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平台 发表于 2019-6-14 01:26:57

央企要变天了:一文看懂央企重组!

央企重组着实并不是这两年的事,这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然而每次央企重组,都意味着一大批岗位的更新瓜代。大浪淘沙,谁是上层想淘出去的那一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11/b2d7919a034d4a5f84e654f3c9cbc875_th.jpg

国企的悲伤:它曾资产7亿,现在居然抵不上上海一套房!

  作者:胡二伙

  泉源:商界(ID:sj998_)

  导读:它曾靠一支钢笔,险些把持中国市场份额,总资产凌驾7亿,远销60多个国家地域。同时无数汗青大事由它签署,品牌估值可谓无价。之后,它开始灵敏衰败,从3000多人的大厂到末了不敷150人,净资产淘汰到200多万,抵不上上海一套房子,以致不得不以250万平沽49%的股份。

  没有乐成的企业,只有期间的企业。

  它曾靠一支钢笔,险些把持中国市场份额,总资产凌驾7亿,远销60多个国家地域。同时无数汗青大事由它签署,品牌估值可谓无价。

  之后,它开始灵敏衰败,从3000多人的大厂到末了不敷150人,净资产淘汰到200多万,抵不上上海一套房子,以致不得不以250万平沽49%的股份。

  好汉钢笔,历经85年风雨,惨淡收场。它是最巨大的民族品牌,也是最消灭的国有企业。

  1、“抗美”好汉

  韶光倒回到20世纪30年代。

  1931年,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用钢笔取代毛笔写字者日益增多,学徒身世的浙江奉化人周荆庭,为了突破“中国人生产不了钢笔”的说法,以1.5万银元开办华孚金笔厂,随后更名好汉金笔厂,这标志着随后影响中国85年的好汉牌钢笔的诞生。

  1958年“好汉”掀起了赶超美国名牌“派克”金笔的高潮,仅用9个月研发的“好汉100型”,从抗漏、调皮度、间歇誊写等11项指标上追赶派克,上海天马影戏制片厂为此还拍摄了影片《好汉赶派克》。

  到了1978年,好汉金笔厂开办了好汉金笔厂技校,学制三年,专门为厂里造就人才。“好汉金笔厂技校一年就招四五十人,分数充足高才行。”

  其时能在好汉金笔厂上班是一件非常自大的事,厂里配备有四五辆专门接送员工上放工的两节车厢公交车,被形容为“巨龙车”,这在其时可谓福利丰厚,令其他厂工倾慕不已。

  2、盖世19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在蓝色涤卡上衣的口袋中插一支好汉钢笔,是知识分子和干部的代表性妆扮。

  好汉钢笔更属于“奢侈品”,是奉送亲朋的时髦礼物。一支笔加一个条记本,条记本上再写上“好好学习”等几句庆祝大概励志的话。

  好汉钢笔还见证了无数冲动民气的汗青大变乱。如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上海互助构造创建声明、中国初次APEC集会、中国参加世贸构造等,均由“好汉”签署完成,并多次作为国礼款赠国际友爱国度首脑和运动健儿。

  不但拥有“好汉”的中国驰名商标,在壮盛时期,好汉产物占据率靠近市场总和的70%,更是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域。

  3、上市与退市

  1992年和1993年,好汉先后在A股和B股市场上市,成为上海最早一批上市企业。1996年好汉的半年财报表现:总资产凌驾7亿元,净资产3.72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从1999年开始,好汉的主业务务开始出现亏损,不得稳固卖资产。先后以2970万元和500.96万元的代价出让其所持有的上海12.9%的房产股权和苏州7.5%的房产股权;不久又以2733.06万元的代价,出让了上海永生金笔37.57%的股权。

  上市没有让原来的国有企业洗手不干,短暂的资源蜜月也没有催生出今世企业制度,好汉光环渐渐退却,沉溺到中国资源市场的ST一族。

  2001年左右,好汉的业绩下滑严峻,“好汉股份”不得不黯然退市。从1992年上市至2001年退市,好汉作为上市公司不到10年,新世纪的光辉没能一连。

  4、转型的阵痛

  2003年,海文团体收购了好汉笔厂,投资3600万元组建了上海好汉金笔有限公司,并整合了41件好汉商标。轻装上阵的好汉笔厂提出“二次创业”的标语。

  为了改变每况愈下的田地,好汉曾多次谋变,更是建立了高端化门路。自2007年起,好汉注意开辟礼物市场,如大银行的VIP客户礼包、汽车贩卖礼包喝告急集会指定用笔等。

  但这些积极并未有多少转机,更讽刺的是,已往数年中国已成为派克最热销的市场,许多派克笔柜台销量增长30%至50%,而好汉钢笔的贩卖则缩减了近7倍。

  一个很告急的缘故原由是,好汉不绝没钱。没钱打广告,没钱做渠道,以致连加入行业展会的预算都有限。而品牌力的连续下滑,一些百货卖场以致拒绝好汉品牌的进驻。

  好汉还实验过多元化的投资自救,此中一部分是应上海市当局的要求,出资整合上海市的许多文具、办公类企业,同时也跨界做过厨卫项目。其时好汉从德国、意大利引进整条的流水线,耗资巨大,但终极功败垂成,项目团体报废,然后又不得不低价转让。

