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林毅夫VS张维迎,这是张维迎刚刚在辩论现场发表的演讲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18: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11月9日,第72期“朗润·格政”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林毅夫与张维迎传授就产业政策睁开现场争锋。以下为北大国发院传授、人文经济学会理事张维迎的现场发言稿。

) w$ G% B$ N3 I' h) Q张维迎:
9 V3 C3 E& \7 t! h- w) s起首澄清两个根本概念。; `4 L4 z- c/ C9 P" N# N6 H  D8 `4 A
第一个是关于产业政策的寄义。我明白的产业政策,是指当局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对私产业物生产范畴举行的选择性干预和鄙视性对待,其本领包罗市场准入限定、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收支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地皮代价优惠等。% G, ?7 Y# }" n6 o
这里的关键词是“私产业物”和“选择性干预”。当局在公共产物上的投资不属于产业政策,只管对什么是公共产物,经济学家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广泛性的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如同一的公司所得税不是产业政策,但扶持性的所得税减免属于产业政策。专利掩护是知识产权标题,不属于产业政策。地区政策也不属于产业政策,只管经常与产业政策陪伴。
1 p7 F3 o3 E; Z) ]林毅夫对产业政策的界说太宽。按林毅夫的界说,险些当局做的全部事变都是产业政策,品评产业政策就便是否定当局的作用,就是无当局主义者。这倒霉于标题标讨论。
* `6 i. z: C' f: H7 V+ q第二个是目的模式和改革过程的区别。林毅夫经常把有关当局与市场关系的定位与从操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路径肴杂在一起。在他看来,主张市场主导、附和新自由主义就是主张“休克疗法”,主张渐进主义改革等同于当局主导。以是他把“休克疗法”的恶名戴在新自由主义头上。这是完全错误的。1 a2 ?8 m) e( g5 S- B1 N6 w
在林毅夫眼里,我大概属于“新自由主义者”,这一点我不会否认,只管我更乐意称本身为“古典自由主义者”。但我也是改革的渐进主义者。1984年春我提出的双轨制代价改革思绪,就是一个渐进主义的改革思绪(林毅夫也经常夸大双轨制的渐进性子);1993年我和易纲合写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汗青视角”一文,分析为什么渐进改革在中国是一种一定;2008年我也写过渐进改革的文章。我的渐进主义观点不绝没有改变,它不光与我的自由市场理论不抵牾,而且正是我的自由市场理论的延伸。# D) k" ~, Z6 L8 A% a
究竟上,绝大部门古典自由主义者和新自由主义者是不附和“休克疗法”的。由于,按照哈耶克的观点,制度是自觉演化的结果,不是人为计划出来的。演化肯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6 A4 |) W* E$ `2 F4 D0 H只管我不同意休克疗法,但我以为林毅夫对前苏联国家改革路径的否定照旧太果断了。他完全忽视苏联1990年前的汗青究竟,没有熟悉到实行了70年操持经济的苏联和只有20多年操持经济的中国相比,改革的初始条件有很大差别。苏联崩溃之前戈尔巴乔夫并没有选择休克疗法,叶利钦时期的改革更像是接济式治疗,由于叶利钦主政前,苏联已经休克了,已经没有走渐进改革的大概。
; a& [8 a0 y, k" J汗青不是一块白板,我不以为一个模式可以实用于所国家。
7 O: ~8 d3 x5 M) i下面,我讲五个点:第一点,我和林毅夫关于市场理论范式的分歧;第二点,我为什么反对产业政策;第三点,外部性和和谐失灵不构成产业政策的正当性来由;第四点,林毅夫“比力上风战略理论” 在逻辑上是不能自洽的;第五点,林毅夫“增长甄别法” 的谬误。: ~& Z3 Z0 ]- F
我和林毅夫关于市场理论范式的分歧
  x7 V9 m& _! o' c4 V我和林毅夫有关产业政策的分歧,实在是有关市场理论的两个差别范式的分歧。林毅夫信仰的是“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我信仰的是“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新古范例式是“计划范式”,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是“演化范式”。
1 g8 H$ Q8 T7 @新古典经济学把市场明白为资源设置的工具。为了证明市场的有用性,它必要做出一些非常强但不现实的假设。反过来,当这些假设不满足时,就出现了所谓的“市场失灵”,包罗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导致的市场失灵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 d& ~9 A+ L1 O& c林毅夫全部的理论都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灵为底子的。这一点他本身也不否认。针对剑桥学者张夏准说他“太老实于新古典经济学”,“不能把本身重新古典经济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品评,林毅夫辩护道:“新古典经济学针对这齐备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制约因素。它很机动,足以用模子分析外部性、动态性和和谐失灵这些让当局饰演偏紧张脚色的要素;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标准,来判断当局是否过于偏离比力上风产业。没有前者,发展中国家大概会缺乏应有的聪明去捉住发展上风产业机会,并为大概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奠基底子。但是,假如没有后者,如汗青记载所夸大的,当局大概会犯下很多代价高昂的错误,…”(《新布局经济学》第130页。 )# k7 }: I! C4 N0 ^& C- n
