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乔治·索罗斯:超级泡沫的终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3: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人生进程中徐徐形成了一个理念架构,它既资助我投资对冲基金去赢利,又引导我根据政策导向、策划慈善古迹去用钱。但这个理念架构自己不是关于钱,而是关于一个广为探究的哲学主题,即头脑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S3 I5 i+ ^) i# m2 ~4 q' z3 q
  E8 V! X# {$ ]8 g6 |# t! `# w
  卡尔·波普尔的著作《开放社会及其对头》对我影响甚深,他夸大人的认知的不美满。但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理论却假定存在美满的认知。二者的抵牾触动了我,使我开始猜疑经济理论的假设条件。我不绝想弄清晰头脑方式与现实环境之间的本质关系。颠末长时间的思考,我终极提出了“反射性”(reflexivity)的概念。
) i2 L$ y4 F* d, V 
0 B6 `4 }+ X& n7 Y  我的反射性理念与当今主导金融市场的有效市场假说截然相反。这种“非主流”的认识让我获益匪浅——不管是在我担当证券分析师还是对冲基金司理期间,我都能技高一筹。2008年的金融危急更让我建立了对这种理念的信心,由于正是依赖这种理念框架,我不但预见到了这场危急,还能在它终于到来时有本领应对。
1 y; \! l* F& E" L: v7 }/ g  
2 M# }8 r! b1 ~# C$ c- P  有效市场假说谬误0 E' y5 B0 ?2 ~) d  X; o
  
) t& k0 b0 x# f  j4 H: A  有效市场假说宣称,市场总是趋于平衡,发生偏离是由于外来的打击,且方向是恣意的。我完全差别意。
. u4 C& y  \; `0 K2 ?. a   9 c+ J0 o+ O6 W' `9 P
  在谈我的理念框架之前,先先容几个根本概念:
4 m) a0 M4 h: p  
. d6 p3 F. O, E  —“谬误性”(fallibility)。这是说,在到场者有头脑本领的条件下,到场者对天下的见解总是带有局部性和扭曲性。
# Q( h% f; `5 v' X8 Y  
/ ^8 {; M' Y& l  —“反射性”(reflexivity)。这是说这些扭曲的观点可以影响到场者所处的环境,由于错误的见解会导致错误的举动。好比,把吸毒成瘾者当罪犯对待,他们就会做出犯恶举动。由于这会导致对吸毒标题的明确错误,从而妨碍对吸毒成瘾者的得当治疗。) r( B' _2 g  u8 X3 t' _

% n$ a% H' r, L( t* r! H  —“反馈环”(feedback loops)。到场者的见解会影响变乱的发展,变乱的发展又对到场者的见解产生影响。影响是连续的和循环的,形成环状。这一过程可以从见解的厘革开始,也从环境的厘革开始。
, R& X! p8 c5 S: l- ]2 @" j5 X
- K; R& ?% g5 u# v; Q* ?7 M9 @8 Z) F5 R   — “人类不确定性原则”(human uncertainty principle)。这个概念的内在比反射性的内在范围更广。反射性不是人类变乱中不确定性的惟一泉源。除了反射性,尚有其他因素大概给到场者的见解和事变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好比一些到场者无法知道其他到场者所知道的环境;好比差别的到场者有差别的长处,有些长处大概相互辩论;再好比各个到场者的代价取向大概互不类似。“人类不确定性原则”就是指这些因素的综合。
6 s; y) ?2 ], U( ^4 ~9 C* z# W6 _; ?, M7 Q0 @$ t- f8 y! \& o2 {4 A
  这些概念听起来很抽象,但金融市场恰恰是查验这些抽象概念的一个极好的实行室。
) t: H, K; R7 U5 S" L  z/ }5 t- p/ n/ Q8 r3 y3 v
  我的两个根本认识是:
; o  f+ R4 v9 o& i, M6 ~
3 k7 C" {& S; B+ U' S/ F" c  第一,市场代价总是扭曲其背后的根本面。扭曲的程度大概微不敷道,也大概非常严肃。这与有效市场假说以为市场代价准确地反映全部存在的信息针锋相对。' J9 Q2 j3 V1 `+ R$ v; J
# r4 b9 [8 E* B. M' n
   第二,金融市场不会只是悲观地反映内在现实,也大概产生积极的作用——改变其所应该反映的所谓根本面。举动经济学忽略了这一点,只注意反射过程的前半部门,即金融资产的错误订价,而忽略了错误订价对根本面的反作用。% U; D3 W& `; t0 o! ]

