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华尔街专家不会告诉你的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4 01: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 读3 \; X1 m% I9 K
我不知道股市下一步会怎么走,别人也不知道。有些事华尔街专家应该告诉你,但却没有说。
" H6 T, m0 P4 V" q

/ p9 W) S) v, s* K. O$ |- M
作者Brett Arends,MarketWatch专栏作家

+ v: W; E0 h7 X. G1 }9 [, K
* B7 @* k" `/ n, l+ I% K8 p! S. V
1. “我们的投资猜测都是假的。”
9 L9 _' f+ G7 P5 c% z
0 a1 {( h  _2 o0 A  S4 ^
全部这些电子表格和图表都暗示股市“年匀称回报率为9%”?这些都是基于完全错误的数学盘算。是的,他们确实使用了“汗青数据”,但他们篡改了数据。股市可以或许产生如许“匀称回报率”是出于三个缘故起因:通货膨胀、自制的股价和高分红。但现在这三个因素都存在了。
9 u' X6 u" w& ^! h  ~/ |: ]

/ a7 D5 Z7 V; s8 K; E% F! \$ s
* J* H) Y( A2 l7 l8 R
基于真实的数学盘算、公道的逻辑和对汗青数据的准确使用,华尔街传怪杰物阿诺特(Rob Arnott)和已故的伯恩斯坦(Peter Bernstein)的盘算向你表明,按真实的购买力来盘算的美国股市的年匀称回报率只有3%或4%。
, }9 P4 a  S1 M6 q: s* H/ R

, p) H5 W1 y8 f: a) ]( l7 c

5 ]. k+ P% U9 v
2.“我们不得不顺从主流观点。”
4 E) h# S  g, `! u6 Q" }; U2 I
1 C; g# g; D+ L; e2 ~3 b
是的,每一位投资“专家”看起来都像鹦鹉学舌一样通报着与其他人一样的令人舒畅的观点。但假如你以为这个结论是他们独立得出的,你肯定是在做梦。他们不得不如许做。从业内角度讲,团体犯错比自己单独做对要好得多。而且从法律上来讲,制止被告状的计谋就是做与你的竞争对手一样的事,无论这事多么明智或愚笨。

6 x0 W2 [) {" |: g+ `
7 k7 x0 ~0 K8 M1 h; ]- Y9 h4 }

, e1 q; p8 p2 q/ r! C2 J& P
“法官大人,业内的每个人都是这么做的”,这种做法是一种自我掩护,即便这会使你的客户休业。

: A- \* l* |5 ]. I6 D( D& ^

9 d& r/ h/ a3 M0 k6 O( h
! @" F: W4 N/ q3 K( }5 m( g
3.“我们并不懂汗青。”

+ G" Z& Z' C) J
, T5 F/ H- ~! M" [! Y
华尔街专家总是喜好引用汗青数据来验证他们的计谋和分析。题目是他们现实上对金融汗青知之甚少,更别谈明确了。他们的大部门“汗青数据”来自已往几十年,谁人期间的股票、债券和经济与现在完全差别。纵观整个汗青,几十年的数据并不算什么——只是一个快照。纵然数据来自二战或上世纪20年代,也不敷以得出故意义的结论。没有哪个严厉的汗青学家会这么蠢。
; @8 @0 `" J4 q" |7 H
) O: z4 L, d  ~5 ]( a. Z, l% E

9 E$ U7 K( E+ e  l! q3 ?
4.“每一次崩盘我们都没有推测。”
0 S" `' S$ h) x" Y$ F- Q

, C2 K2 u, I% V1 ]
故意思的是,美国股市在已往20年中有两次被腰斩,而这两次股灾让都让华尔街“专家”不知所措。他们也没能猜测到房地产泡沫的破碎——毕竟上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引用“汗青”来证实这是不大概的。在2008年初,大多数继承观察的经济学家未能猜测到即将发生的70年来最严肃的经济阑珊,只管其时经济阑珊已经开始。
" @& d5 a# l% a1 L( `

8 |" Q7 ^) g+ G
/ Y) V! S( \) Z
全部IMF[微博]专家也没有事先猜测到金融危急。自2011年起,大部门华尔街专家都没有猜测到新兴市场股市和大宗商品的崩盘。一样平常来说,那些可以或许乐成猜测到劫难的少少数人都被华尔街的其他人看成了疯子、怪人和失败者——直到为时已晚。

: H& M) z9 S& a

# z9 U1 s+ O0 X) E+ K2 |! |/ x

) R# [4 P9 k: G" C( ?
5.“掩护你的财产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 Q# z# ]" o7 z2 y3 I
; P% L8 v. H. o! M6 ?! f
我并不操持愤世嫉俗,但我想说华尔街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掩护你的财产,而是掩护他们自己。这是人的天性。华尔街专家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及孙子的大学费用和自己的退休生存。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委曲叱责。这并不是说他们根本不关心你。只是不幸的是,你处于第二位。这一点太关键了。
5 U& n% q6 S' T3 I. `9 L

