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解读】上证指数改革到底变了啥?
上证指数自91年诞生以来,已经陪伴了广大股民快29个青春年华了。听说要改革了,想必大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但是别慌,听我来跟你掰扯掰扯
首先什么是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综合指数,是反映上交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那为什么要进行改动呢?其实原因就在于,除了之前被两会委员批指数失真外,还是有其他的原因的。
为了方便理解,如果我们把上证指数里纳入指数的股票比作一个农场里的各种蔬菜,假设原先农场的所有作物的种子是3000斤,在精心的照料下,最后产物的总重量竟然还是3000斤,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而隔壁老美的标普农场,从种植到收获已经翻了两番了!除此之外究其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产品不同,上证指数的农场里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作物:棉花(传统A股基建)、土豆(券商和能源)、玉米(银行),而隔壁标普的农场里,都是一些拥有高附加值的作物:有机蔬菜(美股的高科技公司)。
就这样,上证指数的农场在产量萧条的情况下,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购买者,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上证指数这个农场就必须要做出改变了,所以他们决定在7月22日进行大改革!
那到底改革了什么呢,请继续往下看吧
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引进新的作物品种,这个品种就是6月才推出的科创板聚焦新技术和数字经济,它的加入将会丰富农场的产品类型,从而带动上证指数这个农场的发展
其次就是剔除掉不好的品种,首当其冲就是处理掉ST,*ST这两个品种,因为ST和*ST这两个品种都是会让农场亏损的品种,区别就是一个是连续两年亏损(ST),一个是连续三年亏损(*ST)。
最后就是调整了新的作物的上架时间,之前是新品种上架11日就对外产出,并且也加入最后的产量计算。而修改后是,新品种出来上架后,如果产量在所有品种的前10名三个月后就可以算入最后的总产量,但是如果不到,它的产量只能一年后再算入总产量。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了新品种上架时而引起的暂时性的产量变动,从而避免引起总产量的大幅度波动,其实就是为了追求一个稳定性。
不过改革后上证指数这个农场到底会不会像我们预期的那样产量翻番,产量会不会一直增长,还需我们耐心等候!
总结
一个班的升学率一直上不去,班主任很着急,校长给班主任支了一招,让成绩最差的20个学生不参加中考,再从其他班级借调20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中考,这样升学率就提高了!班主任连连称妙,大赞校长的办法好!
以后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万一也崩了,那就把这些学生也开除不让参加高考,再从其他班级借调新的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来拉高升学率就好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