显然,在林毅夫看来,新古典经济学简直是全能的灵丹仙丹,既能告诉当局应该做什么,又能告诉当局不能做什么!% N; s1 X& o5 y, @  M4 g
我不明白的是,一方面,林毅夫把本身的理论创建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的底子上,另一方面,他又公开高调地品评别人“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别人信仰新古典理论是“照搬”,他本身信仰新古典理论就是“创新”?为什么新古典理论在他手里是百战百胜的“神器”,在别人手里就酿成了不堪一击的“神话”?我不明白林毅夫讲的“照搬”是什么意思,但在我看来,假如有谁在“照搬”的 话,他本人肯定是此中之一。0 |9 Y+ `) M. H. x: [! M
我本人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评价没有林毅夫那么高,我以为,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好的市场理论,至少不像林毅夫说的那么好。新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市场失灵,实在是市场理论的失灵,不是市场本身的失灵。我以为米塞斯和哈耶克发展的市场理论,是一个更好的分析范式。, H7 ~- y' g5 B* E" _( z# K9 I3 V
根据米塞斯-哈耶克市场理论范式,市场是人类志愿相助的制度,是一个认知工具,市场竞争是人们发现和创造新的生意业务机遇、新的相助机遇的过程;市场最紧张的特性是厘革,而不是均衡。市场的有用性不必要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恰恰相反,这些假设与市场竞争是不相容的。比如说,在新古典经济学里,最好的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但“完全竞争”与创新根本不相容,由于创新肯定会导致竞争的不完全,乃至所谓的“把持”;新古典经济学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但根据米塞斯-哈耶克范式,市场的良好性正是来自不完全信息,由于市场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底子,分工和专业化的代价就来自大息不对称。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分散性和主观性,我们才必要市场。- u/ c  r7 K, q0 p
新古范例式和米塞斯-哈耶克范式的区别突出地体现在对企业家作用的认知上。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是没有企业家的市场,由于新古典的假设使得企业家根本没有存在的代价。假如偏好给定、资源给定、技能给定,信息是完全的,没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划一聪明,固然也就没有企业家的用武之地。
4 ?( T) A4 q" u5 m在米塞斯-哈耶克范式里,企业家是市场的主角,发现和创造生意业务机遇是企业家的根本功能;正是通过企业家发现不均衡和套利,市场才趋向均衡;正是企业家的创新,使得市场不停创造出新的产物、新的技能,并由此推动消耗布局和产业布局的不停升级。
3 ~5 M5 W7 B, z5 n( o$ S9 M信仰新古范例式的经济学家偶然也利用“企业家”这个词,但他们说的“企业家”不外是一个盘算器:给定目的和本领,按照“边际收入便是边际本钱”的规则盘算出最优投入和产量。订定如许的决议不必要想象力,不必要机敏,不必要判断力。但对真正的企业家来说,想象力、机敏和判断力才是最紧张的。8 s' K( ]7 R* q7 B
我和林毅夫有关产业政策的争论,与我们对企业家精力的差别明白有关。
, ~- E5 u1 w9 {, k* l9 V我应该为新古典经济学说句公道话。只管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好的市场理论,容易误导我们对真实市场的明白,但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分析工具。特殊是,上世纪7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用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发展出来的当局失灵理论,在肯定水平上改正了市场失败理论的谬误,从而使得市场失灵不再构成当局干预经济的富足来由。
8 e% T- m/ E; p) g3 i+ ~# g林毅夫一方面对市场失灵浓墨重彩,另一方面,对当局失灵轻描淡写。在他的理论里,当局官员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绝倒霉己专门利人的人!他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当局官员比企业家更有本领和鼓励判断将来。
+ m% x2 h/ U) q6 @我为什么反对产业政策' C4 y9 z6 L+ n
我对产业政策的关注由来已久。1980年代中期,日本的产业政策很受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和当局官员的推许。1987年炎天,我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代表团对日本做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我得出的一个根本结论是:国内盛行的观点至少有两点不切现实之处:一是对日本产业政策的作用估计过高;二是对其作用的方式估计错误。日本早期的产业政策之以是没有产生劫难性的结果,是由于错误的产业政策总会受到企业家的反抗。汽车产业就是一个范例的例子,假如没有本田宗一郎等人的反抗,也就没有日本汽车产业的本日。, s7 e+ O; N6 f# z' V. o
只管很多早期的研究把日本的产业政策塑造为乐成的范例,90年代之后有大量关日本产业政策更为过细的研究,得出的一个根本结论是:日本产业政策总体上讲是失败的。迈克尔·波特等人用翔实资料证明:在日本最乐成的20个产业,根本没有产业政策的作用,纵然有,作用也微乎其微;反倒是,最失败的7个产业,都受产业政策的严肃影响。80年代之后,日本产业政策的失误比比皆是,包罗第五代盘算机的研发、模仿技能、移动通讯等方面,都被产业政策带入邪路。通产省神话由此幻灭。2 {. r  u" [. X/ B
