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永世只是锦上添花,从来不是济困解危# Y5 t L+ ^. ^$ J. s& a
$ H$ ]" b, N5 Z. T
当互联网进入了每一个人的生存,很多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此中,金融的改变是日新月异的。已往在业务部散户大厅,一群市民的围观到本日各人都在家里用炒股软件利用股票买卖业务。已往排长队去银行,本日在网上银行买卖业务,互联网简直改变了很多金融方面的生存。
" F y0 w% N& s* t* l& [' H' B: V# R( q$ C
同样,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也将他们的眼光放到了互联网的平台之上。基金公司对于互联网的渴望,我信赖远远高出了银行和证券公司。由于银行和证券公司控制了线下渠道(银行网点和券商业务部)。因此,基金公司不绝等候通过互联网影响他们的品牌,贩售他们的产物。中国有3亿股民,而银行储户更加多,基金账户天下加起来却只有4000万左右。基金公司窥视这个市场是天然而然的事变。) C7 ]/ e( u2 \& P# }; p5 ?
_# o2 }; q9 y) ~
而在宣传方面,无论广告,照旧创意,这些基金公司做的功夫不可谓不多,根本上,市面上全部的互联网营销本事,比如互动、微影戏、病毒视频全部都用上了。但是这些广告即便创意十足,但是末了的效果却通常事与愿违,既不能提升基金公司的品牌着名度,又不能影响到产物的贩卖。从某种程度上,基金公司的那些创意广告,通常是两种效果,一种是无效果,这是基金公司创意广告的广泛形态。一种是反效果,引人吐槽,陵犯本体态象。至于动员产物销量,那就是呵呵了……那么市面上的基金公司广告又是怎样呢?) {$ C( c" |% P: W' r6 `% a
9 U. z s: \+ g# p/ F% N槽点满满的基金公司创意广告
0 f1 W& n# ]' B; }" O. }9 K* P. w; O& j2 ?) V3 e' `
和银行的中规中矩,以及证券公司对制作广告的不关注相比。基金公司对于广告制作以及覆盖面非常的大。这么说吧,现在FMCG(快消品)广告接纳的全部广告形式,尤其是互联网广告,基金公司用的非常的多。微影戏,病毒视频乃至参加了这些基金公司自以为“满意”的创意,笔者见过的基金公司创意广告有哪些呢?0 ~6 N. D ?4 g7 i! U+ ?$ S6 O/ i: y
% O* j K& M3 n
1、富国基金《李逾越》,是逾越照旧自high7 }0 p. ?1 f; ]+ m/ c; E* c' ~
; |* c! E0 _ {. m笔者见过比力有创意的基金微影戏是富国基金的《李逾越》系列,用逾越,以及各种的殊效论述富国基金的品牌内在,从广告的术语来说,这种广告可谓低调、奢华、有内在。单从制作来说,简直是一篇宣传基金公司品牌的一则广告。但是,如许的一篇广告,对于受众又是怎样,我怕很多受众对于这篇广告肯定是没有任何爱好,即便富国基金的品牌真正的低调、奢华、有内在。但是这则微影戏却没有接大众的地气。只能成为基金公司自己自high的产物。9 d3 B$ ^# M* E
0 q: c; o7 I6 v# ~- {) t' B2、海富通之《沈万三》,微影戏做成危急公关7 `, u, i0 y- l c2 ~, t( U
0 m8 N0 e! @# i2 S: V% Y5 ^
如果说《李逾越》还算低调奢华有内在,只是和受众有些“摆脱”之外,是一则效果险些为0的广告的话。那么海富通基金曾经为他们的货币基金品牌打造的微影戏《沈万三之生财秘笈》,则是一部将微影戏做成危急公关的奇葩广告。微影戏中的沈万三,玩起了穿越,奔到了明朝,又回到了现在,然后通过买货币基金攒钱,成功泡妞。言语中恶搞无数,相比基金公司自己也想通过如许的一则微影戏,叫醒受众对于货币基金的认识,效果这则微影戏不但没有引起受众的关注,还得罪了不少购买海富通基金产物的资深基民。不但吐槽这则微影戏内容相当的二,乃至都引发媒体放了负面报道。真正的成为了一则“反效果”的广告。" h: g+ A0 |4 Z% o
0 T7 M$ G6 f5 Q0 [; [
3、汇添富之玉人播报,赚眼球照旧现眼6 Y6 M6 H' K2 S x3 U
* ]6 s" A' @% |* @; m固然,这种槽点满满的广告,并不但海富通一家这么干。雷同的广告还真不少。汇添富基金为了推广他们的产物,也是用了不少赚眼球的方式来推广他们的品牌。尤其是玉人播报这一则,靠一堆漂亮的模特,用美色战术来吸引公众对于产物的关注,于是玉人播报,每天播报收益就这么产生了。固然,美色战术照旧赚到了眼球,置于进步销量,我这里就给一段数据。自2013年7月份玉人播报的播报收益的变革分别是:3.985%、3.918%、3.918%、3.809%、 3.715%、3.711%、3.571%、3.567%、3.582%、3.576%,真的是一天比一天低。而如果你作为基金,你会看到这些玉人来买基金吗?我信赖,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不会”。- G6 q& R" p, X7 ?: `
9 ^1 b; w3 e! A( Z* |
根源,在互联网期间,品宣到底对谁说?
