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 H( K- R( O0 x j, F0 B中国金融风险从何而来?8月24日,在新浪财经主理的“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以“中国金融风险的防化标题”为题发演出讲,并做出上述判断。. o+ }: s9 Y. K' ?2 J7 d+ p
以下为演讲全文(请注意看文中红字):5 F' m$ g& E9 N) }. P" H
, X" @- j. v# B; {+ b/ o这一个时期,关于中国金融风险的讨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样寻常标准性的说法是:中国金融风险突出、乱象丛生。我也以为,中国的金融风险简直正面对着亘古未有的复杂局面。
% S z. G7 B* _+ I& X- F( o根据论坛所讨论的议题,我本日讲的标题是“中国金融风险的防化标题”,防化即防范和化解标题。重要包罗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金融的风险从何而来,大概这么多的金融乱象是怎样形成的,现在中国为什么会积累这么大的金融风险?二是怎样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j5 E+ w0 d3 F R. A" l' u! m+ i* |8 u A/ H# t3 @
限于时间关系,我重点就第一个标题谈一些个人的见解。开门见山,我从四个方面举行一些探究:) l; W% n) S. w8 U8 T" ?) F
! |% S+ K( \/ K
第一,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急发作以来,我国恒久一连的货币名誉巨额投放,是金融风险积累的紧张外部情况。
5 G+ U. T; q6 `* m i$ `, D! y各人知道,这场国际金融风暴由美国次贷危急引起,西欧等发达经济体为甚,对举世经济形成广泛的猛烈打击,而且危急后深刻深远地改变着举世的发展格局。为了抗 击此次国际金融危急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打击,当时中国政府告急出台了一系列庞大的刺激性经济政策,旨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拉动日渐乏力的经济增长。这当 中,最着名的就是当时推出的所谓“4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操持。同时,为了共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操持,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将大型商业银行存款预备金率由初期的17.5%一连下调为15.5%,中小型商业银行则进一步下调为13.5%,分别下调2和4个百 分点,从而在短期内开释了大量活动性,致使货币名誉巨额增长。
! l0 i( e3 Q4 Z4 V5 n* M: b; T; r: {3 i( S+ A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为例,当年猛增10.5万亿元,增长幅度到达了 33%!而在此之前每年的贷款新增额最多(2008年)未凌驾5万亿元,2007年则未到达4万亿元。这就意味着:金融危急发生之后,为了刺激国内的经济 增长,2009年的贷款新增额约为从前年度的2-3倍。而之前的2002-2008年也正是中国经济增长出现过热、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并施以紧缩性调控政策 的一个紧张时期,由此可想当年的货币信贷投放有多突出!除了巨额的放贷活动之外,还体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表内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当年猛增3.3万多亿 元,也是2008年新增额的2倍以上。
3 n. |2 V/ H6 X! C9 e" k& b2 q
& n1 J: ?+ S9 j$ I& }! }这些活动反映在货币供应量上,2009年我国广义货币M2猛增27.7%,狭义货币M1更是剧增32.4%;而2009年社会融资总规模险些比上年翻了一番,增长99.3%,整年到达13.9万亿元。
7 w. K b2 f" ]7 S6 ^9 J' r. h5 M% [3 {9 ~( E4 I; ^# e
以上所摆列的重要数据都表明,2009年是中国货币名誉巨额膨胀的一年,并以后将中国的货币名誉基数推上一个“高台”,这极易造成以后年度参照系发生误会或误判。% P5 [+ d; R1 \! S# G! ^ Y6 R" b
1 n; @5 K! J s& L9 h3 V
回 顾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急,令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是:它居然一连了这么久,至今已历经九年,但是举世经济金融似乎仍未完全摆脱其阴影。金融危急之后, 中国经济面对的发展情况与危急前相比已大相径庭,并一连遭受着恒久的经济下行压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心出台了多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旨在稳固经济增 长。具体有:一是调低存款预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发明多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大量活动性;三是实行积极的财务政策,这里边最令地方政府 津津乐道的就是债务置换;四是推出重点创建基金,专门用以管理地方政府投资当中的资源金不敷标题,也注入了大量资金。
# i- U" K" H6 c6 K) C, D! w
2 S k+ Y f" L$ }, D我们没有须要分别细数上述各项政策步调所投放的巨额活动性数额,仅从总量上分析其终极的效果。
