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6 s6 C8 V( Q( }+ ~ 为什么会有高利贷 ' N, L, _0 e$ a, b
大多数人是从《白毛女》开始认识高利贷。其时生产力低下,许多人吃不饱饭、看不起病,被迫举债。 : x8 w8 v+ W- ~( _" R8 q; i Z
! b1 K6 O+ C9 o
为了让贫苦农民摆脱高利贷盘剥,刚刚开国,人民政府立马就开始在广大城乡构造农民建立农信社,停止1956年,天下80%的乡已建有农信社,总数到达16万家,使农村有了根本的金融服务。如今,随着生产力进步,人民生存程度改善,扶贫工作推进,普惠金融推及,贫民为了温饱治病去借高利贷的情况已不多。 ( s0 R" H/ {6 P. M9 }$ E0 l$ G
在此,借用永康农商银行微影戏《因你而精彩》剧照,向我国老一辈从事名誉社的先辈致敬,是他们的积极,使白毛女式的农村高利贷征象大为缓解。
4 _- L* x/ I' }1 m- D9 }( D& b4 U$ }, a+ V5 H% ^
/ j8 v1 K1 H& {! T" n7 V1 R
1954年永康县河南乡农信社建立
4 Q% Z Q& H& {! f0 m6 F- f
* B! Y- p \2 }- i 农信社业务员骑车深入墟落提供金融服务
' Q, Q# v, f" C: p4 ]) w' q1 {& n" l6 C/ ^3 C' d
业务员为急需钱治病的村民管理贷款 7 w9 }# e1 x! G2 R
! f% ?4 h5 @6 z
+ R1 w) h7 ?9 [
1 f6 m0 r! q) D0 |" o* S( Z& M/ P 名誉社支持当地传统五金手工业,终极使贫苦的永康挤入天下百强。男主角爷爷的这句“秤要钉准、人要做正”概括了五金之乡的工匠精神 / r. z1 V0 a+ h/ N! |" P$ v
既然《毛白女》里的那种高利贷如今不多了,那么如今借高利贷做什么用呢?先来看一组数据: - o( t7 K5 U) W+ f1 e1 G4 T8 M! V% X. i
/ A& e0 T8 J8 O$ Z2 y* ]$ S
这是温州地区(范例的高利贷的重灾区,国内其他高利贷盛行地区情况都雷同)的银行贷款的限期结构。限期一年期以内的贷款为短期贷款,以上的为中恒久贷款。温州这个地方,短期贷款占比,从2004年的63%,一腾飞升,2011年到达了汗青峰值81%! " P6 i8 q: S6 I6 P9 u
这是什么意思?温州人办企业,向银行申请的贷款,竟然6-8成都是一年以内到期的。温州这地方真是太神奇了,这些企业乞贷都只必要借一年以内的? 7 F. \, t& K2 H3 M" P3 M) w! I
这显然是有标题的。有点生产策划知识的人都知道,创办一个企业,要费钱购置厂房呆板(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固定本钱),也要进原质料和耗材、约请员工(变动本钱)。后者投入的资金能短期内收回本钱,而前者固定资产投资绝无大概一年内收回本钱(除非非常暴利的行业)。以是,假如资产与负债限期是匹配的,那么短期贷款一样平常来说最好用来付出变动本钱,中恒久贷款则用来付出固定本钱。
! ^2 ]4 g1 Z" a* a( e 很显然,温州这些老板不是这么干的。不管是固定本钱照旧变动本钱,他们用的险些都是短期贷款!
