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正题前,我们先明确一个根本概念。互联网金融未便是P2P,P2P也未便是网贷。我们许多朋侪将网贷、P2P、互联网金融这几个概念每每肴杂在一起,狭义的将其视为一个概念,因此在沟通中经常出现明确的弊端。
; L: i! r. A5 J0 b
9 i7 P- N% m, u2 F3 C0 M# ^( l' R
' n+ O/ F( S u/ l- b& p. o在我看来,P2P(点对点)是一种业务模式,不范围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且从模式上来说还会衍生出如P2B(Business)、P2C(Company)、P2B(Bank)等概念。而网贷则是比力明确的,特指通过互联网模式举行的借贷活动,包罗直接借贷(雷同LC、拍拍)和通过债权转让方式两种主流,以及从中衍生出的类ETF模式。 ' `* o8 Y3 b3 k- W1 s6 r
5 d% C: z9 F1 v4 G$ V I
3 h3 D8 I& [" A) T1 F( z. V2 w至于互联网金融,其概念则要广阔许多,理论上任何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供给客户的,都可以称为互联网金融,包罗提供直接服务和纯信息中介类的服务。:如互联网借贷(拍拍贷等可以自助申请乞贷的平台)、互联网付出(付出宝、微信付出)、互联网理财(挖财)、互联网股权买卖业务平台(众筹平台)、互联网保险(众安)、互联网金融流派(融360、网贷之家)等等,以致银行提供的互联网银行服务都可算入这个范畴。
5 A: @3 t+ j" q, A: T$ M* x I' _5 n5 y
L ]2 N; ^: ]7 D9 t9 f
近来行业里广泛的声音是遇到了隆冬,什么资产荒、跑路潮,着实紧张针对的只是网贷行业,实质上是对网贷行业前期无序发展的一种自然回应。任何行业,不恭敬根本的商业规律,不管前期过程有多火爆,发展到肯定阶段肯定都会遇到团体性的危急,这一点不会由于加了个“互联网+”的外衣就有所改变。网贷云云,电商、O2O、团购、旅游、游戏、流派、自媒体概莫能外。只是由于我们这些人身在居中,更为关注,以是显得更突出罢了。 ; A. R2 p; ?% B% {& t
; j9 k3 D+ z' S" m
' R$ W8 M V3 p2 R4 X$ T2 @$ R, G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逻辑大概说根本规律。许多人说,互联网金融,本质上照旧金融。早先说这句话的多是传统金融行业出身的人士,包罗一些学院派,这个话被一些互联网出身的朋侪反攻过。而本日,似乎各人越来越认同这句话,不管是什么配景出身的。 ) \9 n' i) j+ y/ ~1 Z' w2 @
. I/ Q% F/ E, N. t2 m e
) s- l% i( z" ?* A0 `1 o6 ~
那么这句话究竟该怎么明确呢?我个人以为,如果从传统做买卖的角度来说,这句话确实是精确的,天经地义。金融作为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着实他自己是在不绝的与时俱进的。真正的金融行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封闭掉队。君不见天下上最智慧的那波人,大多去了华尔街这类的地方,难度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就不如我们寻常大众?
