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磊光 出品 老师手账 原文名《我们为了什么回家?》
/ p+ V& f9 N r" L6 G # u& c T! ?4 N
1. 故乡
; |7 N. |, s+ ]0 _) R9 i
/ t1 |7 _$ p5 ?+ h" [* T. N6 p3 O( V% W# _) o- c5 |
“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我很光荣我有故乡,可以随时归去,尤其可以回故乡过年。由于我的根在那里,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生存履历和影象在那里。 7 S, {$ \ g# I( T8 {; }
. r1 O1 F. J1 _$ o2 M4 o, |& L我的故乡在湖北的大别山区,L县。我导师王晓明传授在2004年写过一篇闻名的文章《L县见闻》,写的就是这个地方。王老师以我故乡为对象,显现了当时农村的休业状态,人的精力的颓败,以及墟落文明的消灭。我家所在的谁人村落,是一个东西两座大山夹住的狭长谷地。一个村落由十来个“塆子”构成,一个塆子有几十户人家,我家那里叫王家塆。
/ t( M* E* j) `1 z4 n* ~' s
F7 S1 I, r& g) M' b, W2 ~6 K直到如今,我每到一个地方,凡是遇见两山相夹或两排高大的构筑物相夹,我的第一意识就是,这两座山或两排构筑物,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以是我在外貌经常迷路,尤其在都会里。上海7号线有两个靠得比力近的站:“长命路”和“常熟路”。我好反复下错站,以致如今每到这两个站就告急,怕弄错了。为什么呢?由于在我故乡的方言里,“长命”和“常熟”是完全一样的读法。人要靠语言来头脑,这个事变让我意识到:对有故乡的人来说,是用方言来头脑的。 8 b X. ^9 t* n2 H: j! X+ [; w
9 L% M# A' s" F: o; v- ]
我有一个初中同砚群,群里90%的同砚只读到初中就出去打工。颠末十七八年的积聚,许多同砚在都会里有房有车,有的另有了自己的古迹。寻常在群里,他们交换的最多的是工作标题,车子标题等,言谈中总少不了夸耀。 ; W; v \% G4 ?* Z8 ^+ y
, c( O, R7 [( p3 R' J$ X$ X- j
但有一次,有个同砚突然在群里说,他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另一个同砚紧跟着说,他五年没回家了,接着许多人提及回家的环境。有一个说:不管怎么样,本年过年肯定要回一次家!另一个说:如果能在故乡找一个两千块钱的工作,就归去算了。另有一个说:能找个一千块的工作,我这边什么都不要,也乐意回家。
1 `6 n5 Y1 p% N* a& t, q; u& {% [& o2 }3 Z) {. C$ t
我有一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同砚,已经十年没有回家。有一天他在qq里突然对我说,我的父母是很好的人,由于小学四年级的时间他去我家玩,我爸妈用腊肉下面给他吃。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他还记得,着实我知道,这是由于他太想家了。
2 Z7 i3 O: W: \$ Y2 \" B' Q7 ^" D
- ?- _- S, F L$ b& X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有位老师主持来沪青年工人的社会观察,近来在访谈工人。此中有一个打工者说:我真盼望没有搞改革开放,我也乐意日子苦些,由于如许我就可以每天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
* h* i# S& t8 Q" p G9 B) p
4 f/ d% J7 u& k回家过年,着实是没有原理可讲的一件事。套用贾平凹的话来说:故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那是乌到了骨头内里。
& o/ d% a' Q s& U: C$ p! L' W& S3 _) i7 s" K. o5 F6 _% @
, j/ C) D6 ^: I' o" D7 F0 i; ?2. 回家的交通 ) F+ q! p6 Z( A' i
5 P& \1 h$ K1 n# ?0 m9 a
十多年前我上本科的时间,从大西北到武汉,坐的是那种编码没有字母只有四个数字的绿皮火车,22小时,通常要晚点两三个小时。西北往武汉的门路,不是人流最多的,但春运谁人挤啊,大大超出了本日90后的想象。幸亏谁人时间,弟子一样寻常都可以提前团体订票,买得到座位。而站着回家的,险些全都是农夫工。每次上车的时间,无论有票的照旧没票的,都一窝蜂往车上挤。
% R! @" Z8 c! C' I$ z- h