2 ?$ m% E) i& w ? 那么,短期贷款到期要归还了,而它所投入的固定本钱还未收回,怎么办?民间借贷登场了。 T2 r6 k: f7 R; E
企业老板会找到一个朋侪或亲戚,向其乞贷,利率大概会很高,但正常年份也高不到哪去,也就2-3分利(这时间还不是真正意义的高利贷,而是受法律掩护的民间借贷)。拿这钱先还掉上一笔银行短期贷款,然后等着下一笔银行贷款发放下来,再去还掉民间借贷。这过程快则一周,慢则个把月,以是纵然按2-3分利算,利钱总额着实也没多少钱,不会构成很重的财务负担(100万借半个月,2分利,利钱也就5000块钱)。许多批评算出一个奇高的年化利率来渲染舆论,着实没什么意义,由于这种钱原来就没筹划借一整年。
, r) H: u1 Q4 J7 D/ w* X 这就是所谓的“倒贷款”或“过桥”,也就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间借贷的重要生存空间。 & X& F) F% w8 k3 t2 I; F
PART2
6 V! t2 J) |9 @& P/ n 遇到银根紧缩
, E5 j% C# Q2 }; T0 q9 `3 ]: r 上述这种“倒贷款”的做法,没事时都平安稳稳的。但是,一但遇到货币政策从紧,事儿就闹大了。 ~% ?5 p, q( P
起首,许多老板着实并不懂国家货币政策是怎么一回事,短期贷款到期时,老板们会和往常一样,先去拿民间借贷的钱还了银行贷款,再去申请新的。结果发现新的申请不下来了,于是对民间贷款人违约。而且,贷款是以公司名义借的,是有限责任,大不了公司走停业流程,犯不着跑路悬梁,但民间借贷则是个人名义借的,无穷责任。以是,遁迹、自尽变乱开始出现。这就是2010年底开始的银根紧缩后,2011年在温州发生的事变,其时轰动总理跑到温州来处置惩罚。 4 i+ N: T3 h9 t |3 Q- W0 L* d
这种事变发生后,其他银行或企业会怎么做?你不消想也能猜到:
& z9 b+ T0 [' ], G 一是还在世的企业,他们的短期贷款到期后,有钱也不还贷款了。由于我要是去借民间借贷来还贷款,肯定绝路一条。着实他们本身策划还没有标题,却形成了不良贷款。这种不良贷款,我们私下称之为“良性的不良”。
) z3 M6 J! k0 ?4 u8 w, W" D+ u 二是还充公回贷款的银行,因银根紧缩而使信贷可投放额度变小,又怕本身的企业客户到期后不还钱(大概本身的企业客户因包管链被其他标题企业牵连),于是赶紧绞尽脑汁把钱提前收返来,连蒙带骗,用尽统统本事。以致把正常企业的贷款也收回。于是,银行抽贷成风。 ! b3 A+ E9 o3 H7 w2 g; l2 c! d
三是本来温州这种朋侪间一句话就能拿到民间借贷的地方,许多人就不敢放款了,因风险极高。融资的原理,是利率能覆盖风险,那么真的敢做的,就得有极高的利率。于是,真正意义的高利贷就登场了。
6 @0 E3 H. n( N! B. F9 l5 h 换言之,原先的银企名誉关系、民间名誉关系在银根紧缩时全面坍塌。老一辈农信人历尽艰苦清除的农村高利贷,于是又重登汗青舞台了。
1 Q' t/ f/ d. X: T7 e* M' V 现在我国法律对高利贷的态度是,不违法,但是利钱高出上限部分,法律不予支持掩护。且催账过程中,严禁使用违法犯罪本事。只要不出现违法犯罪本事,就属于经济纠纷,公安职员就无法到场。从身边事例观察,现在大多老高确实不敢直接使用违法犯罪本事。但由于利钱高出上限部分得不到法律的逼迫实行,只能放贷人本身费尽心机用不违法的本事去逼迫实行,以是就会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本事被使出来。 1 P( N' J* D5 {, b& R
至于高利贷的重要资金泉源……改天私聊吧。
6 ~/ ?/ \" m0 ]1 @ 然后,如今焦点标题就摆出来了:明显企业是恒久投资,为何银行只发放短期贷款呢?