% o1 g9 {% k. X) }7 W+ G5 I; l" u
' q7 F7 Y6 a: \2 `( Q
从现在的现本相况来看,互联网头脑和技能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改造,不停在井井有条的举行着——最少从给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上来说,绝大部门银行都实现了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化。但要靠互联网技能来改变金融的本质,现在来说还为时过早,只能说在局部已经出现一些苗条,许多人也在朝这个方向积极,譬如基于所谓大数据主动化评审的阿里小贷。但现在出现的这些东西都照旧雏形,离真正可大规模商用,尚有一段间隔,大概是三年五年,也大概是十年二十年。而我们现在许多网贷行业的P2P平台,所谓的“互联网+”,与银行相比都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以是说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现在来说是绝对精确的。
. w$ @- h/ e! Q. ?$ u, M L
0 }/ y) f. D" a/ V ( j/ {7 l* R- M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官方表明是资金融通。
$ @* J7 `5 c D9 Q8 [) \0 _
( D# i; @3 t6 a8 z3 J
2 a" x9 O) U1 ]% H笔者非专业金融出身,这里不讨论宏观的大概念,就先以老百姓能明确的“钱生钱”的方式来讨论。对于投资人来说,金融服务就是让我的钱能变动多的钱,无论是债权照旧股权,区别只是风险、回报、活动性、门槛等的区别。而对于融资方来说,不管是以什么来由来举行融资,肯定是我乐意且可以或许为这笔融资所付出的本钱高于融资源钱,逻辑上才气讲得通。说的更直白一点,这个过程必须能产生资金使用代价的“增量”,这个商业逻辑才是创建的。固然,这种增量,不愿定是这笔融资直接带来的(通常指生产策划类贷款),也大概是这笔融资给融资方带来的长处交换间接带来的(通常指斲丧类贷款)。在这个逻辑下,究竟上融资方看中的只是资金量和融资源钱,大概说仅仅是“钱”(股权众筹有所破例,以后有机遇再单独分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门网贷或P2P平台,都热衷于夸大自己的买卖业务规模、资金规模,在运营的时间也每每非常看重ROI(即单位获客本钱所带来的资金量);相对来说不太器重用户的规模和活泼度,更不消提对用户的真实细分定位之类的题目了。 " a! f3 ]+ T0 U
: O* ~3 \+ }2 M; Z+ \1 U A
. s4 u |* s4 |
造成这一征象的缘故原由在于,对网贷平台来说,在融资方付出的融资源钱宁静台给投资人的投资回报根本确定的情况下,资金规模直接决定了平台的毛利润。而从现在行业的现实情况来说,在一个平台的获客本钱短期内无法明显低沉的情况下,有用用户规模越大,意味着运营本钱越高。以是,许多平台都盼望能找到高净值客户,用只管少的总获客本钱,获取尽大概多的资金,从而实现更多的利润。从传统做买卖的角度来说,这个逻辑无可厚非。这也是我跟同业朋侪交换时不停夸大的:“没有利润,就没有活下去的大概;能活下去的,才有资格谈未来”。 另一方面,我们所说的“资产荒”题目,却对上面这个逻辑提出了挑衅。我们都知道,现在绝大部门互联网金融平台(网贷P2P、互联网理财)等,现实资产端对接的都是民间借贷类资产为主,也就是俗称的高利贷。这些乞贷人之以是不通过传统金融机构来融资,肯定是有一些题目大概说隐患的。否则,从本钱上来说,他直接找银行等机构,融资源钱远低于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如许就是我们常说的,P2P行业对接的都是银行不乐意做大概不敢做的次级以致垃圾乞贷客户。
. W3 `9 a" Z3 o9 h* ]7 t: t: [2 q0 N2 J9 _5 {
