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课堂(九):老年人如何防范金融诈骗?
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为响应2019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要求,保险经纪网将通过【金融知识课堂】讲解基础金融知识,帮助金融消费者、投资者和广大网民防范金融风险。第九课想要帮助老年群体识别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陷阱,并引导他们进行有效防范。 现在社会,老人手中持有的经济资产越来越多,为了减轻儿女负担,更好地安度晚年,老人们如今对投资理财也有着广泛需求。
然而,随着手机银行、非现金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普及,金融诈骗的形势也跟着花样翻新。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对新鲜事物了解不多、重视亲情等特点诱骗煽动老人,不少老人因一时失察而造成不必要的财物损失。
第一则 辨别陷阱
“以房养老”
骗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通常在社区以免费体检保健、免费领取纪念品等借口与老人拉近关系,骗取老人信任,然后鼓动老人以房屋作为抵押进行贷款,投向号称每月可得15%甚至20%的高息项目,然而好景不长,在经历短则一年,多则几年的时间,老人的房子就会被出售。最终不仅收益和本金无法收回,最后连房子也被强制过户。
混淆新兴的金融投资概念
理财市场日新月异,老人很难分辨新的投资品种,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私募众筹、合伙人、海外股权、天使投资”等新兴金融概念混淆视听,给老人设置各种陷阱。
例如新出现的一种诈骗手段——假私募,骗子通常要求老人先交钱,等钱凑到一定数额,再以天使投资或其他名义将钱用作他途。在这类骗局中,老人不是购买私募产品而是直接变成企业合伙人,合伙投资当然还要承担风险,直到最后被告知合伙企业无法正常盈利,老人们才发现之前投资的其实是骗子注册的空壳公司。
发售没有价值的纪念币
“限量发行”、“高额回报”、“绝世珍藏”等词汇都是居心不良的骗子吸引老人惯用的伎俩,一些老人由于爱贪图便宜,担心错过所谓的“独家渠道”而造成了上当受骗。
一些不法公司往往打着“央行旗下货币发行机构”的名义,同时还许诺在短期内会帮助老人将纪念币进行拍卖,“收益翻番”。实则这些骗子售卖的只不过是一些外表华丽的工艺品或翻版印刷的钞票,并无他们承诺的任何价值。
目前,金融风险和健康风险是人到老年面临的两大主要风险,以电信诈骗、投资理财诈骗为代表的金融陷阱与消费陷阱一样,都有可能将老人的晚年生活置于危机之中。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可以防范于未然。
第二则 提高警惕
莫贪便宜,抵御高收益诱惑
老人选择将自己养老金用于投资理财时,大多是被集资人许诺的高额利息、入股分红等话术吸引,但往往意识不到高收益的背后常常是与高风险挂钩。如果有人说,他们的理财项目收益高、风险低,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陷阱。
防止个人和家庭信息外泄
不要轻易将个人资料、卡号密码等告知他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在侦查办案中都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情况以及要求转账等。
理财要稳中求进
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比较脆弱,因此,理财首要考虑的就是本金安全,在保本的基础上再去追求相对高收益的产品。一般来说,有金融机构监管的、类固定收益的产品更适合求稳的老人。此外,由于老年人年事已高,患病或者发生意外的风险要比年轻人高很多,精力也不如年轻人充沛,加之市场变幻莫测,所以不建议老人选择封闭期限太长的理财产品。
目前,新型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犯罪突出,呈现组织体系严密化、行骗模式“商业化”、动员手段信息化等新特点,而这些正好命中了老年人信息更新不及时,缺乏风险意识和理财概念等弱点。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也应对新的理财知识保持学习态度,提高防范意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