改革前中国实行的是操持经济。改革后,产业政策代替了操持指标,是穿着马甲的操持经济。正如刘鹤和杨伟民在《中国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序言中讲到的:“操持就是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就是操持,二者都表现了当局对经济生存、资源设置的干预。”
: q! ?. f+ @) |4 R% ?- B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政策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乐成的例子凤毛麟角,这一点连林毅夫本人也不否认。中国经济连续存在的布局失调、产能过剩,哪一个不是当局产业政策主导的结果?* i0 f% m' W' Z% e- \* n. l7 f
我不绝试图从理论上探求产业政策失败的缘故原由,我发现,产业政策失败的缘故原由和操持经济失败的缘故原由完全一样。概言之,产业政策之以是失败,一是由于人类认知本领的限定,二是由于鼓励机制扭曲。更普通地讲,一是由于人的无知,二是由于人的无耻。认知本领的限定比鼓励机制更根本。
/ x* f2 T7 w3 s1 R! o先讲认知本领的限定。附和产业政策的人的一个根本假设是:技能进步和新产业是可以预见的,因而是可以操持的。这个假设是完全错误。新产业总是来自创新,汗青证明:创新和新产业是不可预见的,这是由于:创新过程充满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创新没有统计规律可循。创新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没有办法预见求索的结果并预先订定一条通往特定目的的路径;我们既不知道目的在那里,也不知道原理在那里,只能在不停的修正错误中前行。人们对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分析都是“事后诸葛亮”。假如能提前推测创新,那它就不是创新了!30年前没有人预见到本日的主导产业(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本日也推测不了30年后的事变。
# d4 [" w" K  H% E' u$ |创新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的自由,即哈耶克讲的具有差别知识和差别见解的“众人的独立积极”,而不是将本身锁定在预定的路径上。/ v! x: ?; v8 C2 y8 S1 `# J  p& R. w7 c( z
这就是分散化决议优点:每个企业家按照本身的警觉、想象力、判断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市场竞争决定成败:乐成的创新带来利润,不停得到复制和扩散,成为新的增长点;失败的试验制止。5 M1 a  I5 c( Q3 f$ d, d7 G# d
产业政策是会集化决议,意味着将社会资源会集投入到当局选定的目的,这是一种豪赌!乐成的大概性很小,失败的代价巨大。假如每个人有90%的大概性犯错误,10个人分别决议的话,同时犯错误的概率只有34.9%,至少一个人乐成的概率是65.1%,只要有一个人乐成了社会就有了这个产物。相反,假如会集做一个决议,乐成的概率就只有10%。
- a+ Y# }& B/ R; g另有一个不争的究竟是,当局官员并不具有企业家的警觉性和判断力;纵然有,也没有企业家那样的鼓励。专家也没有本领订定产业政策。专家不是企业家,他们大概有创新所必须的硬知识,但并没有创新所必须的软知识。靠企业家订定产业政策也不大概乐成,由于已往的乐成不是将来的指路灯,对经济发展产生紧张影响的创新通常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而不是功成名就的商界首脑。很多光辉的企业停业了,就是由于新的、更具创新力的企业家的粉碎性创新。
$ K8 n: t' E0 S* \让我引用江小涓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研究分析一下专家决议的标题。上世纪80 年代初期, 鉴于其时电风扇生产“ 一哄而上” 的局面, 机电部约请了多少国内著名的生产技能、市场分析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 商讨对策。在大量调研和分析的底子上, 专家们以为, 中国电风扇行业的年生产本领在以后多少年保持在1000万台左右为宜, 主张选择多少力气雄厚的企业“定点”生产。主管部门据此订定了相应的政策。然而实践证明, 专家们的推测与现实状态有很大差距, 电风扇的市场容量和生产规模不停敏捷扩张, 80年代初中期的现实产销量与推测就有1倍以上的差别;到80年代后期, 电风扇的年产量和贩卖量均到达5000万台左右, 仅出口就达1000万台。在数年猛烈竞争优胜劣汰的过程中, 电风扇行业的构造布局也趋于公道, 生产会集于几个名牌企业团体, 但并不是原来假想的布局模式。江小涓总结说,这种利用了“科学”的步伐与方法,却没有得到“ 科学结论” 的情况, 在很多产业政策的订定过程中都出现过。(江小涓《经济研究》1993年)
- L1 [7 O! l- P$ Z, P, A' `说到电风扇,我不由得想起林毅夫曾讲过的他本身的故事。当年返国时他用配额买了4台电风扇,百口每人一台,由于其时根本想不到以后能用上空调。
8 f3 z+ N5 H- s: H管理各人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说:“当我们看到专家对新兴市场将来发展规模的推测时,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推测都是错的。”(《创新者的窘境》第XXII页)- H8 w0 Y# ?; D! m# A! Z! j$ F: y
接下来讲一下产业政策失败的第二个缘故原由,即鼓励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通过对差别产业、差别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和补贴、融资和信贷、地皮优惠、收支口允许等方面的区别对待,创造出权利租金,这一定导致企业家和当局官员的寻租运动。从现实看,无论是产业政策的订定过程,照旧产业政策的实行过程,都充满了一系列的寻租运动。一项特定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其说是科学和认知的结果,不如说是长处博弈的结果。结果是,得到政策扶植的企业家通常并不是真正的创新企业家,而是套利者和寻租者。新能源汽车骗补就是一个范例的例子。不难懂确,大笔从当局拿钱的企业并没有做出像样的创新来!