  5、250万换49%股份

  一落千丈,一泻千里。

  2012年11月,一则关于好汉团体挂牌,以250万元的低价转让上海好汉金笔厂49%的股权(不包罗地皮和品牌商标)的消息引人关注。

  只管好汉管理层表现,此举是渴望引入社会资源,钻营国企机制改革。但好汉49%的股权仅作价250万元的“白菜价”,不得不让人大有好汉末路之感慨。

  彼时,营收状态屁滚尿流的好汉,已经一连三年惨遭重创,2011年净利润亏损472万元,同比降落近200%。

  而好汉团体的总资产亦大幅缩水,从1996年的7.03亿元到2012年7月的2498万元,净资产则由3.72亿元减为208万元。十几年间,同样的好汉金笔厂,净资产值只剩下了原来的零头。

  “净资产就上海的一套房子钱?”许多人为好汉遗憾,其时网上以致传言“好汉”已经倒闭。末了迫于各方压力,好汉不得不自动打消股权生意业务。

  6、好汉已迟暮

  好汉迟暮,这内里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内部谋划的失察。

  1、市场需求萎缩

  由于传统誊写方式的改变,钢笔的需求越来越少,誊写工具市场被圆珠笔和中性笔占据。

  特殊是誊写润滑流通、线条匀称的中性笔,一出现就大受欢迎。然后在转向中性笔的关键阶段,好汉却对市场判定失误,没有捉住生产中性笔的机会。

  在低端市场,中性笔完善取代钢笔,在高端市场,好汉钢笔面对派克、万宝龙等更是没有丝毫的竞争力。

  再加上比年来电子产物的遍及,键盘和触屏誊写的鼓起,用笔的机遇越来越少,好汉钢笔的主业由此不绝萎缩。这和当年钢笔取代毛笔何其相似。

  2、盲目跨界谋划

  上世纪90年代,好汉笔厂开始多起并购,并启动多元化战略,投资了煤气厂、钢琴厂等,厨房装备成为其时好汉的第二支柱财产,以致进军房地产,在苏州建了一座“好汉大楼”。

  盲目实验“跨界谋划”让好汉深陷债务,但贩卖额却毫无转机,堆栈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钢笔。

  与此同时,随着江浙一带民营制笔公司开始崛起,不绝挤占好汉原有的市场份额,到厥后,迫于谋划压力,好汉笔厂以致反过来为这些民营笔厂做代工,已无资金和精神建立本身的品牌和渠道。到了2006年,好汉最为强势的金笔所占国内市场份额已下滑至3%左右。

  好汉走过了许多老牌国企走过的路:先做大做全,再急速扩张,末了作茧自缚。

  3、国有体制僵化

  有人说,好汉消灭的重要缘故原由是体制标题。

  作为国企,好汉的机制简直赶不上民营企业机动,管理方式以致也停顿在上个世纪。

  不绝在裁人,多年没有奇怪血液的好汉金笔厂,人才大量流失,员工匀称年事在40岁以上,这些上了年事的员工没有充足的本领应对新形势的挑衅,更别谈什么发展思绪、市场营销、品牌运营和互联网头脑。

  着实好汉金笔的衰落是上海老名牌团体留恋的一个缩影,操持经济年代上海是当之无愧的品牌高地,涌现出金星彩电、双罗冰箱、水仙洗衣机和申花吸尘器等风靡一时的民牌产物。

  偏安地区市场,企业活力不敷、敏感度低,在买方市场到来之际措手不及,好汉们败下阵来,渐渐被洋品牌、合资品牌和外地品牌所霸占。

  4、盗窟久病难治

  品控差和计划抄袭,是好汉不绝被诟病的两个地方。

  有人说,好汉的堕落是个伪命题,由于它重新至尾都是在复制抄袭,从“好汉100型”抄袭“派克51”开始,险些全部的型号都找得到盗窟的影子。

  除此之外,品控不能同一,也是一个关键。现在市场上的好汉钢笔质量七零八落,这是由于好汉笔厂已经多年没有更新生产线,以致连模具都没有维护,存在铱粒切偏、笔杆歪轴、笔夹不稳、笔握爆杆等诸多标题。

  要想淘汰模仿、维持霸主职位,好汉钢笔无疑要进步本身的技能门槛,以好汉现在的技能投入,是无法媲美国外的精致做工。曾经有钱的时间,好汉没有想过产物创新,现在没钱的好汉更是难以拜托。

  自救者天救,自弃者天弃。

  7、戴着镣铐起舞

  为什么在“萎缩”的钢笔市场,派克、万宝龙、凌美等品牌却活得很滋润?由于钢笔已经不再仅仅是自制的利用工具。

  1987年,万宝龙“壮士断腕”,砍掉了全部中低价位产物,以高价位战略重新面市,并注入微雕、珐琅彩绘、宝石镶嵌等工艺,将本来玄色单调的钢笔变身为富丽的艺术品,这家濒临休业的钢笔老店迎来了涅槃重生。以后30多年,万宝龙越卖越贵,也越卖越好,在高档墨水笔市场中的占据率达60%。

  比年来好汉也在困难转型。在85年周年的庆典上,好汉团体还公布与施华洛世奇互助生产人工宝石笔,以售价200至500元面对年轻女性市场。

  然而戴着镣铐起舞,对于负重前行的国企和身陷泥沼的民族品牌而言,着实太难。期间已经不是谁人期间,但好汉还是谁人好汉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央企要变天了:一文看懂央企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