1 \3 B0 \' I, s% r# P5 m
. L' `) _! ?& @, @' j  _0 O1 d
6.“你的投资组合大概会赔钱。”

) S$ N0 Y! g. A7 B6 J4 L
7 b0 V4 ?% j$ n$ |" d8 ^! p% Y  F
华尔街有个共识是一个包罗股票与债券在内的“平衡的投资组合”会掩护你免遭丧失,由于纵然股票下跌,债券也会上涨来补充你的丧失。题目是这不是真的。这个观点是对汗青的错误解读。在1940年代股票及债券都遭遇过重创。股票及债券在1970年代也一道大跌。按汗青观点看,本日的股票和债券都非常昂贵。自1982年以来,股票和债券都一起上涨,能一起上涨的,将来也会一起下跌。

' V8 @/ C' w& H8 f3 M8 C

* L2 U& p2 `. `4 d- h

, d& k  J2 K* Q
7.“场外资金会推高股市。”

% D$ r4 N7 r  |9 D8 |) O
% K) o: N+ i7 {
华尔街专家们都喜好说股市很快就会上涨,由于有云云多资金在“观望”,并预备入市,这些资金将推高股价。但现实上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话。没有所谓的“场外资金”。由于有人买一定就有人卖。假如我有100美元,你有一股苹果股票,我从你手中买下了股票,会发生什么?我得到了苹果股票,而你得到了我的100美元,什么事都没改变。
3 i. _4 O8 T4 |/ m5 ~

) s- ]4 x; D+ b9 e# [1 K4 `; U- c

/ W$ z: _# g& J' v# s4 n# Z
8.“我们不会告诉你最好的投资时机。”

5 W+ F2 u1 [; ]9 j

) }  v% m! z( B2 g
华尔街最大的诡计就隐蔽在平常的现实之中。根据界说,最好的恒久投资是购买那些相对于根本面被严肃低估的资产,好比上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急后的新兴市场股票,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传统经济股票,2003年(泡沫破碎后)互联网股票以及2010至2012年住房市场崩盘后的房产。

& w- r& |3 t: t) K
; L$ y0 N$ z+ d5 [5 ~" S, n
1 V. ~, c- W+ c5 \
但你猜怎么着?这些投资恰恰是华尔街永久都不会保举给你的,由于如许做的职业风险太大了。假如本日他们保举你购买大众最痛恨的资产,而你因此大赚一笔,他们并不能得到利益。但假如你因此赔了钱,他们就会被开除,而你大概会告状他们。以是,他们会发起你投资全部人都喜好的资产。
* ?. K3 p) @+ e" L9 w6 B
' B4 y6 {& H/ {" j4 W3 _$ Y
) }, e% m, K0 K/ e  u
好好想想吧!现在全部人都在逃离新兴市场股市、新兴市场钱币及以及任何与大宗商品相干资产。

0 F: d2 I. I( W8 T) [) E

- [. B0 X1 y& o  _3 h

8 [0 L- z, S; Y. j) |  f
9.“市场表现越好,投资远景越黯淡。”

6 F* v$ o& H# N) U- Y

  B0 |8 g, N. r3 m# L! E& w0 X
你在注视市场一波接一波的上涨吗?你是否畏惧“踏空”新一轮的上涨?你想要让钱来生钱吗?华尔街爱死你了。但这个逻辑绝对是颠倒的。股市只是对上市公司将来红利的反映。无论人们怎么想,也无论经济在短期内会发生什么,上市公司将来红利都不会有太大变数。从这个角度看,股票涨得越高,投资回报就越低。最幸亏没人乐意买的时间,买股票。

& ?2 |& L0 P% k) r

$ h, M$ B9 b" T

) [' \3 x3 P, R8 R- T: F3 W
10.“下一场危急就在面前。”
5 o. i& z: k/ A. Z6 [
' s6 \& c8 U' R; }% K. {- G& N
假如你踏空了迩来一波上涨行情,不要怕——另一个投资时机很快就会出现。华尔街喜好吹捧,有大量MBA、CFA、博士和其他专家的当代经济已经让旧期间的金融动荡很难重演。然而,这并不是毕竟。
  @: L5 t% m3 `
1 E, _) e* l8 ^/ R7 H( @. ~, N- l
& s2 A' N  Y# u7 G) m
毕竟上,已往20年里发生的动荡要比以往更多,而不是更少。已故经济学家明斯基(Hyman Minsky)以为危急与人性有关。当齐备顺遂时,人们便会感到自得并开始去冒险。
% x& e6 P4 }" A( {

2 j' {3 M, G8 m' _* t

* W4 I2 u# v: l
摩根大通CEO戴蒙(Jamie Dimon)在2008年过后向美国国会坦白,金融危急险些会每隔5至7年就会出现一次。《创世纪》这本书纪录了几千年前发生的动荡。汗青告诉我们,危急不可制止,但华尔街不会告诉你。
http://www.simu001.cn/x121724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4-7 04:58 , Processed in 0.3783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