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linsan 发表于 2024-10-31 08:33:40

照亮困难群众前行路━济宁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这些钱对我们家来说就是‘及时雨’啊!”近日,拿到临时救助金的微山县昭阳街道张某某高兴地说。张某某的儿子张某豪被确诊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需进行骨髓移植,所需花费数额较大,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昭阳街道民政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入户调查,并将其情况上报微山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快速启动临时救助,开辟“救急难”绿色通道,当天便将1.1万元临时救助金送到了张某某手里。不仅如此,县民政局还为张某某一家办理了低保,每月可领取低保金2380元,同时发动社会力量为其募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近年来,济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财力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不断完善保基本、兜底线的社会救助制度,逐年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稳步提升救助保障水平,切实兜牢了基本民生底线。“十四五”以来,济宁市4次提高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连年保持较大增幅。其中,城市低保标准增幅38.1%,农村低保标准增幅51.9%;城市特困基本生活标准增幅38.2%;农村特困基本生活标准增幅52%;特困人员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照护标准分别提高21%、21%和24.1%。
●2023年,济宁市建立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坚持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将城乡低保标准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挂钩,特困人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与低保标准挂钩联动,确保救助保障标准既能兜牢兜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又与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今年,济宁市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实现再提升。其中,城市低保标准、特困标准较上年提高7.5%,农村低保标准、特困标准较上年提高9.5%,孤困儿童生活保障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较上年提高7.5%。救助保障标准的逐年提高,对困难群众而言无疑是“雪中炭”。如何让“雪中炭”能及时到位、更温暖人心?济宁市在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上从未停歇。为确保救助资金精准发放到每一位困难群众手中,济宁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在特困人员供养方面,根据特困人员的自理能力,将其分为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三档,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照料护理补贴。在孤困儿童群体保障方面,提高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的基本生活标准,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和“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为孤困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帮助。据统计,2024年,济宁市共保障孤困儿童7847人,为1000名困难儿童圆梦微心愿,5575名孤困儿童免费享受政府购买的“护佑健康”重疾险。
●不仅如此,济宁市还在2021年创新打造了“济时救”社会救助品牌,建立了“主动告知、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即时救助、跟踪转介”的闭环救助新模式,社会救助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在这一过程中,济宁市民政部门坚持“大数据”比对和“铁脚板”入户两手抓,对困难群众进行精准识别与动态监测,确保救助资源能够及时、准确地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建立“困难群众救助·主动申报日”制度,对申请能力不足的特殊困难群体,将每月10号作为“困难群众救助·主动申报日”,今年以来,村(社区)为困难群众帮办代办救助申请3400余次。设立“济时救”品牌特别响应救助基金,按照11个县(市、区)不低于30万元、3个功能区不低于8万元、乡镇(街道)不低于10万元的基金年度设立标准进行分级筹集,截至目前,该基金已分级共筹集资金超过2000万元,为众多急难救助对象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性和公信力,今年济宁市还创新推出经办人员和服务对象“双承诺”制度,要求经办人员和服务对象双方均作出承诺,制度实施后,济宁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以任城区为例,该区自实施“双承诺”制度以来,共签订承诺书数千份,涉及救助对象数千人,有效遏制了虚假申报和骗保现象的发生,保障了救助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最大程度地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感受党委、政府的关怀温暖。如今在济宁,社会救助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向更高质量、更精准化的方向迈进。
[来源:济宁民政]

miminihao 发表于 2024-10-31 08:34:39

政策解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照亮困难群众前行路━济宁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兜牢民生保障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