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琨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上市公司只有善待投资者,回报投资者,对市场充满敬畏之心,严酷按照市场规则行事,整个市场的良性循环才有大概出现$ S X1 X- E3 e, F- m
迩来,股票市场一连剧烈震荡,各方面对此高度关注。总体上看,2007年的中国股市走得是太急了些,出现一次幅度较大的调解是一定的,加之美国次贷危急的影响,在经济举世化的大配景下,中国股票市场不大概独善其身。8 |" h: Y$ a0 Z) H. N% t9 w
一连近半年的调解也在客观上对投资者举行了一次风险教诲,让广大投资者更加理性地面对市场。但是,现在的太过暴跌不但与宏观经济总体走势相背离,也较多地超出了市场正常颠簸的范围。暴跌之中,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和巨细非解禁成为市场核心,备受争议,同时也凸显出制度层面的深条理标题,值得引起警觉和思索。) Q9 J7 R2 u( z: w2 a. R& a# |1 W
掩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优点,是上市公司融资举动的底线
- Y$ P6 z7 H' B- C 从根本上说,股票市场有两个最根本的功能,即为企业融资和让资天职享企业收益。在现实的市场运行过程中,投资者拿出的是真金白银,上市公司拿出的是投资方案和收益预期,市场的作用就是在两者之间告竣某种平衡。' k4 z0 F( c: y2 ^( ^! n: y
显然,前者在担当上市公司给出的收益预期时,必须同时负担预期落空的巨大风险,这是必须担当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使投资者在市场买卖业务中处于弱势,因此,任何国家的政府都特殊夸大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优点的掩护。另一方面,服从这一规则也是上市公司融资举动的最最少的底线。7 I8 s5 R& T2 Q9 v# R3 s' ?
然而,这次安全巨额再融资的做法却穿破了这一底线。既没有披露巨额融资投向的具体方案,更未对投资者给出一个明确的收益预期。大概真如安全所说,资金投向涉及商业秘密,但作为上市的公众公司,如果有不能公开的内容,可以接纳发债、贷款等别的方式筹资,更何况上市公司利润真正分配到投资者手中的只是一小部门(多则1/2,少则只有1/10以致不分配),其未分配利润完全可以用来再投资。而既然要向市场公开增发,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 |: W# P# ]: A) X. }, H' ? 上市公司应当爱惜自己的公信力,注意与广大投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 U( ?! c+ p a6 H 按照常理,既不阐明资金的具体投向,也不能给投资者明确的预期收益,如许的融资举动是不会得到股东同意的,但效果却是巨额再融资的方案在股东大会上高票通过了。
: i4 q4 ^0 k: g: }' Y 我们且不去追究其背后的缘故原由,告急的是,由这一举动引发的严肃连锁反应已危及到整个市场的公信力和发展根基。由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安全面对的不但仅是自己的股东,另有广大潜伏的投资者,他们对是否投资安全既然有选择权,就有知情权。公开增发而不阐明资金投向和预期收益的举动,实质上构成了对全部投资者权益的漠视,也是对市场规则的蹂躏。
4 m9 K1 H1 O4 T2 |4 V: P3 Y 固然,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可否认安全是一家资质不错的上市公司,也是A股市场举足轻重的公司。越是如许,就越应爱惜自己的公信力,慎言慎行,服从市场根本的游戏规则,注意与广大投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 l) [7 r" z: O5 A/ G8 w 毕竟上,时下最应该对市场产生恐慌的是上市公司,而不应该是投资者。上市公司必须明确,广大投资者才是其“衣食父母”,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上市公司的发展。投资者可以亏损出局,但上市公司必须生存。如果投资者不停撤资,上市公司就会总体失血。就像一个年轻人,固然处于快速成长期,但也会营养不良,发展因此而大打扣头,严肃者或戛然而止。
1 V& S. R( e6 A3 b% a 因此,上市公司只有善待投资者,回报投资者,对市场充满敬畏之心,严酷按照市场规则行事,才华平复广大投资者的恐慌和不满,整个市场的良性循环才有大概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