# t5 u) J( E) ^2 d% N: q; f8 U+ W/ |8 d' T/ H' }$ [1 _. T
克制客岁末,中国广义货币M2到达155万多亿元,是2007年国际金融危急发生前的3.8倍;狭义货币M1则到达48.7万亿元,是2007年的近3.2倍。* @9 Y' K$ w6 e9 V" [1 {! W# \' ]
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规模来看,2007年末约为53万亿,2016年末则到达232万亿,九年翻了4.4倍,膨胀速率惊人。$ p$ i! J: @9 V( x: V. H) t ?5 e
此中,境内本外币贷款由2007年的27.8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末的112万亿元,同期也增长4倍以上。同时,银行的贷款结构发生了庞大厘革,此中房地 产信贷敏捷增长,成为银行业紧张的支柱性业务,其规模由2007年末的4.8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末的26.7万亿元,同期增长近5.6倍;房地产信贷 占全部贷款的比重由2007年的18.3%上升为2016年之后的25%以上。这里还需特殊指出的是:危急后房贷大幅增长中又以2009-2010年和 2015-2016年两个阶段最为突出,前两年分别每年新增2万亿元以上,后两年则分别新增3.6和5.7万亿元,占当年新增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20.9%和25.3%、30%和45.2%以上,这也正是这两个阶段天下房地产市场为何出现暴涨的紧张推动力气。) @ j$ z0 l6 y4 R" j) I1 M( \
4 g4 A* F/ s, o/ P$ G- o8 L4 ]全部以上例举的货币信贷数据均大幅凌驾同期的经济增长率,致使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大幅度进步(即M2与GDP之比),由2007年末的1.51倍快速上升为2016年末的2.08倍,即M2的年末余额是当年GDP总额的二倍多,这在举世大的经济体中早已“一骑绝尘”。
; p8 x( O) u2 ^. _9 n* l9 V
' Q2 g q5 O4 }/ J, n! g( X' ~在这些厘革当中,另有一个庞大的厘革,就是银行投资类资产快速扩大,至2016年末已到达62万亿元,较2007年增长51万亿元。此中,近两年来,由于地 方政府债务置换以及新兴货币政策工具的大量利用,致使银行业投资类业务出现发作式增长,2015和2016年分别新增16万亿元和13.8万亿元,各增长 50.5%和28.5%,也是正常年份新增额的2-3倍。, [! e- ? r7 G o5 F3 Z# l2 c
陪伴着货币名誉以及金融业资产负债表的一连巨额扩张,导致中国的债务率程度快速上升,现已成为外洋媒体谈及中国金融风险的一个紧张隐忧。
6 B! q' a6 c t( v& y
+ h, V7 \' d9 g1 x- f纵览举世金融发展史,任何国家、任何时间发生的金融危急,均为在此之前货币名誉的太过膨胀所为,都有一个货币名誉恒久一连扩张并不绝积累的过程。而一旦引发 资产泡沫化并使通胀压力快速上升,货币名誉扩张也就走到止境,乃至难以为继。随之而来的紧缩性政策,每每又是刺破资产泡沫的紧张外部因素;而资产泡沫一旦 幻灭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并常常成为体系性金融风险的发端。
- N* Q! i9 ~8 I1 Z( V" K! O: s) _) W+ W, A
第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力大肆推进,致使中国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日趋复杂,宏观调控的难度显着加大。
1 Z1 g3 _9 S {, K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一定趋势,也是将来方向,但客观上却使境表里市场联结起来,造成人民币汇率、利率等的影响因素增长,难以自若地发挥调控政策。同时,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在业务结构、资产负债表管理上也面对着亘古未有的复杂局面,管理难度随之加大。
4 O3 m" }" Z& g3 g3 P7 f# F
Z# U7 x9 r, H3 p1 f W( M第三,金融羁系的本事创建,跟不上金融业团体发展的厘革与速率。9 f$ r! a/ _0 |- T/ L0 l& ], v
+ ~- E0 r3 U' T4 d& Y9 `$ i
由于货币名誉一连巨额增长和膨胀,一定反映到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表敏捷扩大,并使业务结构发生庞大厘革。而这种业务、新产物层出不穷 又格式百出,在很洪流平上正是为了躲避调控和规避羁系,即所谓的“羁系套利”。而我们的羁系部门每每跟不上金融机构无穷无尽的创新厘革,羁系本事创建显着 不敷。 N$ D3 }0 t7 g9 `. x; |9 ~; a
9 W% @- C* R& D$ p2 O
第四,移动互联网与通讯技能的飞速发展,使中国的信息化程度大幅进步,发达程度乃至逾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这使政府的管控本事面对严峻的挑衅。
; z' n2 r' s7 g8 A科技渗出到金融业,或金融业利用科技本事,两者的联合发明白一个新的词汇,叫做金融科技(Fintech),金融科技或互联网金融常使金融活动脱离开原有正 规金融的范畴,扩展到社会各行各业并广泛推广利用。最典范的是第三方付出和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还常被一些社会合资活动加以利用,渗出力 超强。最突出的案例,就是近几年闹的沸沸扬扬的泛亚及e租宝等非法集资事故,涉众上百万,高出多个省市,这与互联网出现前的社会合资活动简直无法相比,绝 不可等量齐观。) Y ?6 m% Y/ J2 _: c! m8 t
; y0 q6 I2 Q# P) F) _, P针对金融乱象对人们感官上的影响,我从四个方面加以概括、分析,不肯定全面、深入、正确。限于时间,就讲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品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