0 ]/ t, ^( v, `+ b我对过年回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我背着一个包,提着一个包,与同砚一起,从第一节车厢狂奔到第十几节车厢,然后被反面的人推着挤上了车。上车后一分钟,车就开动了。我记得火车广播里招呼各人发扬风格,让站着的搭客挤一挤。各人真的很友好,四个人的坐位,挤了五六个。火车过道里人贴着人,想蹲下来都没有办法,连茅厕里也挤着好几个人。
1 A$ N5 R# k7 M6 c
) P9 ^4 j- n5 M% t" h男搭客还可以想办法,可苦了女搭客。记得有一次我身边坐着一个在西安读书的大弟子,他要小便,就脱下外衣让我给他挡住身材,想把尿撒在矿泉瓶里,但他很告急,用了十几分钟才委曲撒出来。我还记得有一次身旁坐着一个从西北打工回家的河南妇女,只管有位子,但她着实太困,太想睡觉了,就把位子让给别人坐,自己钻到座位底下睡觉去了。
' {2 x9 }- H4 p, d( m- q6 y5 C: |3 @# p4 {# z
应该要肯定,我们国家这十几年间的铁路建立取得了巨大成绩,铁门路路的增长,尤其是动车和高铁的开通,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火车站、火车上,最少不会像已往那么拥挤了。 , K5 c) h' ~4 |$ {, s- _" f ~
- f, R5 L5 T0 f( z' r
过年回家那种路途的迢遥、时间的漫长、竞争的剧烈、拥塞以及不安全感,让我对“男儿有志在四方”的观念产生了极大厌倦。以是,本科结业时,我找工作果断要回到湖北。厥后我就在故乡隔壁的县城一中当老师。自2004年到2011年来上海读研之前,我再也没有遭受春节回家难的痛楚。只管从隔壁县回家的汽车在过年时依然被塞得满满的,但究竟只有两个多小时,着实挤不下,还可以花两百多块钱请出租。我在上海读研的这几年,着实也没有遭受回家难的痛楚,由于上海到武汉的高铁和动车许多,寻常车也有几趟,买票很方便。 5 w8 s: R: x; x" m2 p @! ]7 h
% h3 G& X* L* `& P! W9 ~6 t5 U; m
本日各位出行,如果坐火车,不是高铁就是动车吧?但是,不知道各人有没有想过:那种速率慢、见站停的寻常列车是否另有存在的须要?
7 O5 _; |. Q: U4 b& M2 [; P5 e$ O; l1 G( W5 n
各人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乘坐寻常列车? + N% r) G# d# q4 l
+ W9 a) S- l$ H) ]
我想各人肯定一下子就能给出答案:除非没有其他更好的交通工具,弟子不会坐,都会人不会坐,重要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比如农夫、农夫工在坐。 5 e2 _' s- q8 v+ p0 d9 i( M
Z3 u$ o+ h; j" o1 }客岁暑假和寒假回家,我特意选择坐慢车,16个多小时的硬座。就是要看看是哪些人在坐慢车,看看慢车上照旧不是已往谁人样子。简直,重要是农夫、农夫工在坐慢车。对农夫工来说,选择坐慢车,比动车最少节流一半的钱,比高铁节流三分之二以上的钱。从深圳到武汉,高铁一等座要八百多,二等座五百多,但慢车硬座不到两百。尤其对于百口在外打工的人,从深圳到武汉,大概要节流一千多元,这对农夫家庭来说不是小数量。 8 \- C3 L( z- R7 J% ^# z
P$ ?+ }$ o/ j% q/ `, q( o& u不外,慢车也没有已往那么挤了,由于农夫工虽多,但许多都被动车和高铁分流了——既有主动的分流,也有被动的分流,由于代价自制的慢车越来越少了。
: L- V9 h* s: }( ?% |1 c5 x( l# h
各人可以留意到,本年12306网站告示的春运期间的加班车,三分之二以上的好坏动车高铁。这个安排照旧挺人性的,由于说到底,加班车就是为了农夫工而加,低价位的车符合他们的需求。
( U$ [+ B8 }) R1 B8 ~9 S' A& Y! a; S, ]
而且,你会发现,寻常火车与动车的氛围完全差异。
% E9 e O9 Y8 Z) A- O" C% O. u+ D) C+ }" o
在动车上,相对比力安静,各人不是玩电子产物就是睡觉,相互间很少交换,;但是,在寻常火车上,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热烈地交换,另有打牌、吃东西的,做什么的都有,也有用劣质手机放歌曲的,各人都不担心打搅到别人,也没有人以为别人的做法对自己是一种干扰。慢车上的风格是粗犷的,是人间生存的那种氛围。
/ r; O" a0 Q( t
% E. w' D. a+ D( v. v) }对比动车高铁与寻常火车,很轻易就能发现这里的阶层差异、生存方式的差异。而且你还能感觉到,底层人的生理,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得多,康健得多。底层的状态固然广泛很糟糕,但各人照旧很听话地在世,这内里的一个紧张缘故原由,就是他们如果在外貌活不下去,另有故里可以退守。
% N( X6 f( N) v. h! w k5 d. b5 c" U* {8 ?
