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有没有合格经济学家 要问中国有多少经济学家,人们会屈指数个大批;要问中国有多少合格的经济学家,听说不凌驾五个(丁学良)。
% g* _- v) \& `! _7 W- C5 z+ E. a. h O4 D/ x5 ~5 B% w' |) t
要说中国经济学家水平有多高,听说尚不如农夫,香港学者曾不屑地批评:引进外资就象猪进菜园乱拱地,农夫放水还知道开渠哩。" D7 ?+ G7 \1 G6 |
9 S5 k& q; J* o
依我看,在中国,合格经济学家找一个也难。八年前一旧文提出“未来合格的经济学家应当既是某一个经济学范畴的专家,又具有盘算机软件工程师、哲学家、汗青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和艺术家诸种才华的综合”,这种当代意义的合格经济学家,你说有吗!
% q3 x8 S& f. ?" L; b; o+ z
0 ~; i# M1 Q3 J' n1 l1 s Y 二、让国人纠结的经济学家5 t, j$ Q- _! P- }0 d& e
别看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几近绝迹,但在改革开放这个特别时期里,个个是宝物疙瘩,他们指引政策,充当“智囊”;把持话语权,引导舆情,于是闹闹笑话便是情理中事了:9 d6 R" V# c- L! q
% N! s, G" Q: S1 _0 Y8 Y! B
譬如某经济学家说,春运火车票涨价才华缓解铁路压力,效果票价是涨了,民工该回家的仍要回家,春运压力并无和缓,涨价无疾而终,除了让有关部门赚一笔,国民折腾一通外。
& t5 U; q! v) Y$ a ]7 N! \
7 O& H; h/ s' o 这类象给行人指路,指个死胡同,折返来,劳民伤财一下,倒还伤不了国民经济筋骨,怕的是,偏偏中国经济学家偶尔另有“撞死南山不转头,险石滩上敢行船”的精神:
- _8 ?( c- b0 p" k4 O, \) U
7 z: _: M8 }" H* j8 R 譬如企业改制,,经济学家置“资产平沽,职工大量下岗”于罔闻,放言“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定的,不必大惊小怪”,“为了到达改革的目标,必须捐躯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夫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产,没有他们的辛劳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须要的。”(厉以宁)
6 C3 D7 K) V# y+ [- w5 m* q0 k; i8 ~: w
“不妨把这些公共产业当作无主之物,谁先把它拿来卖,这公共产业的产权就算他的。”(盛洪)2 w1 b2 o: X" y7 M2 {
& F9 X. h, m+ V" V: J
除此之外,另有什么“靓女先嫁论”、“冰棍论”、“烂苹果论”、“吐唾沫论”和“社会财产向精英倾斜论”等颠覆知识,逻辑冷血的观点,不停为“致使数以万亿元计的国有资产流失,3000万出生于1940-1950年代的工人下岗”公道性佐证。
! P1 n/ _9 p( ~
1 Q) V/ r& U* u, \2 Q8 A ` 至于楼市泡沫的经年积累影响稳固,经济学家一根筋以为“说房地产炒过头,那是胡话。”(李扬)“如果有时机向总理建言,我肯定要说‘三个不要轻言’,不要轻言经济过热,不要轻言房地产泡沫……”(萧灼基)* w: i' z7 }# q& z3 {
6 N8 u" G$ F/ `# p S7 Z
至于关乎民生又关乎国家发展的高校高收费标题,经济学家则以为“中国现在为什么贫民上不起大学?是由于收费太低。”(张维迎),这位出身西部贫困农村的经济学家,不知可曾知道农村贫困家庭因筹不到上学费用,发生家长自尽的变乱,大概对“今是昨非”的他来说,这类惨剧只是“死后洪流”,已不为他关心。
" y- V& a7 ]: T# `. ?/ o! H: t* z1 \- q& Y
……话到此打住,再举例,怕也是各人耳熟能详,有爱好的朋侪可搜索某教授汇编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经典语录》,作一增补阅读。 J3 A+ N; v/ _! t; O
; {; @' b, n* D# k4 c) s8 { 说到这里,大概有民气田犯嘀咕:这经济学家怎么偶尔象犯了失心疯!失心疯固然不会,分析一下缘故原由无非以下几种:
4 w1 {, C% U. L/ s/ c4 l
1 k* M. N4 i2 P 个人履历和知识结构而造成熟悉弊端:中国经济学家功夫之差让民气有戚戚,搜罗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所谓各种版本的语录,前后表述不一、推测与实际环境大相径庭的例子比比皆是。
- G7 [/ M" I0 z6 i& w9 T6 P$ U6 C4 U3 y: i
政协委员、企业家刘革新说本身不绝把主流经济学家的判断当反向指标,屡试不爽,他提出要革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命,镌汰一批主流经济学家,这就是一明证。% u8 |" y7 m9 a; |# @" q6 Q
0 _5 Z: U4 _7 G& i/ M0 Q
学术作风不务实,闭门造车,简单套用西方:如果拿国产业本身的,我料想,他们的每条理论就会在实践前检察,在实践中跟踪,在实践后观察,诸如“引进外资”“扩大民营经济”等功德也不会演变成“猪进菜园乱拱地”和“资产平沽”等怪诞事……这里忆起已故的费孝通老师,从前读“三下江村”得知,费老师对农村的想法,必先和田头农夫交换,如果农夫说步调实行起来不好,费老师立马修改,步调修改实行后,仍一次次跑农村相识。这种治学精神,在现在的经济学家身上何曾见到——略为跑题的是,费孝通老师是位社会学家。
. V) E+ g+ b- V) b# O; Q q
* X* q0 P1 g1 r7 `% g 除上述缘故原由外,另有没有更深条理缘故原由?有。这就是经济学家和显贵团体的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