. Q- [- C, H; I  A0 {- s( n7 O  金融资产的错误订价对根本面的影响可以有多少途径,此中最常见的是杠杆的使用,包罗债务杠杆和资产杠杆。各种反馈环的作用会让人误以为市场常常是准确的,但现实上内在的逻辑不是主流理论表明的那样。我以为,金融市场可以或许改变根本面,改变的效果大概使市场代价与内在根本面更贴近,但并不是市场有效假说宣称的,市场总是准确地反映现实并自然趋向平衡。& Y3 }' h- s: D/ @' u
# Y8 Q9 I0 j3 d0 y3 \8 y/ ?
  这两个论点会合分析确金融市场的反射反馈环特性。反馈可以是逆向的,也可以是正向的。负反馈是自我改正,可引发导向平衡的趋势;正反馈则是自我强化,可以造成动态的不平衡。
) F3 f; {; A9 p, {+ F# }' T4 B  u  B7 S0 Y: V; T
  泡沫的形成
! h% u2 F5 ]0 H. F8 ?/ b9 J4 W
6 @" I5 L1 r/ Q( T  正反馈环可以在市场代价和内在根本面两方面都引发剧烈变更。一个完备的正反馈环早先是向某一方向自我强化,但终极会到达顶点或拐点,今后则向相反的方向自我强化。正反馈的过程不肯定能走完,中途大概被负反馈停止。3 f3 B" g* ~# l: @0 A

8 ^+ _9 @! T3 q1 \$ b  根据这个思绪,我提出了“暴涨—暴跌过程”或称“泡沫理论”。泡沫有两个须要因素:现实中主导的埋伏趋势,和对这个趋势的错误明确。当趋势与错误明确正向地相互强化时,就引发了暴涨—暴跌的过程。这一过程大概会遭遇带有自我改正作用的负反馈,但若负反馈力气不敷,则趋势和错误观念会进一步相互强化。终极,市场预期变得与现实相差太远,人们才名顿开自己观念的错误。随之而来的是薄暮期,疑虑增长,信心渐失,但主导的趋势出于惯性仍在连续。如花旗团体前首席实行官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所说:“只要尚有音乐,就要起来舞蹈。我们还在继承跳。”直至到达趋势的拐点,才会朝相反的方向自我强化。4 c" s. `' ~7 l7 q

1 x" k/ h0 Q  I/ c5 _8 x5 G  泡沫征象具有范例的形状不对称性。上涨拉的时间很长,起始较慢,徐徐加快,直到薄暮期拉平;下跌则很短很陡,由于它表现为告急的被迫斩仓。幻灭引起恐慌,金融危急到达顶峰。
/ v% g; h1 N! F# P2 q) y6 b# }6 X! {' a- @# i
  最简朴的例子是房地产业的兴衰。助长趋势猛涨的因素是低廉的借贷本钱和得到贷款的容易程度;使趋势终极发展为泡沫的错误观念是,贷款抵押品的代价不会由于信贷量的增长受损。但现实环境是,信贷量与抵押品代价之间存在某种反射性。借贷的本钱低廉、门槛较低时,生意业务活泼,按揭房产的代价就上升,耽搁欠付环境就较少,信贷表现良好,借贷尺度也就很宽松。因此,房地产热火朝天时,信贷量徐徐增长到达极限,今后趋势逆转,则造成欺凌整理,房地产代价暴跌。
- G/ E6 F$ x1 z: T% u: k( O
, G6 u$ o& V7 }5 |9 D/ V7 Z4 w  错误观念的表现情势多种多样。好比,1982年的国际银行危急开端于主权债务危急,不涉及抵押品。债务国的资信度是由各种债务比率权衡的,如债务与GDP的比率、年偿债额与出口额的比率等。人们把这些比率当作客观尺度,殊不知它们是反射相干的。上世纪70年代石油美元泛滥,形成了大量的国际游资,巴西等一些国家放肆借入国际资金,负债比率进步。为了归还债务,它们又要进一步加大借贷,泡沫就如许形成。厥后,其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进步利率以遏制通货膨胀,泡沫随即破碎。
) J5 ^6 l, s* W$ d   5 @! ~/ x9 o8 i" d& [
  不是只有信贷泛滥才会产生泡沫,有些环境下资产的杠杆操纵也会产生泡沫。最好的例子固然是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1996年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发表关于“非理性繁荣”的闻名发言,但他对泡沫征象的表明并不准确。究竟上,人们看到泡沫即将成形,突入市场去买,推波助澜,并不是由于没有理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须要有羁系者在泡沫膨胀得太大之前去控制市场。由于无论市场到场者把握多少信息或是多么理性,都不能指望他们能抵抗这种趋势。
( F, R' W$ B( ?8 O
2 z5 W) Z  J' p: X; i  金融体系有待彻底修整
! T0 L+ u) q5 v7 e' i6 f" E
  H8 P* I( x6 `, P  最告急也最风趣的反射互动,是金融羁系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市场不趋于平衡,以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危急。危仓促使金融羁系举行改革。中心银行和金融市场羁系法规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如许一个过程。金融羁系机构和市场到场者都是在不完全认知的底子上行事,这使它们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反射性关系。
9 F7 y8 b+ l. y7 d0 m
, Y' a" L- o5 y- ~9 e  固然泡沫只是间歇性地形成,但羁系机构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连续性的。一方的错误明确一样平常会范围在肯定的范围内,由于市场的反应会给羁系机构提供有益的反馈,助其改正自己的错误。但偶然,错误可以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恶性或良性循环。如许的反馈环在某种程度上与泡沫征象相似,即最初是自我强化,终极成了自我毁灭。2007年-2008年的危急我称之为“超等泡沫”的破碎,正是羁系机构对阶段性金融危急的干预在“超等泡沫”的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 . T, O% p1 Z; k, }/ T* Q