2 ]6 f A; Q2 h7 q* r% O$ X PART3
. L# Q$ o6 A; w6 q 不要找错了标题根源
7 U6 \8 j. [& H2 ~ }# A. c, G. W* c 相识了上述过程后,就能得出一些和知识不一样的结论。请各位务必留意,不要找错了高利贷的根源。 0 Y, s. ^' o# `
(1)高利贷之前是融资太轻易,而不是太难。银根紧缩导致的融资丢脸似是高利贷危急的直接导火索,但央行银根紧缩之前,肯定是信贷过分的时间,否则天下清静的没事缩啥银根?(2010年宏观调控之前,是2008-2009年的“4万亿”刺激所带来的信贷怒潮)。信贷怒潮时的银行,估计许多人都领教过,是多么热血地向各种企业营销贷款,以致为了与偕行竞争而竞相放低信贷标准。当事企业,一样平常也都是过分负债的(固然不能全怪银行,反面再说企业的标题)。以是,银根紧缩紧随着信贷过分,即“涝旱急转”,货币政策缺乏前瞻性。
& A. ^+ F& g; J' R (2)银行因种种缘故起因,方向发放短期贷款,形成严厉扭曲的信贷限期结构。再回到本文最初的那组温州银行业贷款结构数据,那么离谱的贷款限期结构,险些只放短期贷款。银行之以是只投放短期贷款,缘故起因较多:一是短期贷款审批较为简单,中恒久贷款流程长,而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急,也喜欢申请便捷的短期贷款;二是中小企业策划风险高,不知道2年后还活不在世,以是银行不敢发中恒久贷款;三是(也是最恶劣的),不清除部分银行业务员与“老高”勾结,故意发放短期贷款,使企业每年必要“倒贷款”,使老高从中谋利,并与银行业务员分赃(这也导致某些企业逃废债务时,有些银行竟然不敢打110……)。
( Z {9 l0 p, b" ]1 u0 C+ d (3)企业因种种缘故起因,过分负债。末了一个标题是,企业肯定得借那么多银行信贷才气正常策划吗?显然,并不肯定是,有许多好企业并不怎么必要贷款。况且,东南沿海许多低端制造业,本身市场空间就有限,许多产物的国内市占率动不动就80-90%,确实没什么必要扩大再生产的空间(也就不必要大量举债)。但是,信贷怒潮的那几年,资产代价飞涨,资源又天生逐利性,许多贷款资金着实并未投入主业,而是去炒矿、炒房。温州等地区的企业主又风险偏好较高,敢于加杠杆。固然,这些企业家并不肯定是受贪心驱策,有些可怜人是因自身知识程度所限,硬生生被“忽悠”瘸的…… ; h% _8 D& I3 q7 R1 Z5 I7 h
以是,整个高利贷悲剧,假如只骂放高利贷的人,那显然舍本逐末了。这个悲剧之中,险些每个人都有责任:货币政府货币政策缺乏前瞻性导致“涝旱急转”,羁系政府失之以宽导致银行微观业务出现严厉扭曲,而企业家本身则是缺乏财务规划盲目举债过分投资,刚好这几年又有资产代价飞涨。这些根源不办理,就算把一批批“老高”投入牢房,也于事无补。 # w. }/ Z4 @- G: A. `3 G
PART4
+ x7 n& m. r q9 J1 |; C% A 跋文
# V. m8 n9 f0 n; T 上一次暴发此种危急,是2004年宏观调控,我的一位亲人卷入高利贷并自尽身亡。我其时刚刚开始攻读硕士研究生,跟随导师研究非正规金融。 ! z7 y: B$ K9 c" S. H6 m* \4 U/ M
时隔7年,如出一辙的景象再次发生。2011年温州中小企业运动性风波暴发时,我刚好入职省内本土券商浙商证券,其时做了深入研究,写了不少研究陈诉和报告质料。有些质料确实没白写,如今,有关部分也已留意到标题的根源,货币政府已经越来越注意政策前瞻性,越发娴熟地运用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尤其防范过分放水和资产泡沫。羁系政府也开始抓紧业务层面的管理,及时改正不合规的业务做法。只有这些情况得到扭转,才气有效铲除高利贷繁殖的泥土。 , S7 v( x6 x* `8 C) B9 o! ]
明朗将至,我和一些浙江人一样,祭扫的先人里有死于高利贷的。渴望金融体系日趋美满,使人间悲剧尽少发生。 ; g& q) G1 V1 L% J0 W* w* T
但,我们也不要抱有彻底清除高利贷的理想。在人类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之前,都会有设置稀缺资源的需求,也就会有人得不到想得到的资源(融不到资),于是,他们就会去告急于高利贷。高利贷作为一种范例的非正规金融,会不绝与我们相生相伴。 1 D# U0 R' `6 `# B% t
末了,固然如今我们已不再仅从事于五金工业,但永世不会忘记故乡的工匠精神: . P0 Z. a+ e- x
秤要钉准,人要做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