开私家车回家过年,在青年打工者中越来越广泛。我待会进一步讲这个事变,由于它的意义大大超出了交通工具自己。
' y! ~" t2 |, x/ D. |, B7 f
0 |3 Z" w- O y3 g, j' F$ Q7 l2 c骑摩托车回家的环境,各人大概在消息里看到了。每年春节,总有摩托雄师回家过年。我的一个表哥,每到过年时就让他的儿子坐汽车回家,而自己骑摩托车带妻子回家,路上要两天一夜。另一个表哥也是骑摩托带妻子回家,有一年在途中撞了人,不知是真撞照旧被讹诈了,反正被人家扣了一天多,赔了一万多块才放人,半年的收入就如许没有了。 . |$ `7 q! q" C. T# z+ V/ S2 ]
: M0 E) v* q: W
) V3 {5 ~- |5 p3 D
3. 人与人之间接洽的失落 5 p; b! ]/ l) m( D( } K6 Z3 V# H" c" B
' Y6 Q5 _0 W' m0 M/ t6 f我以为,当前农村的亲情关系,很洪流平上是靠老一辈创建的关系维系着。在老一辈那里,这种关系处在一种相对稳固的时空里,但对年轻一代来说,各人的关系早已被实际割裂了。比如,我和我的浩繁表哥,小时间一起上山捉鸟,下河摸鱼,关系好得不得了。但这一二十年来,他们不停在外打工,我不停在外读书和工作,一年最多在过年时见一次,匀称下来每年还没有一次,由于他们不是年年都回家。拜年的时间,各人也不再像已往那样,在亲戚家用饭喝酒谈天,以致过夜一晚,如今各人都骑着摩托车拜年,去亲戚家急忙走一遭,放下东西,客气几句,就要脱离了。寻常的生存啊情绪啊什么的,都没有来得及交换。各人拜年,不再是为了亲戚间相互走动,奉送礼品,交换感情,而只是为了完成传统和尊长交代的一项使命。 0 P" u: r" C+ A: B
0 s( `8 ~! Q' C9 d T) w
悲痛的是:如果老一辈都不在世了,新一辈的接洽也就逐步断了。 3 a- J$ X6 b4 n. U& ^0 a; x; M7 L% N
* D2 f9 r! w- N2 {* M8 n9 k更让人悲痛的是:农村的一样寻常生存充满着深刻的悲剧。自打工潮于九十年代鼓起以来,许多农村人不停在外打工,二十多年来与父母团圆的时间,匀称到每一年大概就十来天。许多农村老人倒毙在田间地头,病死在床上,儿女都不在身边。没有来得及为父母养老送终,成为许多人终身的痛恨。
: ?! e1 A4 Z% g* {3 k" j' w! m4 T8 D
每次回家,看到我身边的老人风雨飘摇的样子,我就以为内心难过得很。 1 k, z# X6 y- x( H* S% a
$ V( A- I. k4 m# A" { R如果一个人为了生存,连爱父母爱后代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你怎么大概指望他去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你怎么大概指望他能用超出款子的尺度来衡量别人的代价?以是我想说:当代生存是一种让民气肠变硬的生存。
& u0 g, X+ v6 g4 R# ]/ ?
