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的蒙牛致癌牛奶事故再次重创了中国乳业,让正在艰巨规复的消耗者信托再次降到冰点。网友戏称,从前,中国人都知道“不是全部牛奶都叫特仑苏”,如今,大概该把这句话改成,“只有致癌的牛奶才叫特仑苏”。可以预见,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消耗者宁愿花几倍的高价格买外国奶,也不敢再信任国产奶,这对中国的乳成品企业和消耗者来说,无疑是双输的局面。那么,毕竟是谁从中获益呢?& w+ p; l4 K; P1 t6 v& E
. y; z$ N6 o' d' Z6 p
我曾讲过,蒙牛与伊利两个企业的竞争,终于使中国人意识到掩护本民族长处的告急性。“外资系的全部现金投资只有6120多万美元,折合4.78亿港元,上市后半年表里资系脱手了2.6亿股,回笼了近14亿港元现金,这使外资系的投资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不但云云,外资操控的蒙牛还要吞并伊利,实现更大的赢利。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落入谁手?已成为本日经济理论的最大标题。, J+ I& A/ W) J& B1 G, O4 W- Q6 ?0 L
& [0 s, z" ^$ \( Z' O
本地三家最大生产商中,蒙牛和伊利两边的掌舵人却是恩怨胶葛,难分难明。蒙牛创办人为牛根生。创办蒙牛之前,牛根生任职伊利长达15 年(1983-1997 ),期间曾出任伊利董事会之实验董事及生产谋划副总裁,为伊利第二把手。; {. W K# t' r5 ^( ^! D& e7 g
9 }- X" j0 P, \2 h8 W1 e) a3 D0 U3 Z& w- E4 f G5 f
5 V5 f! U% S; N, @# r. t3 M0 } 两强相争 P9 u* B1 F" V! G: |$ X5 u- W0 T
4 v5 S9 b8 n5 ? L1 Q
据悉,1998 年因被郑俊怀倾轧,送去北京学习,阔别伊利管理核心,牛根生因此毅然离开伊利。离开伊利之后,牛根生于1999 年8 月18 日卷土重来,创办蒙牛乳业,担当董事长及总裁,与伊利比武。- R; I/ r6 g' W+ B4 m* `
6 ?" a3 I" d7 \- R' U( N1 F; { 创办初期,蒙牛市场占据率远不及伊利,在蒙牛创办后第三年(即2001 年),伊利的整年乳成品零售总额为27.02 亿元(人民币,下同),而蒙牛只有7.24 亿元,为伊利当时的两成七。但是,2002 年却是一个迁移变化点。# [3 M+ H& |8 c5 x# P
# ]6 g: Z+ o6 ~* t8 Q2 L 2002 年10 月蒙牛得到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外资入股,筹得资金2,600 万美元,一年后外资又以可换股债券情势,再次注资3,500 万美元。得到巨额资金后,蒙牛发展神速,2002年及2003 年业务额分别录得131% 及144% 升幅。2002年其市场占据率已达伊利的四成二,2003 年更达六成半,估计至2004年伊利的业务额为86.88 亿元,蒙牛则跳升至69.46 亿元,直逼伊利业务额的八成,威胁伊利乳业市场龙头职位,而且蒙牛的资源投资额更在2003 年初次逾越伊利,意味蒙牛扩张连续。蒙牛厥后在2004 年6 月在香港市场乐成上市。
0 o0 a, n" _4 f% w% q, i
7 H$ Q% q2 \9 F8 j: k' m 外资催谷' `/ N' t) W3 ~* q P* u
* o' q3 S, W$ g% z 蒙牛的急速发展与增长,实在与外资有千丝万缕的玄妙关系。外资在2002 年首轮投资中曾订下投资条件,要求蒙牛一年内到达一个两边设定的增长目标,否则牛根生便有大概要拱手相让蒙牛控制权予外资,可幸蒙牛管理层在2003 年已到达目标,税后红利有2.3 亿元,临时保住了蒙牛的控制权。) Y6 \8 |5 U) }* M" F' D