$ i$ v# d! [3 O& h) t: \  我以为,2007年的次贷泡沫引起了“超等泡沫”的爆裂,就像一个平常的炸弹引发了核爆炸一样。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自己没什么特殊的,惟一差别的是抵押债务凭据(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等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外貌上是房地产泡沫,但背后有一个大得多的“超等泡沫”已经履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膨胀,这是比力独特的。  
" z: }5 q" D8 h6 `0 }/ G  z  i/ A! N" E7 b: }/ h4 ]
  这一“超等泡沫”的主导趋势是信贷和杠杆操纵的不绝扩大。主导的错误观念以为,金融市场可以自我调治,应该听之任之。里根总统称其为“市场的魔力”,这也是在他任美国总统和撒切尔夫人任英国宰衡的20世纪80年代里主导的信条。但在我看来,这是“市场原教旨主义”。  
/ h) q$ e. f) h! {  h; y) q7 q. x) S5 G
  市场可以自我调治这一错误观念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急,如1982年的国际银行业危急,1987年10月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的瓦解,1989年-1994年间的储贷危急(S&L crisis),1997年到1998年初露端倪的市场危急,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幻灭。   ' K/ K7 T1 m; y4 q4 `1 d

) c8 X; g* _$ u& i" _" M  每次危急出现后,羁系政府都举行干预,将失败的金融机构并入其他机构,或是用其他方法遏制危急,然后接纳钱币或财政刺激本领掩护经济。这些步调使信贷及杠杆主导的增长模式得以连续,更让人们误以为市场真的可以自我调治。这是错觉,由于着实是政府的干预接济了金融体系。总之,这些危急的效果是,人们越来越信托谁人着实是错误的观念,“超等泡沫”得以反复膨胀。  
4 X1 F% ^: Z  h) m; v# P% w, u4 f* @0 b4 ~" H- Y2 v
  终极,信贷的扩张已经无以为继,“超等泡沫”终于爆裂。2007年次贷危急出现后,各国金融市场次第瓦解,由于它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由于此前的放松管制政策,各国市场间的“防火墙”也已不复存在。这是这场金融危急差别于此前全部危急的地方。此前的危急反复肯定及强化了“超等泡沫”的膨胀过程,而2007年的次贷危急是迁徙厘革点。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休业标记了危急的一个高潮,今后金融羁系政府开始举行大规模的干预。  
( I4 @3 @; z( }# i+ ^, n
2 B8 x9 n. s8 C7 N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休业后,金融市场靠“人工生命维持器”才气苟延残喘。这不但对金融业,也严肃打击了实体经济,尤其是国际贸易。但是“人工生命维持器”还是乐成稳住了金融市场,经济徐徐复苏。一年之后,整个事变犹如一场噩梦,人们渴望把它忘记。如今很多人以为,这无非就是“又一个危急”,还想走回危急前的老路。但醒一醒吧,整个金融体系已经坍塌,须要彻底的整修。  
2 u) U# b4 d2 b( P0 A# Z, k: H' F( N  J
  羁系改革要务  
6 h+ [) C' A* o* T6 y9 l' L! p# |( ^& {
  羁系改革非常须要。起首,也是最告急的,鉴于市场有产生泡沫的倾向,金融羁系机构必须负起防止泡沫变得过大的责任。格林斯潘等人已明确地拒绝负担这一责任。格林斯潘说,假如市场不能辨认泡沫,羁系者也不能。他说的没错。但无论怎样,金融羁系机构必须为此负责,他们也应该清晰自己不免犯错。但是他们可以从错误中罗致辅导,知道是做得太过还是不敷,从而改正错误。    - T) l$ {' q! U3 k& g
2 S, @" m8 E! x% Y: s; W; e; ~
  第二,要控制资产泡沫,除了控制钱币供给,还必须控制信贷的可得性。单凭钱币政策是不敷的,还必须有信贷调控步调。存款预备金率和资源富足率是现有的两个最好的调控工具。但以往订定这些标定时并没有思量市场感情,由于假定市场是中性的,而如今我们看到市场感情简直存在。须要对从前那些存款预备金率和资源富足率的尺度作出调解,才大概防备资产泡沫。  