4 L( w" j6 A/ W; l' p: p- J+ P创新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产业政策肯定会出现失误。但当局官员和专家们一样平常不愿承认本身的错误,由于错误会袒露本身的无知;掩饰错误的一个办法是对失败的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结果是,错误一个接着一个!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没有办法掩饰本身的错误,他们也没有权利克制别人证明本身错了!+ [/ Z) U9 h8 S) P, L/ L7 q
让我以电信业为例分析这一点。3G通讯有三个国际标准,分别是CDMA2000、WCDMA和TD-CDMA,在TD-SCDMA作为3G标准上马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老总和两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和王旭东都反对,由于TD在技能上根本不成熟。应该说,他们的判断是精确的。但2006年十几个院士联名上书最高领导,最高领导拍板,中国移动被要求采取TD标准。在TD成为“创新型国家”样板后,全部的反对意见划一封杀,直到2014年,《财新》才发表“TD式创新”一组文章,开始揭破原形。掩饰TD决议错误的办法是加速上4G,实在中国电信的CDMA2000和联通WCDMA刚刚投入利用,远没有饱和,根本不必要立刻更换成4G。由于错上TD和过早镌汰3G浪费了数千上万亿元资金,但不会有人对此负担责任。
- Z; Y6 @& x3 `, @: w概而言之,由于人类认知的范围和鼓励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注定会失败。究竟上,产业政策只会拦阻创新,由于产业政策会误导企业家,使他们将资源投入不应投入的范畴和不应投入的项目。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范例的例子;日本企业在模仿技能上的投入也是一个例子。企业家假如跟着当局的产业政策走,不大概有真正的创新。为了创新,中国企业家必要的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治情况,而不是产业政策的扶植。
; _/ @* N6 {, y2 ~以是我主张废除任何情势的产业政策。当局不应该给任何产业、任何企业吃偏饭!
3 S6 ]9 z) w$ }' Z) q1 q- \; q林毅夫等人以为,只管很多产业政策是失败的,但不能由此就以为当局不能订定精确的产业政策;关键不是要不要产业政策,而是订定什么样的产业政策。这种观点很雷同上世纪80年代有人保卫操持经济的观点:不是操持经济本身欠好,而是我们没有把操持经济搞好!只要恭敬代价规律、恭敬科学,操持经济是可以搞好的。我盼望我有关产业政策失败的两个缘故原由已经证明,林毅夫等人所盼望的“精确的产业政策”,已往没有过,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 n3 h  q" \9 ~% Q只管云云,照旧有须要就当局官员的鼓励机制再讲几句。5 [2 w8 L2 I+ U3 v
林毅夫好像以为,当局官员的寻租运动是可以通过鼓励机制的计划管理的。这种熟悉假如说不是过于灵活,也是对鼓励理论的误读。
7 X% a8 }$ n2 V, a当局官员是多任务、多目的的署理人。假如我们可以大概得到全部运动结果的有关信息,固然可以计划一个鼓励机制,使得他们没有寻租的空间。但无论在理论上照旧现实看,获取如许的信息是不大概的。没有办法对当局官员的投入和产出举行有用的度量,也就没有办法对他们举行有用的鼓励。对当局官员,我们只能举行步伐性的监视和控制,只管让他们管的事变少一点,明白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就是“有限当局”寄义。8 A9 R5 e  t, x5 _! P) }/ q
就产业政策而言,鼓励机制的计划另有特殊的困难:一项政策的结果必要很长时间才华显现出来,短期内看上去好的政策,恒久看大概是坏的;政策结果的优劣不光依赖于政策的订定,也依赖于政策的实行。但当局官员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要界定每个官员的个人责任是不大概的。每个官员都有富足的来由为本身的决议辩护,我们很难区分究竟是“经”错了照旧僧人念错了!3G的错误谁应该负责?光伏产业政策呢?
