,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风险WiFi漏洞造成我们的损失。4 j5 w0 P: z0 I2 ^; j. ?
        6.轻易发布和透露个人信息
0 g8 e3 m1 D. C7 `* V$ ]5 C! U        在社交平台发布日常动态是一些人的爱好,殊不知,一不小心也可能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不小心晒了自己的车票、护照等从而泄露身份信息、使用“所在位置”功能泄露位置信息等,因此需尽量避免在社交平台“说得太多”。" U$ Z) `8 }2 D9 M
        7.随意丢弃快递单、票据  a/ }& R6 q' b) |
        不少人有随意丢弃快递单、火车票、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票据的习惯, 然而这些票据上往往有姓名、手机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私人信息泄露。因此尽量不要随意丢弃,最好先进行抹除等处理。
* @' s" @* _7 Z        8.参与测试等不明网络小游戏( ~. o9 K* |* C0 c, \* Q3 {
        朋友圈中风靡的一些来源不明的如测试小游戏,往往会先让我们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如姓名、生日、手机号等,目的有可能是为了窃取用户信息。我们应少一些权限的允许和信息填写,多一些谨慎和思考。
http://www.simu001.cn/x231126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6 08: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21:53 , Processed in 0.37242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