* C* {* f. T' p3 ] |在农村,另有什么可以将农夫动员起来? 7 q5 _" i) l9 U: t: y
9 t% r9 _. o1 L, _, M2 |+ |
(1)春节的力气。亲人团圆,过年拜年。过年的力气,亲情的力气,是当下动员中国人最有用的力气。这也是过年最让人感觉暖和的东西。固然,从前过年时的各种团体运动,都已消散殆尽了。 ) N: ?# F7 W+ P5 J' F) y
& U' }. W! {, Q6 g(2)祭祀。中国农村照旧保持着过年、过十五给祖宗上坟“送亮”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去祖宗的坟场给先人点蜡烛,烧纸钱,放鞭炮,与先人交换。许多已经在都会安家的人,也会赶在各人三十这一天开车回故乡给祖宗上坟。许多曾被废弃的祠堂,这些年也渐渐规复起来了。
, B/ {% X( k6 h1 r: v F- y4 \; l1 }# c8 U, J3 N& L$ t
(3)葬礼。许多老人没有挨过冬天。过年前后,收人逝世的高峰时段。丧葬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存中有着非常紧张的职位,尤其对本日的社会来说,有着特别紧张的意义。媒体上动不动就喜欢报道某某地方为举行葬礼放肆浪费,让各人误以为这是广泛征象。着实恰恰相反。相比古代,本日的丧葬已是在最洪流平上简化了。“贵生重死”的观念早已失衡了。各人越来越贵生,对于死,不再有敬重,不再让死者享受哀荣;对于天地,不再有敬畏。 ' Q8 x( w0 g& z1 \0 t- k$ N
; }1 D5 |' |1 J1 ]% S* J0 x但丧礼,在实际中依然起着不可替换的作用。客岁快过年的时间,本家一个叔叔亡故,本家人和四周八方的亲戚来给他守丧,守丧的时间各人聚在一起交换,像过节一样寻常,交换一年的生存环境、见闻和感想,歌颂政策非难腐败……深夜里交谈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守丧完毕,各人团体着力,将他抬到山上,让他入土为安。 ! Z \1 R R: y$ W. B* k7 l" [
# R! R0 l% r. r% R0 q0 P社会学者经常用“原子化”来形容本日农村的近况,说白了就是,农村原有的那种共同体已经消散了,人与人之间不再像原来那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来往,不再像已往那样每到过年时相互串门,团体上街玩等等。为死者守丧和送葬,在农村反而成了村里人团圆和交换的一个契机。这也是我在故乡看到的唯一可以大概让各人团圆的方式。
! Z0 ^# ~8 a7 j2 y4 ?
) [. f/ N8 d; @$ N( d1 U& B7 p& w' _& g0 }+ T7 w
4. 妻子•房子•车子
, h$ A/ H9 {/ \' B6 d
2 O/ p* p5 Q! |7 b; T! L# |0 N2 {(1)妻子。过年的时间,打工的青年男女都返来了。只要哪一家有适龄女孩子,去她家的媒妁可谓继续不绝。这在墟落已成了一门买卖,农村说亲,险些到了“抢”的田地。如果开端说定一个,男方至少要给媒妁五百块,最闭幕婚时,还要给上千的报酬,有的以致要给到两三千。
4 h/ m4 ?6 O6 {* \8 z. @9 E, A* ~
. c- A. m3 R7 b. {7 w! F5 z1 o% X0 k传统的农村婚姻,从相亲到文定到完婚,要三四年时间,男女双方有一个相识和认识的过程。如今却差异,年里看对的,过了年,立刻文定,然后女青年跟着男青年出去打工,比及半年已往,女方有身了,立刻奉子完婚。
4 L4 j* x2 Y' H( r/ g% z, Z: m1 h$ e+ A. i2 s; c
曾听过一个搞量化统计的学者对农夫工的观察陈诉,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农村孩子完婚越来越迟。但我看到的环境恰恰相反:由于女孩子难找,男孩子到二十岁,父母就张罗着给儿子物色对象,物色好对象之后,既怕女孩子变心,又思量要到都会讨生存的现本相况,就催着孩子赶快完婚。可以想象:在当代社会这种动荡不安的生存中,如许的婚姻会出现多少标题!究竟上,农村仳离的环境,也是与日俱增的。 - p6 ?. U% i2 |" X+ d n
m3 P% }9 M. p9 @(2)房子。农村人娶妻子要房子两套:一套在家里,一套在县城。着实县城的那套房,寻常都空着,只是过年时返来住,但对年轻人来说,那就是都会生存的一种代表。过年时,有的也会把父母接到县城过年,但父母住不惯,在县城过了大年,月朔就赶返来了。在故乡的生存是“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而在县城除了那套房,什么都没有。 8 i( \/ W7 y$ x/ I6 M" w
" u' }# q! N$ ^& V% Y# N0 m. f
但是,为了添置这两套房,未来给儿子娶媳妇,许多家庭是举百口之力在外打工。
( @3 f' W& E/ V: U: n, `, q4 p4 U5 T/ ?+ m
(3)车子。近些年来,对在外打工五年以上的农村青年来说,对一种东西的渴求,大概比对房子和妻子更为猛烈,那就是车子。车子不肯定要多么好,五万,八万,二十万,各种档次的都有。老百姓不认识车子的牌子,不知道车子的价位,只知道这些车叫“小车”。不管什么小车,关键是要有!