: q( s( G' `+ B* M% w8 s2 j/ B我能想到的惟一有用的鼓励机制是:假如当局要实现某个产业政策,就应该让同意该产业政策的当局官员和专家把本身的一部门产业拿出来投入,大概做抵押物。既然你以为这个投资是好的,那就给你个赚大钱的机遇吧!拿纳税人的钱搞投资,总会有严肃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W$ H7 ~: @+ ~' h
最好的鼓励机制也只能缓解人的无耻,不能管理人的无知。4 W' k5 h% {& v
外部性和和谐失灵不构成产业政策的来由* A8 a; y3 V! `. ?) E3 N' a  n
林毅夫为产业政策辩护的紧张来由是“外部性”和市场的“和谐失灵”。但这两个来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C$ K3 n1 S# `* T0 v
林毅夫以为,由于技能的外部性,假如没有当局的资助,企业家没有积极性从事创新。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是不创建的,也与履历不符。理论上讲,林毅夫错误地明白了企业家怎样做决议,这与他信仰的新古范例式有关。在新古范例式中,全部决议是基于边际分析。边际分析对一样平常管理决议是紧张的,但在真实市场中,创新不是边际上的标题,而是生与死的标题,大概如杨小凯讲的“超边际标题”;企业家有关创新的决议,紧张不是基于边际收益和边际本钱的比力,而是基于对市场远景和技能远景的判断,基于竞争的压力和把持利润的勾引。当年比尔·盖茨预见“每个家庭、每个办公桌上会有一台电脑”的时间,他是通过边际收益和边际本钱盘算出来的吗?9 S7 K' V; C: E, t5 Y  |$ @3 q' i# @
越是大的技能创新,越不大概是边际上的决议。一个创新给企业家带来10的预期回报,给社会带来100的回报,不意味着企业家就不会从事如许的创新。只要预期本钱不凌驾10,企业家就会从事如许的创新。当博尔顿投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间,他想的是怎样把蒸汽机卖给全天下,而不是他能否得到蒸汽机带来的全部的正外部性;当比尔·盖茨开办软件产业的时间,他想的是每个人桌子上的电脑安装的都是他的软件,而不是他能否得到软件带来的全部利益。* v. y0 P' K5 I$ C0 E  v
外部性辩护也与究竟不符。按照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理论,技能进步在自由市场肯定是最慢的,假如不是完全不大概的话。但已往200多年的履历证明,自由市场下的技能进步是最快的。
5 L, d/ v5 S! e, {6 z( z没有当局的资助,瓦特和博尔顿仍然发明和生产出了蒸汽机;没有当局的资助,斯蒂文森父子也发明和生产了火车;没有当局的资助,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白汽车,莱特兄弟发明白飞机,爱迪生发明白电灯,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白电话;没有当局的资助,IBM发明白盘算机,比尔·盖茨生产了视窗平台软件;没有当局资助,马化腾仍然给我们提供免费的微信体系,马云给我们提供淘宝生意业务平台;云云等等,不胜罗列。! k; T* K( v( P
林毅夫大概不会否定这些都是最具社会外部性的创新吧。如许巨大外部性的创新企业家都乐意本身做,我不知道另有哪些创新没有当局补贴就没有人做。6 M# ?6 X. b+ [6 x8 l9 C
林毅夫宛在目前地把创新者比喻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以为当局应该补贴第一个吃螃蟹者。我没有观察过人类吃螃蟹的汗青,但我信赖,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是由于本身想品尝鲜味佳肴的冒险激动,而不是由于当局和其他什么人补贴才吃螃蟹的。林毅夫完全低估了企业家的冒险精力。3 R; R( x4 U( N- G' V6 d& V5 v
企业家负担风险,是出于信心和愿景,而非盘算。凡要靠当局补贴才乐意去创新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寻租者,根本就算不上企业家!补贴如许的人会导致南郭老师们“滥竽充数”,这一点我在《企业的企业家-左券理论》中已经证明白。为了鼓励创新,我们必要的是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的有用掩护,而不是当局补贴!
& `8 W; X; v- q# b8 U进一步,创新的不可推测性意味着,当局根本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于你连螃蟹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当局不应该克制任何人吃螃蟹,但也没有须要为吃螃蟹埋单,由于那会诱使很多人冒充吃螃蟹,但现实上不外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从啃馒头中得到的履历对吃螃蟹没有什么意义!
! h0 D& [+ M$ U5 h林毅夫为产业政策辩护的另一个来由是:假如没有当局和谐,市场会出现和谐失灵。这里也表现出他对市场机制和企业家精力的误解。  P& D$ C+ H) y
所谓的和谐失灵,不外是市场不均衡的表现。但不均衡意味着存在套利机遇;越是大的和谐失灵,改正它带来的利润越大。企业家的紧张功能之一就是发现市场中的不均衡,然后举行套利,使得市场趋于均衡。也就是说,和谐是企业家的职能。现实中,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做的就是和谐供给和需求,和谐本领决定企业家的赢利本领!让我举几个例子。6 ]9 w- A) T6 }
马云的阿里巴巴和谐了数以亿计的买方和卖方,以是才华赚大钱;当我在地摊上买西瓜的时间,居然可以用微信付出,这是马化腾的功劳;弗里德里克·史密斯当年开办联邦快递公司就是由于邮递由当局的邮政公司主导,存在和谐失灵,只管受到美国当局邮政公司的拦阻,他照旧取得了乐成,而且创造了新的物流模式;顺丰快递也是企业家管理和谐标题标一个例子。
' L+ E: L, D4 U, [, v" C再想一下本日的代孕市场吧!听说现在中国每年有数十万的代孕婴儿出生。一个中国妇女买到美国夫君的精子,然后雇佣印度女人代孕,这是多么复杂的和谐!但自由市场做到了。
7 v! {# F7 ~" M# V操持经济的汗青证明,当局是最差的和谐者。操持经济下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整天忙得团团转,仍然是生产企业时时告急,消耗品随处短缺,市场经济下我们要什么有什么,我不知道林毅夫为什么以为当局比市场更有本领和谐经济运动?以我的观察,凡是和谐失灵严肃的市场,肯定是企业家精力受到了体制和政策的克制!