$ J; }% W" W+ Y$ q+ t0 a5 U
行业的通病,在此不做详述。这内里的症结在于,这些资产业务,要么风险高(大部门企业贷),要么运作本钱(指放贷过程中的时间、人力、财力本钱)高(譬如小微贷)。总之,这类业务要想“低风险高回报”逻辑上是不现实的。 1 f0 N9 ]7 l' r3 T) J$ ]
6 z* K- l; T4 I2 _
3 h5 a7 T3 k1 y/ w3 Z) \$ ^这里引申出一个题目,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高回报高风险,低风险低回报”。要我说,这句话既是真理,也是废话。这句话创建必须有一个条件,即在肯定的情况和资源范畴下。举个简朴的例子,国民老公王思聪的投资渠道肯定比我们这些屌丝们更高端更广泛。因此,对于他来说,年化回报凌驾30%的投资渠道风险还很低是大概存在的,但对于我们这些投资渠道有限的屌丝来说30%的高回报肯定会陪同着高风险。并不是说这个天下上没有相对高回报但同时相对低风险的投资渠道,只是这些渠道我们寻常老百姓享受不到而已。 - M7 H! h% {* w C7 T
7 S& k5 P5 E; K1 I$ B }* k
% W( K T' s7 r% M; a. K
再进一步,有上面所说的“相对高回报但同时相对低风险”的投资渠道的,肯定是把持性的资源,这类资源根本上没有须要通过互联网这种高本钱的方式去融资,他们有的是其他低本钱的融资方式,譬如资管、信托、基金以致小范围的民间借贷等等。先不说给投资人的直接融资源钱,光节省下来的互联网端的IT开发维护、运营推广、品牌宣传、团队薪酬等等本钱,就是一笔可以不消付出的非常大的开销。以是,从纯金融的逻辑——即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寻求更高的利润回报——这个角度来说,不是不存在把持性资源对接的优质资产,而是他们没有动力将这些资产搬到互联网上来分享给广大的屌丝客户——他们做高帅富的买卖就充足了。传统的信托就是范例的例子。 ( ?5 _3 [4 H$ e D4 V! P
7 C! b7 |, B) x; r
1 S9 I1 r+ [- M, ` f x' ~
接下来,我们再思量下互联网与金融的连合。
2 c( Q$ S2 @( M0 [+ ` I0 n+ J8 O; F: g, Q' G s4 w `$ K
7 r$ p# ^9 _6 a2 r根据上面的分析,互联网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而互联网的上风在哪呢?我以为,在于规模化之后的服从提升和本钱低沉。譬如我开发一套体系要花100万,如果我只有1万用户,均匀每个人身上的本钱是100块;但我这个体系如果能有100万人用,则均匀每个人的本钱是1块钱。以是,任何加上互联网后的商业模式,在没有改变其本质的情况下,只有做到充足的规模,才有大概产生最大的边际效益,进而低沉本钱。这是绝大多数采取“互联网技能”的商业模式的乐成之处。譬如各人都说小米怎样怎样,题目是如果小米的用户群基数不敷大,小米的本钱是没法降下来的。
. h. |8 P( C/ e/ g! D. P/ P9 ?% S' u3 U- m8 z
. [- b& r8 {% U c7 I7 X! M4 ?
那么,我们临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没有改变金融本质的情况下,如果无法找到高帅富们才气享受的所谓优质资产(低风险高收益),则互联网金融平台必须做大规模,才有大概产生充足的利润。然后我们发现,回过头来,又转到了金融的本诘问题上。即,我们是否可以或许通过互联网的技能本领,来低沉借贷业务的中央本钱和风险,否则做大规模就是一句空话。譬如,客岁很火热的车贷类平台,叨教哪一家平台的车贷业务不是人力资源麋集型?业务规模扩大肯定带来职员规模线性增长,而职员道德风险用于是与钱干系的“金融”行业最大的风险所在。
/ _8 f0 F) P! W0 p/ X/ v+ d1 c: J8 h1 g6 _8 [
