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积年过了,进入新年,因吴晓波《吴敬琏传》而起的种种以及官司竟然拖了两年,这是始料不及的。在已往两年中,人们都以为官司和吴敬琏有关,又都有所顾忌,且不少人对我千吩咐万嘱咐:“万万别提吴敬琏”。但是,究竟上,吴敬琏始终很深地到场了这场官司。此中优劣曲折,明眼人清楚。然而,官司希望却那么曲折。
! |( b' Y3 n/ y) Y* d) D2 K8 ?* g8 G2 B: E9 z+ P
回看快要一年前我给吴敬琏老师的信,它大概记录了停止到庭审竣事的环境。假如说,官司有三个阶段的话,到此为止,只是举行了两个阶段。变革发生在背面,直至一审判断。- Q' l" [% x6 v
% K( B7 o; N8 l; _% F3 ~" C3 y
先将汗青留存。之后的环境,待我写来。# l; |8 h+ p6 {2 A7 @ v
, R' S7 g c# C' A& M# }* e9 }2011年3月柳红致吴敬琏的信; N+ x; ?- Q# Q! y
, o% ~* F, w4 I; r7 F- a8 `5 R吴老师,您好!
! K8 B' V, V6 `
9 w- \ @* `' E" T/ s1 v5 R3 c从2010年5月至今,颠末十个月的法律步伐,我告状吴晓波抄袭案进入期待讯断阶段。想不到,吴晓波为您80岁生日赶制出书的《吴敬琏传》引发了如许的风波:先是我和吴晓波就书中内容举行品评与反品评;继而就抄袭举动提告状讼、对簿公堂。固然您没有公开亮相,但是,您实际上到场了诉讼过程,我也感受了您对官司自己,及其对外界的影响。当我提笔写这封信的时间,我很清楚,这是到了面临您,面临我自己,和直面汗青真实的时间了。- {* D, L8 m3 V0 W. T$ R
3 C: Z- Z& Q/ s" P
' @ a, l3 Z( G8 W# d" m3 j
一
4 C: T8 v9 d. C2 Q$ D) }3 g+ R
J6 ~3 s5 ?( W 2010年2月8日,我在《经济观察报》发表《话语权背后的责任---兼谈吴晓波著》一文后,您的几位弟子在邮件里也提出了对吴晓波著《吴敬琏传》的品评,有针对史实的,有针对观点的,也有提及抄袭的。各人愿望善良,出发点积极,哪怕就在这个最小范围内讨论,最小程度地改错,最快地消除负面影响,这不光对吴晓波很有资助,而且对您本人也是一件大功德。至为惋惜,您没故意愿跟我们讨论有关这部书的标题。 w" p* e& c. @$ L0 L) Q+ [. M
" d0 t$ g0 q# t% v# k$ V$ g$ u
只管云云,我心下还是留意吴晓波著《吴敬琏传》的错处是出于匆匆、疏忽,仅仅是作者吴晓波之失;还渴望您认同我的意见,提示大概品评吴晓波的不严谨。然而,一位同砚给我发来您的亮相。那是2010年2月20日《广州日报》登载的对您采访:“在这之前,也有人给我写过传记,但时间比力久远了。这本传记,是我迩来的一些头脑的整理,这也是我想要做的。吴晓波为这本书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很多资料,从他筹划的提问来看,吴晓波是颠末细致研究的”。这段话给了我双重生理打击:一是,当我和您的一些弟子品评吴晓波的《吴敬琏传》不严谨,是快餐式写作时,您却毫无保存地肯定他研究细致;二是,您利用的称呼——“有人”。说实话,这个称呼让我以为陌生、迢遥、凉薄,由于您口中的“有人”不是别人,就是我,是曾经为您工作九年的研究助手。
) |! ~8 u* ]% c8 c
: w3 e# F9 v$ W3 S; p3月1日,吴晓波在《经济观察报》发表回应文章:《对于诚意的猜疑我必不能担当—答柳红对的质疑》。其傲慢和自以为是的态度,是对全部研究者和写作者根本准则的寻衅,他写道:“对我来说,用两到三个月时间写完《吴敬琏传》,不是什么有难度的标题。”“为什么不能只采访吴敬琏一个人?”我也留意到他文中这段:“在书稿完成后,我又与传主前后举行了三轮大幅度的修改,2009年安全夜的整个白天,我都是在传主北京的寓所里度过的,……2010年元旦的那几天,年近八十的吴老师也没有好好苏息,都是在修改书稿”。吴晓波明确地将您和他的《吴敬琏传》捆在一起,这只是他装腔作势的语言绑架?我不确定,只知道吴晓波傲慢轻视的回应,是在您担当报纸采访歌颂他做了很多准备、搜集很多资料和研究得“细致”之后。- F f5 b1 r; y! }, a
, o' p% A: R/ b c' x随后,我发表《面临汗青:只有老实和谦卑----吴晓波著的硬伤、软伤及其他》(《经济观察报》,2010年3月8日),并将文章群发给您和您的弟子,渴望各操行评指正。在收到的反馈中,一位同砚说,才看了一章,就以为它是一本“快餐传记”。另一位说:“两本传记我对读过,很多错误我都没有发现,读了你的回应文章,我才留意到了。著作家必要对自己作品中涉及的人和事持负责的态度,吴书过于匆匆随意。”出于对您的爱护和对汗青的恭敬,他还提了一个发起。然而,3月9日您给他复书,而且您也让我们各人看,此中您如许写道:“我并不以为你关于‘吴晓波的书在修订之前,不宜重印或进一步扩散。修订之后,必要找人专门审稿’的发起是可以担当的。” 您的来由和厥后的遣词造句,让我们看到了您的某种感情。以后您和吴晓波对传记风波都接纳了缄默沉静态度。7 e+ T6 P) S; T: Z6 C: b
2 [$ Y! P! v w) ^' y( M/ D4 p然而,自从吴晓波写的传记一出来,书中的各种史实不对,就遭到一些熟知汗青的操行评。一些经济学界先辈,从差别角度指出了差别标题。直到迩来,另有人挑出一批知识性错误,比方称您在“文化大革命”中是“走资派”。只不外由于这些品评者大概没有话语权;大概以为此书这类知识性、根天性错误太多,而作者吴晓波又是如许一位商业作家,不愿与之盘算,因而他们的品评并不为公众所知。4 ^; b7 O: C8 W. A. ], p
$ n) e/ i. N- P
接下来,有人被授意写了一篇摘清您和吴晓波关系的文章,原拟用《经济观察报》本报批评员名义发表。这篇文章在末了时间被报社否决,由于它并非该报态度。此事您知情。而后,我则被告知不会再登载我的品评性文章了。这对您、吴晓波、我、传记的读者、这场讨论的关注者来说,都是一件憾事,由于关于怎样恭敬究竟和恭敬知识产权,举行开诚布公的划一讨论,对全部人都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