* u0 j2 H7 _5 M& d2 Z- S林毅夫论证产业政策的逻辑是有标题标。他说:“至今还没有瞥见一个乐成追赶的发展中国家,大概连续发展的发达国家,不消产业政策的。”他讲的这个命题大概为真,这也不希奇,由于在任何国家,总有雄心勃勃当局官员和专家想引导---乃至主导---经济发展,当局官员也要为本身创造寻租机遇,也有既得长处者必要产业政策掩护。但由此引申说“没有产业政策,经济就不大概乐成” ,则是个伪命题。“没有一个长寿的人未曾得过病”,岂非由此就能推论说抱病是长寿的缘故原由吗?为什么不看看那么多病死的人?岂非产业政策导致失败的国家还不敷多吗?全部现在的发达国家都曾实行过独裁政体,现在仍然有不少国家实行独裁政体。岂非由此就可以证明独裁是发展的提前条件,独裁是正当的吗?$ C0 l4 c- g# k+ j; J; K* X# }4 ]
林毅夫说:“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由于怕产业政策失败而凡产业政策都一概反对,而是要研究清晰产业政策乐成和失败的原理,…”我按照林毅夫的发起研究了产业政策,得生产业政策一定失败的结论,但林毅夫没有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产业政策不会失败。2 L9 Z$ J# {, K* R* j) O& {0 Z
林毅夫“比力上风战略理论”的自相抵牾  L, L% P/ j* O, @. p) [# U, k6 `
“比力上风战略”是林毅夫新布局经济学的核心,也是他的产业政策的理论底子。但它在逻辑上是不能自洽的,履历上是不符合究竟的。
9 Q! v2 L) k* l8 t$ c, v# I4 w哈佛大学传授丹尼·罗德里克品评道,“林毅夫好像盼望同时支持和反对比力上风”。在我看来,林毅夫是想用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证明李斯特的国家主义。
, x1 m8 \2 W$ F7 `/ l5 p! q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期间,英国当局实行的是重商主义的贸易掩护政策。无论斯密的绝对上风理论,照旧李嘉图的比力上风理论,其目的都是证明,不受当局管制的自由贸易将使得各自的上风得到发挥,对生意业务两边都是有利益的,贸易掩护政策损人倒霉己。今后,比力上风理论成为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石。
/ M2 h* s* [& T+ t( x但李嘉图把国家作为分析单位带来的一个欠好结果是,好像比力上风是国家的事变。实在比力上风是个人的事变,企业的事变,不是国家的事变。国际贸易本质上是个人之间的贸易、企业之间的贸易,由于国家不会做生意业务,除非是操持经济国家。因此,分析比力上风的利益完全没有须要涉及国家。
, m; ^2 n+ _* H# i. [6 t- t7 G- u比力上风现实上就是管理学家讲的“核心竞争力”,遵照比力上风是市场生意业务者的一个根本运动准则,根本不必要国家的战略。如亚当·斯密所言,市场竞争意味着每个人都专门从事本身最善于的工作以使收益最大化,同时让他人去完成他们本身更善于的工作。任何企业家,假如不按照比力上风选择生产和生意业务,肯定会失败。乃至平凡人也知道利用本身的比力上风,只有傻子才会违反比力上风。瞎子说书、瞽者按摩,就是利用比力上风的范例。
8 u, R7 |& p: s5 b2 k林毅夫以为比力上风是由要素天禀决定的。但看看各国的收支口布局,绝大部门具有比力上风的产业与要素天禀没有关系。要素天禀决定论假定资源和劳动力(包罗人才)在国家之间是不运动的。在资源和人才运动的情况下,要素天禀的紧张性纵然不会消除,也会大大低沉。  W( P, {: J" ^- C' [$ y5 s
按照要素天禀决定比力上风的理论,18世纪的英国绝对不应该发展棉纺织业,由于英国的地皮不得当生产棉花,英国莳植的棉花质量很低;1950年代的日本也不应该发展钢铁业、汽车和电子产业;1960年代的韩国也不应该发展汽车产业;高科技和农业也不会成为以色列的上风产业;浙江的义乌也不会成为天下小商品集散地。6 O0 G0 g- O8 G! D1 [$ u
要素天禀之以是不紧张,是由于现实中的比力上风是动态的,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就像林毅夫和我本日被称为经济学家,并不是我们的天赋天禀决定的,而是我们自身学习的结果,至少对我是如许。动态比力上风紧张是企业家创造的。大概说,企业家才是最紧张、最稀缺的资源。但林毅夫完全忽略了企业家在决定比力上风上的紧张性。让我举两个例子分析这一点。0 F9 S* `4 i8 w. W
第一个例子是英国的棉纺织业。英国没有棉纺织业的资源天禀,但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导产业,这是英国企业家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这些企业家包罗发明飞梭的约翰·凯,发明纺纱机的约翰·怀亚特,发明多轴纺纱机的哈尔格里,发明走锭精纺机的塞缪尔·克朗普顿,发明机器纺纱机和当代工厂的理查德·阿克赖特,等等。固然,这里确实应该给英国当局记上一“功”。英国当局1700年颁布禁令,克制从印度、中国和波斯入口棉织品;1719年又颁布禁令,进一步克制齐备住在英国的人生意业务、穿着或拥有棉织品,如有违犯,对私家科以5英镑罚款,对贩子科以20英镑罚金。禁令的目的是掩护毛纺织业,不是掩护棉纺织业!但歪打正着,掩护出一个强大的棉纺织业!
