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进军证券业从年初叫到年末,却没有任何一家有实质盼望。一方面是由于干系的框架制度尚未出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一些互联网企业尚未完全想清晰自己的脚色:是以搅局者身份参加,还是以相助者的姿态进军。
: |. |- w& J9 v" I+ a1 f5 T% @. A& I% w& U( B$ {2 K
如果饰演搅局者,互联网企业率先辈入的业务毫无疑问是证券署理生意业务业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经纪业务。这个业务不但门槛低,收入也相对有包管。
$ r% `, V w, q; q! U7 {$ u# q$ {# }5 X- |1 W1 \4 G' ]1 Z# x
一则来自证监会的消息给出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上周五,证监会初次公开支持投资者索赔由生意业务体系故障带来的丧失。7 r$ W& |9 ?" Z
( _6 W# X8 g# V; M
故意进军证券业经纪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不得不衡量利弊得失:一是能否开发出安若泰山的生意业务体系;二是万一发生生意业务体系故障,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丧失时,自有资金能否偿付。4 l' L/ x% y% Y) r" l& ~$ ^
& e8 D/ D; v% h- F3 B9 H6 |4 A
仅仅这两个月,高盛出现生意业务体系故障,错误地向纽约泛欧生意业务所团体等3家生意业务所发出数千份期权合约生意业务指令;国元证券(000728,股吧)的一些客户也出现无法生意业务征象。包管生意业务体系通畅确实是个困难,对于已运行生意业务体系几十年的证券公司尚且云云,更况且是新进入此范畴的互联网企业。
% o, N; K2 V% @$ V! P, f/ P* h8 K, b6 V9 t
一旦涉及赔偿,每年收入几十亿美元的高盛能赔得起,拥有几十亿元到上百亿元净资源的国内证券公司能负担,而有这种资源的互联网企业恐怕屈指可数。更深条理的题目是:即便能负担得起,这是否值得?; [' g. E& u8 X3 y/ v* J
+ N e' q; g8 k. w, r
如今我国证券行业每年的经纪业务收入约700亿元,此中公募基金分仓收入约80亿元,股基佣金费率约为0.8‰。貌似收入不菲,而为取得700亿元收入而去大量铺设网点和人力,是网络公司不愿做的。那采取代价战行不可?看似是最佳选择,但也很难实现。
: [& k6 j7 O; W/ [$ u0 i
6 G" [4 H# _9 e抛开证券业协会的行业自律政策,单纯思量经济效益,如果连两所一司和背景生意业务体系产生的0.3‰资本都免去,按照如今的股票成交量,每年资本凌驾200亿元,即便仅是非常之一,已让不少互联网企业不堪重负。 A) g r0 s& f8 H. f
& a- ]3 d7 M% @) G" n
如果只收取0.3‰的资本价,效果又会怎样?绝大多数公募基金、阳光私募等机构显然不会由于资本而选择互联网企业,毕竟有着股东关系和对券商研究所的依靠。对于大多数资金量在百万元以上的客户影响也不大,由于他们原来就已是0.3‰的佣金费率。, Z1 u: D* A8 g, X8 q# u1 z
: \3 C1 n- C M/ A% a
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少数资产在50万元~100万元的客户,以及绝大多数50万元以下的客户。这部分客户根本得不到证券公司的研究所和投资顾问的服务,且这部分客户由于生意业务频仍对资本较为敏感。
# F, } i$ `3 b v5 I$ \
* c# T% s) W7 ]0 k3 T但是,若互联网企业以薄利多销之法放肆扩张,证券公司显然不会坐以待毙,佣金费率跟随下跌是大概率变乱。届时,在中国证券经纪业务范畴,一个互联网企业微利死撑,证券公司昏暗谋划和投资者生意业务资本大幅降落的局面将出现。
% {! X6 J' G3 B7 g: ]5 X/ Y. w) f! N. ~
然而,如果互联网企业一开始就采取相助者的姿态进入证券范畴,效果大概大不类似。
2 p# }( z; U1 ]' \8 ~2 e3 Q" A5 W& t- P( x9 y' H8 s7 W" }4 P' \
在证券经纪范畴,互联网企业和证券公司开展股权相助,通过设立证券子公司情势,充实使用证券公司的品牌和互联网企业的渠道,并自发服从证券业协会的自律政策。不但可以资源共享,而且可以制止恶性的代价战。4 y! s' |: I9 K) t$ A0 J
5 @; }# o( o6 e3 k! q在资产管理范畴,互联网企业和证券公司之间的相助情势要宽泛得多,既可以采取各自独立的战略协议相助,也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的股权相助。互联网企业不但拥有贩卖的渠道资源,在大数据期间,还可以为证券公司的产物开发和营销提供精准的需求分析和直达客户的本领。而证券公司则可以充实使用深耕多年的资管资源和品牌上风。云云一来,多赢局面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