6 C. a. r: |; ?, h/ N( h8 C+ E- V& C6 J7 v) P2 G
  羁系者大概还须要发明新的办法,大概重新启用已废弃的一些办法。好比,多年前我刚进金融界时,中心银行还会对贸易银行举行窗口引导,好比以为某个部门发展过热,就会限定对这个部门的信贷规模。市场原教旨主义却以为这是对市场机制的粗暴干涉。他们错了。央行举行窗口引导的期间没有出现过什么危急。中国的羁系机构如今就是如许做的,他们对银行业的控制要好得多。  
5 f( B9 i3 f3 f" M) q" n
* d5 A1 p' x$ v1 H- _  第三,由于市场有埋伏的不稳固性,除了影响个体市场到场者的风险,尚有一种是体系性风险。投资者大概会忽视这一点,以为自己总能找到接盘的买家。但羁系者不能忽视,由于假如太多的投资者一起斩仓,就会引发巨幅震荡,乃至出现崩盘。羁系者必须时时关注市场生意业务两边的投资头寸,留意是否有失衡的迹象。这意味着,全部有影响的市场到场者,包罗对冲基金和主权财产基金,都要列入监控范围。某些衍生品,如信贷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触碰失效期权(knockout options)等,尤其容易粉饰失衡的迹象,因此必须加以羁系,有须要时应加以限定或克制。发行复合证券也应该像发行一样平常证券那样,通过羁系部门答应。  
- K7 z7 o3 H! x" Z
+ k3 y7 v  j7 R1 z: z  第四,羁系机构在推行防止体系性瓦解的职责时,现实上是对那些“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机构做出了隐性包管。由于这些机构云云巨大,涉及面云云之广,一旦出现伤害,羁系部门不大概坐视不理,以是这些机构不消担心休业的伤害,也就更倾向于冒险。因此,有须要通过羁系来限定它们的过分冒险举动,克制有一天要为濒临休业的机构兜底。“大而不倒”的银行必须低落杠杆率,使用储户存款举行投资时应服从有关限定规定,存款不可用于自营生意业务(proprietary trading)。羁系者还应更进一步,羁系这些自营生意业务者的薪酬方案,确保他们的所得与其投资决定的风险性相匹配。这大概会使银行的自营生意业务无法驻足,只剩对冲基金大概举行自营生意业务,但事变原来就应该云云。   4 v8 x7 |+ c$ G/ I

4 Z/ D4 V: ^. ^( o/ W  各个市场之间也应设有防火墙。像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那样把投资银行与贸易银行分开大概不太现实,但必须有一个内在机制把各个市场中的自营生意业务隔脱离来。一些已经形成准把持职位的银行必须分拆。
) G) J  T! i1 F( k
1 B* m4 v, W4 Z3 W2 A5 B  第五,巴塞尔协议犯了一个错误:把银行持有证券的风险品级定得比一样平常贷款低得多,这忽略了证券会合持仓带来的体系性风险。这是加剧这场危急的一个告急因素。要改正这一标题,必须进步银行持有证券的风险品级,这大概会在肯定程度上遏制贷款证券化。   4 ~& `" }4 M) I8 Z7 R
$ c! ^: V4 F7 p: `
  我对金融市场的表明,即反射论,与有效市场假说迥然差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须要一种新的范式,而我以为我的理论比现有的其他理论更说得通。我关于金融市场的理论还相当开端,须要进一步研究,美满这一理论亦非我独力可就。固然,我的表明是否能成为一种理论范式尚有待检验,但有效市场假说的失败已经可以下结论了。金融市场亟须新的表明框架,作为举世金融体系构建底子的市场可自我调治论,必须推倒重修。  
3 {, a: P" ]1 G; ~! V6 P1 G' G( @9 {0 o
  本文摘自中信出书社3月即将出书《逾越金融》一书,经作者首肯   . H2 Y, m$ h9 I7 l
- b) ^) B! T% ~  y6 W. S
  乔治·索罗斯为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
http://www.simu001.cn/x116718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0 01:49 , Processed in 0.3722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