  s0 W& W3 a6 K( f第二个例子是美国和韩国的汽车业。汽车不是美国人发明的,在1920年之前,汽车市场的领头羊是德国和法国,但1933年环球汽车产量的73%来自美国,德国和法国分别仅占4%和8%。美国之以是能逾越德国和法国,很洪流平上要归功于亨利·福特发明的主动化生产流水线,与美国的要素天禀没有关系。. j  K! O- T2 c5 k9 T9 S
韩国汽车业的比力上风是当代汽车首创人郑周永如许的企业家创造的,郑周永原来是个汽车修路工。林毅夫以为,韩国发展汽车是违反了比力上风,由于韩国其时的要素天禀布局不得当发展汽车产业。他的结论是韩国由此失败了。他的文章写于2001年,其时东亚金融危急后韩国的汽车业处于困难时期。但韩国现在是天下第四大汽车出口国,汽车出口占到总出口收入的8%,不知林毅夫现在又怎样表明?他的根本论证方法是:假如乐成了,就是由于利用了比力上风;假如失败了,就是由于违反了比力上风。但他没有预推测的是,那些在他写文章的时间看起来失败的例子厥后又乐成了。
. K& H  @) E8 S0 F林毅夫以为,中国已往30年的经济乐成是由于中国从赶超战略厘革为“比力上风战略”的结果。这与究竟不符。  {" P  i  `6 L# w  t+ N, n
中国已往30年的发展确实与利用比力上风有关,但这是经济自由化、市场化、民营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家自觉办法的结果,与当局发展战略无关。但林毅夫好像并不附和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的。他迩来发表文章说,“中国门路的乐成法门,就在于冲破新自由主义所谓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神话。”
- F! V6 K- f4 m/ j3 J9 ~: }- P就我所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局订定了很多产业政策,但并没有订定过什么“比力上风战略”。州里企业是利用比力上风的范例例子。到90年代初,州里企业生产的劳动麋集型产物就成为紧张的出口产物。但至1992年前,中心当局部门不绝在打压州里企业,由于州里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低服从”。国家计委曾明令克制把紧张生产资料卖给州里企业,克制给州里企业发放贷款。1989年开始的经济调解,也把州里企业作为紧张的整治对象。
& H" F, s" Y/ I7 W$ L外资出口占到中国出口的一半。外资来中国就是利用比力上风,这只必要开放,不必要产业政策。
) g8 D- h% |/ j1 T以上这些以及很多很多例子都证明:比力上风是市场中的企业家创造的。自然的比力上风险些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只有地理是不可改变的,其他都在随着发展厘革。假如想利用比力上风,自由市场加企业家就富足了。利用比力上风不必要国家战略,除非每个人都是傻子。但假如每个人都是傻子,那订定战略的官员怎么会聪明呢?究竟证明:凡是当局能看得清晰的,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早就看清了;凡是自由市场上企业家看不清晰的,当局更不大概看清。产业政策一是暗昧企业家的眼睛,二是勾引企业家寻租,弊大于利。2 g9 p- Q# T$ V" r2 v
假如想违反比力上风,那倒必要国家战略。看一下汗青,当局订定的政策大部门都是违反比力上风的。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备受推许的,但日本当局是把具有较高收入弹性的产业作为目的,如机器、电子和汽车,而不是日本具有相对上风的产业,如纺织业。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当局开始把高科技产业作为目的以包管日本在技能发展中处于火线,与日本的要素天禀无关(迈克·波特等《日本另有竞争力吗?》第33页)。
8 ]2 K9 J+ n9 V* y2 t管理“比力上风战略理论”逻辑抵牾的唯一办法是,林毅夫讲的比力上风不是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比力上风,而是按他本身判断的比力上风。他理论中的比力上风是由要素天禀决定的。但他又说要素天禀和比力上风是通过市场代价表现出来的。假如不是他本身判断的比力上风,而是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比力上风,那他的战略就是跟随市场走。他既要当局引领市场,又要当局跟随市场。林毅夫原话是如许的:“要想使企业自觉进入和选择符合要素天禀布局的产业和技能,该经济的代价体系就必须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性,而只有竞争性市场才华做到这一点。”(《新布局经济学》P.23)除了当局有权利扭曲代价,另有谁有本领扭曲代价呢?既然竞争性市场决定的代价体系就能反映比力上风,为什么还要当局告诉企业家比力上风是什么?林毅夫是不是以为,在市场中的企业家读不懂市场代价信号,只有当局官员和专家能读懂代价信号?
