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科云链:区块链将在司法存证、智能立案、跨部门数据共享等领域
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口,如何持续深化应用,更好地将技术融入到实践一直是各方探索的重要方向。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发布《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设定到2025年关于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总目标:建成人民法院与社会各行各业互通共享的区块链联盟,实现与工商、金融、征信等多个领域跨链信息共享和协同,司法区块链跨链联盟融入经济社会运行体系,“助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数字中国和诚信中国建设,形成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区块链司法领域应用模式,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防范金融风险,解决数字经济痛点
随着金融市场成熟度日益提高,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一直是各方关注重点。
本次《意见》在区块链司法应用服务风险防范化解方面,也提出了对各级人民法院区块链平台的具体建设要求。
《意见》表示,最高法将通过构建与金融机构区块链平台的跨链协同应用机制,支持对金融贷款合同、信用卡等审批、履行、违约过程信息的查询核验和智能合约处置,更好地服务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从而达到服务经济社会治理的效果。
北京信任度科技CEO、最高法司法链特聘专家马臣云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合同、数字金融、互联网知识产权、数字资产等数字化交易等带来的电子数据呈海量增长,小微互联网纠纷案件也居高不下,证据越来越多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出现,面临确权难、取证难、认定难、追溯难、维权难的挑战。小微互联网纠纷案件呈现出批量化、小额、分散、案件量巨大的特点,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司法服务面临的“人少案多”的矛盾。
马臣云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比如,在对外赋能治理上,由法院牵头并联合公证处、司法鉴定所、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等单位,组建司法联盟链,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事前证据保全,法院输出证据规则,可以规范金融、知识产权等行业行为,提升审判效率,从而解决传统司法服务模式下,电子证据存证难、取证难、认定难、追溯难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事前低成本存证,遇到纠纷时快速举证,降低维权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司法维权效率。
公开资料显示,天平链是由北京互联网法院主导,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任度科技公司等共建的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目前由司法机构、互联网平台、金融、国企央企、科技公司等主体,参与组建生态。自2018年上线运营至今,天平链已拥有区块链节点23个,完成互联网金融、版权、著作权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上链电子数据超过1.2亿条,跨链存证数据量已达数十亿条,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涉及案件2500多件。
利用区块链联盟互信服务经济社会治理
征信体系是金融经济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注意到,本次《意见》同样对人民法院区块链司法应用如何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意见要求。
具体来看,最高法将通过支持数据开发利用,推进构建与数据权属、数据交易、金融机构、相关政府部门等区块链平台跨链协同应用机制,支持营商环境优化、数据开发利用、金融信息流转应用、企业破产重组、征信体系建设等。
在如何挖掘区块链互通联动潜力方面,最高法指出,要提高跨部门协同执行能力。“针对被执行人财产查控、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等需求,构建人民法院与行政执法、不动产登记、金融证券保险机构、联合信用惩戒等单位的跨链协同应用,建立自动化执行查控和信用惩戒模式,提高协同执行工作效率。”
司法区块链应用在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地方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实践,当时法院首次在案件审理中确认了经区块链存证的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随后在2018年9月,最高法发布《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从法律层面正式肯定了区块链电子存证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现如今,区块链已逐步应用到司法领域的诸多环节,在司法存证、智能立案、跨部门数据共享等领域发挥巨大价值,并覆盖立案、诉讼、审判、执行及管理等诸多环节。”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照生告诉记者。
在蒋照生看来,区块链技术与联盟链技术天然具有较高契合度:在司法领域,司法信息要求真实性、数据共享需要强信任、司法活动要求高效率、司法活动需要可溯源,而借助区块链去中心化、多方共识、防篡改、可追溯等技术特性,可以有效保障链上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实现多部门、多环节的数据互联互通,增加各部门的互信程度,促进跨部门协作效率,建立安全、可信、高效的司法环境。
“该《意见》的出台肯定了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过往应用成果及未来发展潜力,同时明确了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将会进一步深入提升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覆盖范围与应用效率。”蒋照生补充道。
最高法披露数据显示,近年来,人民法院大力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应用,建成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司法区块链上链存证超过22亿条,存固证据、智能辅助、卷宗管理等方面应用效能和规范程度不断提升,电子证据、电子送达存验证防篡改等应用场景落地见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