2 o. r7 e2 Q. c4 S0 @. C6 E& `5 Y
4 p; E) n2 u' p8 L B纵观基金公司这些拍脑袋的创意,根本相沿了FMCG(快消品)的营销战术,通过创意来展示基金公司的品牌与产物。但是通常事与愿违。毕竟基金不是快消品,前者受众比力局促。而后者在各地的超市内里随处可见。在中国这个对于基金产物市场认知度比力低的地方,一味的接纳FMCG的品牌推广模式,通常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效果。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怎样产生,不但要从受众,也要从金融自身举行分析。
9 o! c9 e4 @. W# y0 Y9 k# x6 _7 z( F
3 N L D" ]5 }& {( E# v( s从互联网的流量角度中明白,现在互联网的受众有哪些人?细分不至于,通过大抵的二八定律举行分别的话。在互联网中活泼的那批受众,此中20%是资深、专业的投资者,这批投资者在投资一款产物的时间,留意财务报表,留意业绩,也留意盘口和走势,更留意消息资讯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这批专业的投资者通常会集于新浪财经、和讯、东方财产这些资讯类网站中。我们通常将这批人称之为“粉丝”。
: s8 t! p* i1 I+ K4 Y+ t9 [4 {
7 A8 b/ g/ A, E& I- P! m这些人是骨灰级的投资者,他们有自我的判断本事,如果对他们说基金是什么,他们也应该有所明白。真要购置基金产物,他们也会关注基金产物的过往业绩,这些受众不必要对他们举行培训,由于他们自己就有专业投资者的素养。同时,这些人的资金投入量较大,抗风险的本事也强。至于让这些人看广告来买基金,那就别想了,他们是不会由于广告创意而买单的。7 D4 h3 R0 y# ~1 j L8 p. A% s9 f
% [8 M8 C) O% l3 l剩下的80%是互联网才是互联网的真正主流人群,收入低,抗风险本事差,对投资完全的小白状态。他们活泼在互联网各种平台上,互联网三巨头的三个大平台,都可以看到这些人的身影。用百度搜刮感爱好的信息,通过淘宝探求自制的衣服,每天用QQ谈天。细分的话,有的有玩网游,有的有打游戏,有的看漫画,有的在豆瓣小资,他们都有网络付费的风俗,但是如许的人对于基金的认知度?根本=0。这批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屌丝”。( Q/ n% z# Z+ _. C) X# j
% C8 _2 R, d; r' i
屌丝对基金产物没有任何概念,而股票的风险又相当的畏惧。但是对这批对基金产物认知度险些为0的屌丝宣传基金品牌形象,那根本是杯水车薪,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这就是基金创意广告的范围,互联网中20%的“粉丝”不会为广告而买单,而占主流的80%的“屌丝”看这些创意广告却明白不能,效果=0也就显而易见。/ v: R6 i' j* b& _! s2 [9 J
% k$ G. T0 s" a
而从基金产物自己来说,基金自己是看中收益的产物,而金融在大众的形象中是一种严谨的形象。一味的寻求眼球效应,制作这种博眼球的广告。只怕末了没有吸引到屌丝(由于屌丝自己对基金产物明白不了),却末了得罪了粉丝(粉丝会受不了各种金融类的恶搞),起到反作用的效果。+ l7 o) W) M, H5 y/ J
3 _2 Q T( B! F, r3 m互联网金融营销:拒绝浮夸,回归本质、从简化自己开始( }- Y! H8 E+ k7 f7 G# t2 Y' ~
% _+ g* Z+ r6 e) B2 o
2007年,固然那年的基金产物贩卖极火,但笔者并不以为那是公众对基金产物的承认。那更多是在大牛市配景之下,大量公众对于高收益基金产物的一种逐利的过程。而公众对于基金的认知程度怎样,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认知程度照旧相当的低的。而今在大熊市的状态下,很多买基金亏损的人对基金的差评,也影响了基金公司自己的形象。
# o2 @: H; G+ d- N0 e4 b2 w, q$ A _( t& x% d* E. X
但是互联网金融,大概可以或许改变这一情况。在现在热议的互联网金融,是现在比力热火的一个话题。互联网金融,自己就是以互联网的头脑做金融,而并非传统金融的那种生硬,更不是基金公司那些不接地气,且没有效果的创意广告。
2 D4 P$ l" ^# C+ B% ~1 K: |* `% w. D0 } w