+ @& Z3 B- `: C' T& x) _2 y/ q林毅夫“增长甄别法”的谬误# G& ?/ ~: F) v, @) n
为了订定产业政策,林毅夫提出一个六步调的“增长甄别法”。此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发展中国家的当局应该确定一份贸易商品和服务的清单。这些商品和服务应满足如下条件:在具有与本国相似的要素天禀布局,且人均收入高于本国约100%的高速增长国家中,这些商品和服务生产已凌驾20年。. @% ^1 d- T( f0 A5 @  ?/ G6 G, B
我按照林毅夫的标准找出了差别年份值得中国模仿的候选国家,让我们看看是怎样一个情况。, A! u7 ]) H: q+ Z( K9 f8 W
根据天下银行提供的数据,按照当年汇率盘算比中国人均GDP高80%-120%的国家,1980年有:科摩罗(400.3美元),贝宁(378.0美元),尼日尔(420.7美元),塞拉利昂(356.6美元),中非共和国(350.5美元),苏丹(398.4美元),冈比亚(398.9美元),多哥(417.7美元),加纳(411.5美元)。1990年有印尼(630.7美元),亚美尼亚(636.7美元),阿尔巴尼亚(636.7美元),乌兹别克斯坦(651.4美元),科摩罗(602.3美元),吉尔吉斯(608.9美元)。2000年有汤加(1926.7美元),秘鲁(1967.2美元) ,赤道几内亚(1979.3美元),阿尔及利亚(1757.0美元),约旦(1774.1美元),苏里南(1855.8美元),马其顿(1875.1美元),泰国(2016.0美元),纳米比亚(2059.4美元)。2010年有哈萨克斯坦(9070.7美元),马来西亚(9069.0美元),苏里南(8430.9美元),帕劳(8979.0美元),墨西哥(8861.5美元),加蓬(9312.0美元),罗马尼亚(9069.0美元),黎巴嫩(8763.8美元)。9 K- l: y" t' [. ^, H- T- w
按照购买力平价盘算比中国人均GDP高80%-120%的国家,1990年有巴基斯坦 (3057.0美元),尼加拉瓜(3019.9美元),喀麦隆(2768.3美元),洪都拉斯(3205.3美元),马其顿(2763.1美元),哥斯达黎加(3220.5美元),马绍尔群岛(3020.6美元),乌兹别克斯坦(3031.5美元),吉布提(3112.4美元),尼日利亚(3030.5美元),毛里塔尼亚(2815.7美元)。2000年有厄瓜多尔(7387.6美元),斯威士兰(6853.4美元),多米尼加(8048.6美元),约旦(7742.5美元),白俄罗斯(7299.6美元),埃及(7556.7美元),秘鲁(6506.6美元),斐济(7070.1美元),突尼斯(7727.9美元),伯利兹(6953.8美元),萨尔瓦多(6424.9美元)。2010年有智利(19357.5美元),安提瓜和巴布达(20567.4美元),乌拉圭(17082美元),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20478.7美元),拉脱维亚(17983.1美元),罗马尼亚(17354.8美元),伊朗(17354.8美元),克罗地亚(19988.8美元),塞舌尔(20365.1美元),古巴(18433.9美元)。
$ F% a6 G) k4 ~- I/ w! R/ B: _假想我们分别在1980、1990、2000和2010年为中国订定产业政策,林毅夫能否告诉我们,这些候选名单中有哪些国家值得效仿?! U2 P& [, j1 w, L8 t9 t1 z5 }
林毅夫大概会辩讲授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要素天禀布局差别。按照要素天禀布局的标准,中国的生齿规模与印度最靠近,但印度的人均GDP比中国还低,固然不值得学;中国的地皮面积与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最靠近,但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均GDP比中国高得太多,没有办法学,而俄罗斯在林毅夫眼里已经是失败的范例;按照文化天禀的相似性,中国应该向日本和韩国学,但这两个国家的人均GDP又比中国高太多了。
3 [; ^+ Z% v8 Y林毅夫说中国经济应该“沿着新布局经济学所指出的门路增长。”我不知道新布局经济学给我们指出了什么门路!
( Y+ f$ ]9 ~2 R! `1 Y究竟上,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各地差别很大,谈某个地区的比力上风大概故意义,但谈整个国家的比力上风没有什么意义。中国各地之间的差别乃至弘大于某些地区与外国的差别。纵然一个省内,各地之间的差别也很大。如陕西省的陕南、关中和陕北就完全差别。中国地皮稀缺?那你去西部看看,那里大片地皮荒无火食。中国劳动力过剩?生齿最麋集的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不敷,必要从本地招募。这就表现了企业家的紧张性。离开企业家谈比力上风,是没故意义的。8 k: [. {) @8 y& W" Z
林毅夫 “六步调增长甄别法”的错误在于,他把经济增长和产业布局厘革当作是一个完全线性的演化,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只能沿着同样的轨迹行进,不大概逾越。就像一个人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然后再上大学。基于如许的熟悉,林毅夫以为后发国家的当局有能订定产业政策也就不希奇了!1 Q' o9 X) C: X+ u, q1 g
但环球化和技能进步决定了产业发展不是线性的,在任何时点上,一个国家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取决于企业家的判断。乃至落伍地区的一些产业也值得先辈地区学。比如,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美洲大陆团体上比欧亚大陆要落伍得多,但欧亚大陆照旧从美洲大陆引进了玉米和土豆莳植。
  _$ B" k% f. [& `$ n7 [荣幸的是,企业家不会按照林毅夫提出的“增长甄别法”决定该做什么。固然,假如当局肯定要用产业政策主导发展过程,林毅夫的六步调甄别法大概是有用的指南,只管厥结果大概是劫难性的!
http://www.simu001.cn/x111615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 19:06 , Processed in 0.5000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