- G; o* B7 w# W4 v 但外资在2004 年蒙牛上市前又与牛根生协议新的增长目标,据外界传播,增长目标为2004 年至2006 年的红利复合年增长率50% ,便是说蒙牛在2006 年的税后红利要不少于7.8 亿元,以此盘算年贩卖额要有138 亿元!3 F5 v2 U1 l* z8 Z8 {! r" Q. K
4 Q/ R, H9 ~# h) Z$ o- C0 R# r+ X 假如蒙牛不能到达协议的增长目标,蒙牛管理层便须让予外资可观的蒙牛股份乃至终极控制权。要获取云云快速的红利增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单靠内部增长难以告竣,最快速的方法照旧对外收购。/ N. B6 b1 X; \ I
* a) _1 x' k. y3 Q: l, R+ M 力图强大
' F! T2 r* s" b* a% h% f' W" Q
% Y) s$ g6 c0 [, Q9 [ 蒙牛有充足财力举行收购吗? 根据蒙牛2004 年招股书中枚举2002 年年结的财政数据,蒙牛有现金15.5 亿元,长期负债为0.9 亿元,净资产值有3.7 亿元,长期负债率为0.24% 。现金固然不算非常充裕,但负债率低,可以透过增长借贷举行收购。那么,蒙牛有甚么符合的收购目标呢? 环顾中国乳业市场,别的三间最大的生产商为光明乳业、三元团体及伊利。1 }5 V8 P2 x$ D( B; G# o; ^6 \) ^' p
/ Z3 E- K7 Y+ r: h
1. 光明乳业。光明乳业的2002 年年底市值为40 亿元,业务额为50 亿元,年增长率为43% ,税后红利有2.3 亿元,年增长率为39% ,增长率甚为理想。然而,光明乳业的股权高度会合,头两大股东为上海牛奶团体有限公司及上实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各占31% 股份,要乐成收购,须要两大股东中至少一个肯全数相让股份。要到达这个目标很叉易。
, M1 X# v1 P6 N; w/ P; l( p1 P" I0 ?0 Y
2. 三元团体。三元团体的2002 年业务额为11 亿元,年增长率为11% ,税后红利有0.6 亿元,年增长率非常偏低,只有3% ,而股权更为会合,第一大股东北京控股已占股份72% ,根本不消思量。
: {5 e- [% k. b( W9 f1 L8 X+ D z) o+ x) B$ b1 W! X- \4 @
3. 伊利。伊利的2002 年业务额为40 亿元,年增长率为48% ,税后红利有1.4亿元,年增长率19% ,颇为公道。而更告急的是伊利的股权非常分散,最大股东呼和浩特市财政局亦只持有14.33% 的股份,别的股东持股量都在5% 以下。伊利2002 年底的市值约莫有30 亿元。以收购20% 股权计,只需6 亿元资金便可控制伊利,收购难度是三家乳品企业中最小的。4 r, a+ S, A* J3 [. K( s
8 O3 I, d% A* s- w( Y% u- i3 F
牛吞之心/ H7 k& p0 i2 v' k4 e# V: U9 j
; N) g% O0 H9 s% c* A3 c- C
况且,牛根生是被郑俊怀放逐出伊利的,心结难明,早有牛吞伊利之心。牛根生曾公开说:“蒙牛与伊利早晚会走到一起。”足以表现牛根生并不掩蔽收购伊利的意图。
9 z0 Q: p& B9 B1 s+ T) I: b. s
5 J) {6 I- n4 m2 P 1999 年8 月18 日,牛根生创建蒙牛乳业,对伊利的中国乳业市园职位构成严肃威胁。自从蒙牛创建之后,伊利的股价由约20 元大幅下滑后,股价不绝故步自封,大部门时间倘佯在8 元至14 元之间。伊利的股价自1996 年3 月13 日上市后不绝跑赢大市,但是当蒙牛创建后,伊利股价则跑输大市指数。由此可反映市场投资者担心蒙牛对伊利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