现在,互联网的头脑是哪些,是产物与流量的头脑。互联网的受众的情况,决定了基金的产物设置,以及内容宣传的变化,而不是已往那种固我的创意宣传。而互联网头脑下,金融营销的改变应该在那里?% w/ R8 o5 l4 _1 } b" ?* X& a) P
6 P$ D' E( P! u
互联网头脑之屌丝头脑:简化自己,让屌丝能明白
- D& j4 I; }$ `! C3 X) C& L/ I; W' A* Y6 `
毕竟,在互联网平台上面,拥有20%的粉丝和80%的屌丝。20%的粉丝已经完全明白了金融产物,给他们宣传基金产物,完全就是班门弄斧。而剩下的80%的屌丝,固然从个体的角度来说,他们的金额投入量少,但是钱少却架不住人多。6 l( W& Q5 i; G& P1 G
0 r1 a0 e5 o$ j4 ]" C+ R* C; a如果说屌丝群体对于金融产物是不是真正的小白状态,我个人以为这种明白是不对的。固然没有粉丝们的金融属性强,但是屌丝们最少对于股票、银行理财这些金融产物有一个开端的概念。股票有风险,他们照旧有概念的,至于敢买不敢买,那是别的一回事,属于抗风险本事的范畴,而不是对金融产物明白的范畴了。但是,对于基金产物,屌丝却完全明白不能,这种状态,只能归咎于基金公司自己将产物处理的过于复杂。
6 a4 X9 t" s& x; a6 w) f) U3 X9 ]7 [
+ [& q: _( t; f' H+ z& E1 i现在的基金产物设置是从屌丝受众的角度来说,可以说黑白常的复杂。有权益类产物,有固定收益产物。有股票型基金、有债券型基金、有货币型基金,有指数型基金,另有混淆型基金,混淆型基金内里还要分成偏股基,偏债基,等等。这么多范例的基金,一股脑的放到屌丝受众的眼前,那些对基金产物明白不能的屌丝们天然会望而却步。平凡的股民看到这么多基金产物都会头痛,更何况比平凡股民金融属性更差的屌丝群体呢?
4 k( F7 G& u+ f/ A |
9 \: O* r% l( B9 s/ y别的,基金的换算比股票还要繁琐,也导致了屌丝群体更留意的可预期的收益,这也是一件相当贫苦的事变。因此针对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期间的全新互联网体验,简化原有的宣传,通过简单的方式,让屌丝们对于基金产物有一个大抵的概念,就比如股票涨跌有风险一样。这才是基金产物推广的一个关键。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起到了一个投资者辅导的开端工作。
0 E) x4 p! `: z: Y8 R' f3 c! n8 t3 Q
互联网头脑之产物头脑:逐级推广,渐渐提升,用体验去明白
' y: v! L0 @6 I
6 W8 `% ~4 i0 `4 F/ Y1 J究竟上,基金产物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上风,那就是品类的齐备。不但门槛低(大部分基金产物1000元起购,货币基金100元起购),而且既有固定收益类产物这样的低风险产物,也有权益类产物如许的高风险产物,可以或许面临各种差异的受众(20%的粉丝和80%的屌丝)。尤其针对屌丝的产物中,对比银行的活期,定期和理财。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及短期理财债基具有收益率更高,门槛更低(银行理财产物5万元起购,而短期理财债基1000元起购)。面临以收益为王的金融理财产物市场中,基金公司有着独特的上风。
/ _+ [. G5 z6 |' H4 n; u4 [2 c G3 ^) x# B" q9 m; F
因此,针对80%屌丝受众为主的互联网平台中以针对性的对货币型基金、短期理财式债基如许的低风险,相对于银行活期和定期收益高的产物举行针对性的流传。让占主体的80%的屌丝群体通过切身的购买,体验产物的收益率。比做任何一个基金营销广告,比做眼花缭乱的创意,更为紧张。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余额宝。固然余额宝让互联网的大众相识的货币基金这一举动是偶然而为。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互联网头脑的体验,通过低风险、低门槛的货币基金产物,起到了最屌丝受众的最低级的投资者辅导工作。
4 l4 H+ o: ~. v: F" m4 N# w& V$ G( p- R$ l" T& M& @( h
固然,基金公司的天赋缺陷,比如没有银行网点和券商业务部如许的线下渠道,让基金公司无法要做到银行和券商的规模,但是互联网期间办理了人和空间的题目,让渠道更为多样化,但是在思绪上依然是老套路模式举行的话,那么互联网金融,只是基金公司这次赶潮流过程中的过眼云烟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