* w' i9 }5 ?% v; V$ d从上述分析来说,对接传统民间借贷业务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就是个死胡同。固然,有朋侪会说,那我不自己直接策划资产端业务,而是通过债权互助等方式,间接来做。这个思绪逻辑上看起来可行,但现实上利用难度很大。如果人家有优质资产,为什么肯定要跟你互助呢?间接得到的资产,怎样确保其风险可控? . \) s4 f. L4 y. N/ ?3 i& U
* q# i/ q# P0 p0 K0 {( a7 { t7 o) i
1 A$ b! b! u* ?3 Q; W' f以是许多平台做到肯定阶段,要么是后劲不敷,要么就是单笔越做越大(譬如红岭)。这种模式风险怎样,我们这里就不讨论了,见仁见智。说来说去,走到了死胡同。缘故原由安在?由于各人从金融的根本逻辑出发,只思量了“钱”,以是肯定是个死胡同。 8 e4 n h9 @- C6 N! Y$ D. R
; l0 _+ Y; x3 Q# u! N6 ~: {* J
9 l1 v+ d* R' M# q2 e" d下面我们聊聊真正的互联网头脑,互联网头脑和传统商业头脑(金融行业属于传统商业的范例)的最大区别在于,看中的不是当前代价,而是未来代价,大概说,互联网头脑是人本头脑;传统商业的头脑是钱本头脑。传统商业夸大利润,夸大现金流,都是跟钱干系。而互联网头脑,更多夸大用户规模、用户粘性、活泼度等,看中的是用户未来的。那么,当我们用真正的互联网的头脑来对待互联网金融这个事变的时间,思绪就能解开了。赢利不是唯一目标,在包管肯定利润的条件下,做大用户规模和粘性,靠用户的未来代价实现平台的增值——这才是我明确的,最公道的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 c, D- y$ ~7 r* }* N% _4 ?/ A& T; Q4 n
* q7 F0 Q9 ~+ B( H
各人谈到互联网,很自然的就会说到一个词“估值”。互联网头脑下的估值逻辑,紧张看的是未来,根本是用户规模、粘性、单个用户的代价潜力等等。紧张是基于未来的估值方法。而传统企业的估值,紧张是基于当前的利润程度,是基于已往和现在的估值方法。既然互联网金融自己没有离开金融的本质,那么我以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估值,就必须两者分身。
( [. k0 A; A9 x! f9 c& _( W- r* b* v& Y9 }1 T( e; c
' y( n" v V, G$ v* ?: E8 `, s现在对互金行业举行投资的机构,如VC也好、上市企业并购也罢,都越来越看重平台的利润程度,缘故原由也在于此,应该说整个行业在渐渐的回归理性。这种趋势,恰好印证了我前面的结论,即做互联网金融平台,既要有肯定的利润程度,至少能自尊盈亏,又必须有肯定的用户规模和粘性,以及显着的用户增长趋势。这内里就可以答复我前面说的谁人假设,即本来提供给高富帅的把持性优质资产,来对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逻辑。说白了,你得告诉机构投资人,他投给你的钱,不是用来填坑的,而是用来继续发展的,机构也不是傻子,谁乐意来做接盘侠呢?
: n0 m# T, [# q# ` h/ A9 U
% S- f2 l1 N) a: C
2 K9 [0 j H3 g( x5 _说到这里,插句题外话。互金行业浮躁的一个紧张缘故原由,也是被各种所谓风投炒作的。这内里,卖弄的信息占的比重绝对不少,详细的我就不点名了。至于说1000万的风投,对外宣传成3000万这种,大概直接人民币变美金的,已经算很有道德的了,只是夸大金额,没有假造变乱,这个题目不睁开。我要说的是,对于行业的从业者,肯定要清楚的认识这内里的情况,得到风投不代表平台的首创团队可以套现;也不要被市场上的假象所迷惑,别人拿的再多,跟你没有一毛钱关系。 9 K+ A- e* F% ]+ Y$ T4 m& ?. u- p
- M* j9 x+ h- @0 G
2 ?0 k x3 U* G K6 t
