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机构投资者——以养老基金、信托银行(Trust Banks)和商业银举动主,在已往两年的外洋投资中的体现,真可以说是为包罗中国投资公司在内的亚洲各国机构投资者,上了很好的一课。日本国内的零售基金财产很不发达,但是日本的养老基金和银行对国外的投资非常生动,信托银行则为机构投资者充当经纪人。它们非常低调,低调得可骇,但非常智慧而精准,至少近来几年的究竟是云云。
/ C; a/ S5 _! F3 J( \* g& a4 \ 7 h7 `' _8 ?: m, n( t0 Q* h$ |
根据日本大藏省(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日本国内的机构投资者末了一次大规模购买外洋股票是2004年,当年它们从环球市场(紧张是西欧发达国家市场)上净买入了代价凌驾10万亿日元的股票。2005年它们根本没有净买入——买入和卖出根本持平。2006年4-9月,它们净买入了代价约5000亿日元的外国股票,然后10月即开始净抛售,到2007年3月已经累计抛售6万亿日元以上——请记取此时间隔次贷危急全面发作另有半年。
4 a! ?! I/ Y# C. C8 | c$ C 0 n: _# H8 L/ r7 G
2007年4-6月,日本机构投资者抛售外洋股票的步子越迈越大。当年7月贝尔斯登、高盛和巴黎银行旗下对冲基金接连失事之后,它们连续数月巨额抛售,到年底之前已经抛售凌驾15万亿日元的外洋股票。当日本机构投资者忙于抛售的时间,我们的中国投资公司正在高调之极地买入黑石和摩根士丹利,而且一买入就深度套牢。阿拉伯的几个主权财产基金也由于注资花旗等美国金融机构而亏的血本无归(花旗股价近来一年下跌凌驾90%)
4 q, t. ^$ S9 J2 J
8 x2 @7 H9 e* c2 q1 d( ] 2008年第一季度,日本机构抛售外洋股票的步调显着缩小,统共只净抛售约2.5万亿日元。本年4月,它们开始了两年来的第一次净买入,当时贝尔斯登刚刚被摩根大通收购。9月,雷曼兄弟停业、美林被收购,日本机构增持外洋股票的意愿却有增无减,仅此一个月的净买入就到达7000亿日元。日本三菱银行趁此时机注资摩根士丹利,得到了比中国投资公司优惠得多的条件,还拿到了至关紧张的董事会席位!10月,美国和欧洲股市均由于经济远景黯淡而大幅滑落,日本机构投资者却在这一个月之内创记载地净买入代价2万亿日元的外洋股票,而且宣称还计划继续买入。
% A7 A' T, d0 ^& T) i- q2 q
% l! t+ m+ C, M, x; Y! s 这就是智慧而可骇的日本机构投资者。无论是管理着上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日本央行、大藏省,照旧管理着更多外汇资产的养老基金、信托银行、机构共同基金,在判定外洋股票投资代价方面,都具有非常深厚的履历和敏锐的判定力。它们买入的时间,从来不会高调地宣称“我们来了”;它们卖出的时间,也不会志自得满地宣称本身乐成逃走;它们注资大机构的时间,得到的是有投票权的股份和董事会席位,三菱银行乃至在购买优先股的情况下都能得到董事会席位;它们不会愚笨地在本身网站上放肆宣传招募所谓操盘手的信息,而是低调地、夺目地挑选符合的基金司理、分析师和买卖业务员。
/ J8 F% |+ {& Q# C0 T
# ^0 X1 o- S& }. W! M' k 大概如今还不是抄底西欧股市的好时机。大概日本的机构投资者将为它们的抄底举动遭受一到两年的账面亏损。但是可以肯定,当这轮风波已往的时间,日本机构投资者的收益率会比来自中国和中东的那些人傻钱多的主权财产基金高很多很多,而且会在西欧紧张企业的董事会占据很多名额。中国和中东的主权财产基金还不知道,投资不是靠虚张阵容就可以搞定的;恰恰相反,投资最不须要的就是高调地虚张阵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