9 j& [. z1 N9 ]) m3 @3 ~/ d
' b6 U8 g$ u8 s, ]在农村,房子是一个媒介,车子更是一个媒介:是你在外貌混得好有身份的代表,房子不能移动,车子却可以随处招摇,表现衣锦回籍。许多二代、三代农夫工,当下最大的等候就是买一个车子。尤其对那些好些年没回家的人来说,他再次回家,必须要有辆车,否则他怎么证实自己? 4 P0 `) ]7 P) W6 f; X5 u; n
* c& L5 H6 t- O; l, e4 r春节的县城,到了水泄不通的田地,这些车子绝大部分都是从外貌返来的,与此同步的环境是:物价飞涨。 # Q4 ?; r# L+ C
% m- M5 n# g* n- W! [9 U. |5 z5 P; e' O
5. 知识的无力感
# n( N. V: u5 Z. F& U4 r* x6 x2 `7 Q
6 l9 |2 G( N+ `1 a这十多年来,外界对于农村的关注重要会合于农夫工身上。众所周知,他们在都会打工的日子很苦,而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通常无人照料。此中酸甜苦辣自不待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今农村日子过得较为殷实的,也恰恰是这些有几个成员在外务工的家庭。(仅仅只有一个成员务工,通常不敷以改变家庭的经济状态。)应该说,他们的辛劳和泪水照旧得到了适当的回报。 1 V$ W0 n8 Y; K; j3 H% E
5 _( y# A/ M" h! B1 U$ d
倒是有两类家庭,他们处于最困难的田地,却通常被忽视。一类是孤寡老人。一类是举百口之力,把后代作育成大弟子的家庭。 7 }! u0 ?9 f3 j5 j/ [ O
' t) @3 k8 v1 {8 K4 U0 v# n在第一类家庭中,这些老人的年岁一天比一天大,身材一天比一天衰败,没有任何经济泉源,日子过得非常艰巨。在我的故乡,低保的额度是每年八百。但大部分如许的老人,仍在低保的福利之外。由于他们处在农村的最底层,没有人替他们语言。低保名额通常被身强体壮者拿走。(***调和*省去部分笔墨***)“有钱人吃低保”,早已成为农村公认的一桩怪事。过年的时间,各人也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家家户户给这些孤寡老人送点东西。
8 ^) V7 A* N( A O6 _2 l0 c* {* k0 {% o
: \4 W# g j2 L& D" o y这里所谓第二类家庭,重要是指有孩子在1980年代出生的家庭。这些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不停都在继承教诲收费的最高峰,没有哪一坎可以大概躲过。而且二十多年来,农村税费多如牛毛,家里一年的收入,不敷交税。大人表里应付,心力交瘁。最要命的是,作为满载家庭盼望的大弟子,结业之后委曲找到一份饿不死的工作时,又面临完婚、买房等种种压力。可以说,险些每一个农村的80后大弟子,都是以断送整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来读大学的。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结业后没有盼望收回资本,倒是让不少大哥的父母继续陷入困顿。 6 p$ w9 g( B: k; I; z- V! p
0 k I- s! g( |3 a/ l( w/ c% l
近来一个博士师兄请用饭,他说他如今最畏惧的就是回家,感觉很难融入到村落的生存,以是他每年过年他都归去得很迟,来学校很早。为什么呢?由于当你一出如今村落里,村里人其他的不问,就问一个标题:“你如今能拿多高的工资?”以是,他过年回家,根本不出门。这个体验跟我是一样的。你要问我过年在故乡看什么,着实我没看什么,由于一泰半时间是呆在家里看书,看电视,写东西。
2 D; i" j7 S3 ]3 o+ F % B' p7 W: B) z6 O
' T! D2 l) L4 E4 P# ?( p, x
作为农村大弟子,当你回到故乡的时间,你童年那些搭档都衣锦回籍了,而你连自己的标题都不能管理,你还能做什么呢?没有人信托你的知识!
' I4 g$ r, W- }) v; R+ t# L% R M v2 M( r% G! }/ f" R6 b4 @
" ?- M, {1 N/ K. {+ E$ \: N) k6. 小结
7 Y2 ?; q& ~: Z4 I5 O+ J1 ?
9 P: O. s; N1 Y/ I$ V说了上面这些,信托各人可以大概明确,对于我如许漂在外的农村大弟子,回家过年既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变,也是一件情怯的事变。回家究竟看什么?着实真的没有刻意去观察,但从外归乡许多事变的头脑却不绝地在你内心撞,也就有了些许抵牾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