回到正题,我们前面说了,互金平台须要在保持正常利润程度的条件下,去做大用户规模和粘性。对于把握这些把持资源的人或机构来说,如果将资产对接到互联网平台,在短期内是会增长他的融资源钱。这紧张体现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本钱,包罗IT、运营推广、品宣、职员等等,但如果他自己的利润去掉风险后,还足以覆盖这部门本钱,则其自己是可以红利的,大概说在肯定规模后是可以实现自尊盈亏以致红利的。如许的平台,才有资格去奢望靠互联网的用户带来的估值,进而实现股权增值,平台的首创团队,要实现所谓财政自由,才有大概的根本。
6 F, l1 u6 t1 S3 O$ Y
8 a* H: u: B, d
" m6 {8 w% L! n" t- N' X& b/ J- j本质上,也就是为互联网的远期回报,舍弃金融端当前的部门利润,这是我明确的公道的互联网金融资产端的逻辑。也就是从“人”和“钱”的差别角度来对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商业逻辑。 " p. t) N7 @1 n" R8 B3 @$ s# {
/ E' R: n2 ~6 a 9 V. o6 C3 O- L3 i/ E
那么详细有哪些是所谓的只有高帅富才气得到的把持性优质资产呢? / Q. X! T& A# p* }
, W2 ^4 ~' J" `- p/ P
3 ]/ }/ ~- n4 p! |
我个人以为,照旧得依照“相对低风险+相对高回报”的原则去判断,现在,就我所知的,大概有这么几类,也算是给各位遇到了资产荒的朋侪一些参考。 9 W a8 \4 q/ g" Q" S7 U# x# ]: H9 G
$ _- ^# q1 ^3 F% w/ O
第一类是基于核心企业资源的供应链金融,发起方必须是供应链中具有绝对统治职位的核心企业。只有他们才气通过掌控上卑鄙资源,来控制风险,同时这类企业每每是产业中利润率最高的企业,要让出利润给互联网的屌丝,必须他们自己认同。
* h1 ]# P, E% C( K- o
% M9 C' H% f, \* a$ l- Z 6 k3 l _; `" K, S
第二类是基于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即将银行的不良打包后,以肯定的扣头代价收购,然后转让。银行的不良,大概已经形成的坏账,并不意味这这些资产就毫无代价了,只要有充足专业的本领对这些资产举行评估,然后以一个公道的代价打折收购。这类资产的利润率照旧非常可观的,这类业务,须要非常强的专业本领,以及与银行非常精密的互助关系,属于范例的把持资源。 + Y* m0 t w8 ~
( k' [& c5 U$ p J * y. d* w6 Y0 ?1 {. O" G+ d
第三类是基于特定场景的斲丧金融。发起方跟供应链金融雷同,肯定是对这个斲丧场景有充足控制力的机构,斲丧金融跟前面的资产类业务略有区别。斲丧金融的利润着实不是完全来自借贷,而是泉源于增长斲丧后给企业自己带来的超额收入。譬如,苹果公司,如果开展对苹果手机的分期斲丧贷款,假设每台手机的利润率是30%,开展斲丧贷后能增长50%的销量,则便是苹果增长了15%的利润,如许即便有5-10的坏账,从理论上来说可以覆盖,固然详细的帐不是这么算的。我只是举个简朴的例子,究竟上斲丧金融做的乐成的,每每都是通过贩卖产物自己的利润空间来红利。 # o& P, z' s, j& X8 z1 T
9 c6 M, F! i* _ o' \" u: I
' O" C1 W1 T$ T5 ]. z
基于场景的斲丧金融跟其他也差别之处还在于他自己就有很强的用户获取和留存本领,直接可以说用户的故事。乞贷人和投资人可以相互转化,从这个角度来说:(1)不能精良的相互转化的斲丧金融没有远景;(2)现金类的斲丧金融没有远景——由于赚不了斲丧自己的利润;(3)没有把握核心斲丧场景的斲丧金融,也没有前程,由于其他机构很轻易模拟。譬如3C数码装备的分期,一样寻常机构很难跟阿里、京东来直接对抗,而阿里京东,也干不外苹果。如果苹果自己乐意来做斲丧金融的话。在美国苹果做了分期,在中国没有,斲丧金融先说到这。
k" Y, d" K a' P* E" G; a
' q. b3 ]* `- w ? h# t + `; z- e! m0 `! R
业务固然是商业银行最紧张的业务,但成熟的商业银行有3000多种业务,绝大部门,寻常老百姓是不清楚的。但不意味着这内里没有机遇,譬如单子、光荣证、保函等等。内保外贷国际商业配景下的光荣证应用,单子的循环贴现,这些都是大概存在的业务模式。这些也是范例的把持资源,长处是风险相对较低,利润却并不低,说白了就是钻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空子。缺点是规模难以做得特殊大(固然,对一个互金平台来说,充足了),且要互联网阳光化运作,须要做许多额外的工作。这类业务一个范例的例子就是本年上半年很火热的股票配资。现实上是钻银行信托资金、券商买卖业务通道(HOMS体系)的空子。不思量政策风险,配资业务自己的风险相对传统借贷类业务算是很低的,利润特殊是做夹层之后的利润,也是很客观的。
; v0 P2 q) d$ k# A U
4 y; c% n/ h: g" ~; C3 Q2 ~
1 w- _% O* F: L! _/ e. a/ G" v以上四类,是我以为比力可行的资产端,确实如某些朋侪所说,这些都是须要把持资源才气做的。如果没有门槛,就意味着很轻易被模拟复制,配资就是这么被搞死的。以是,照旧我前面说的,互联网金融的逻辑,必须是把握了把持性资源的优质资产端(包管了“钱”),在看重互联网的未来发展(盼望在“人”)的条件下,舍弃短期长处,寻求恒久长处。如许才大概成为真正做到肯定规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固然,不是说小打小闹不可。小打小闹的平台,就先看重“钱”,确保利润的情况下,在用户粘性上下功夫;即便做不大规模,也要先确保肯定的红利程度和已有用户的忠诚度,等待市场的机遇——紧张是指被大佬(BAT之类的)收购。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只是这条路被动一点,对平台管理职员的本领素质要求也非常高,要控制好运营效果和本钱以及风险之间的关系,以致比做一个大平台更高——由于现在平台的竞争同质化太严肃,所谓维护用户忠诚度这个话题提及来简朴,做起来根本很难。 3 L/ A. s' B$ H, v8 n! n
: k% n' c9 l! f8 z. r
" r# o C J3 j" A: q0 a/ w末了,说一下我对互金未来的见解,我以为,如果一个需求,对绝大部门老百姓来说,都是连续的刚需,则这个需求很大概成为一个互联网的入口级应用。譬如从信息化这个刚需,引出来IT界的第一个大佬:微软。然后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期间的苹果、谷歌(安卓),国内的小米华为夺取的也是这个入口。从信息获取的这个刚需,引出了早期的流派网站巨头(雅虎、新浪、搜狐、网易),然后发展到搜索引擎出现了谷歌、百度。外交类的刚需,导致了QQ、facebook的产生,移动互联网期间又出现了Twitter、微信等等。PS:外交跟信息获取已经很难严格区分了,特殊是在中国。购物类需求诞生了亚马逊、阿里系等等。而金融,则大概是下一个互联网的入口级应用场景。由于险些全部人,都会连续有金融类的需求存在,不管是投资理财照旧融资借贷,以及付出结算。但我们一样寻常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现在还根本上只是在被动的满意用户投资理财的需求。大概还没故意识到这会是下一个互联网的发作点所在——其他范畴巨头已定,而互金行业现在来说尚有肯定机遇。这点上,马云看得很明确。以是他将付出宝剥离后组建了蚂蚁金服,构建完备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本质上就是为了夺取下一个入口。现在看,他比我们领先了非常多,但行业大局还未定,我们其他人未必没有机遇,哪怕是被阿里这些大佬并购的机遇,也照旧存在的。 ; X9 W h# |/ ?) `. q
! Y, x; @3 x2 p; d' J1 G! k 7 `1 T1 ]" H; M. N
以是,互金人务必清楚自己未来的代价在哪,朝这个方向去积极,大概能早日实现我们的人生和奇迹寻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