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牛股 发表于 2019-6-14 00:50:22

中国企业就是这样死的

中国企业就是怎么倒闭的呢?请听我讲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僧人。


一个僧人挑水吃,两个僧人抬水吃,三个僧人没水吃!


OK,故事正式开始!
http://mmbiz.qpic.cn/mmbiz/k6kRE43c0GGTJrVfBiaXxagtcws72Fqj5DCFmnESVvGiaWicA8pEEvhricKpQfzMspLkO8k6Jgo3SYPxLE2ADuTcH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当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山上穷的连水都吃不上之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管理这一标题。



主持上任后,发现标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雇用一些僧人创建了寺庙管理部来订定分工流程。


为了更好地鉴戒国外的先辈履历,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别的,他们还专门费钱请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教授MBA。


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就走了,丢下两个宝贝:BPR和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以为标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实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创建好,于是就创建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几天后成效出来了,三个僧人开始搏命地挑水了,可标题是怎么挑也不敷喝。不光云云,小僧人都忙着挑水、寺庙里没人念经了,日子一长,来烧香的客人越来越少,香火钱也变得窘迫起来。


为相识决收入标题,寺庙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一连召开了几天的会,末了决定:创建专门的挑水部负责后勤和专门的烧香部负责市场前台。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寺庙提升了十几名僧人分别担当副主持、主持助理,并在每个部分任命了部分小主持、副小主持、小主持助理。


老标题终于得到缓解了,可新的标题跟着又来了。前台负责念经的僧人总诉苦口渴水不敷喝,背景挑水的僧人也诉苦人手不敷、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没个准儿,欠好奉养。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一抵牾,经开会研究决定,创建一个新的部分:喝水相应部!专门负责调和前背景抵牾。




为了便于沟通、调和,每个部分都设立了对口的接洽僧人。调和固然有了,但效果却不抱负,过细一研究,原来是由于水的需求量禁绝、水井数量不敷等缘故原由造成的。


于是各部分又召开了反复会,决定加强前台念经僧人对饮用水的推测和念经僧人对挑水僧人满意度测评等,让前背景签订协议、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机制。


为了便于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购买了几个盘算机体系,包罗挑水统计体系、烧香统计体系、平常香客捐款分析体系、大香客捐款分析体系等等,同时创建香火钱管理部、香火钱出账部、打井计谋研究部、打井创建部、打井维护部等等。


由于各个体系出来的数总不精确、都不划一,于是又创建了技能开发中央,负责各个体系的维护、二次开发。


由于部分太多、办公园地不敷,寺院专门创建了综合部来管理这一标题,末了决定把寺院整个变成办公区,香客烧香只许在山门外烧。


部分多、当官的多,文件和开会天然就多,为了镌汰文山会海,综合办牵头召开了N次关于镌汰开会的会,并下达了“关于镌汰文件的文件”。


同时,为了精简机构、进步服从,寺院还创建了精简机构办公室、机构改革研究部等部分。


齐备似乎都合情公道,但香火钱和喝水的标题还是迟迟不能管理。标题在哪呢?


有的僧人提出来每月应该开一次分析会,于是谋划分析部就应运而生了。




分析必要许多数据和报表,可体系总是做不到,于是每个部分都指派了一些僧人手工统计、填写报表、给体系打工。


寺院空前地热闹起来,有的僧人在搏命挑水、有的僧人在搏命念经、有的僧人在搏命调和、有的僧人在搏命分析……忙来忙去,水还是不敷喝、香火钱还是不敷用。


什么缘故原由呢?这个僧人说流程不顺、谁人僧人说使命分解不公道,这个僧人说部分职责不清、谁人僧人说考核力度不敷。


只有三个人最清楚标题之关键地点,那三个人就是最早的那三个僧人。说来说去,就是他妈的闲人太多了!


他们说:“整天瞎分析什么玩意?什么流程标题、职责标题、界面标题、考核标题,显着就是机构痴肥标题!早知本日,还不如当初咱们仨自觉自律一点算了!现在倒好,招来了这么一大帮庸人,一个个不干端庄事还天天添乱。”


三个人忍无可忍,斗胆向上陈诉,要求增长挑水的人手,越过数个层级之后,主持和书记总算收到了这个哀求,颠末各个部分季度集会的总结和分析,颠末了数次猛烈的探究,总算可以从其他部分抽调过来一些僧人举行增援,但这些跨部分过来的僧人根本挑不动水!还对挑水的这几个僧人指手画脚,挑水的僧人再次哀求,本身担当挑水的僧人团队负责人。总司构造部评估之后以为,三个僧人专业有余,管理本事不敷,一番鼓励和劝解之后维持近况。


又过了一年,寺院黄了,大部分僧人都死了:人们在水井边发现了几具遗体,是累死的;在寺院里发现了几千具遗体,是渴死的。




尚有少数几个僧人没有渴死,他们跳槽到了其他寺院,他们是“高层僧人”,而且带去了“先辈管理履历”。


点评:


这就是中国传统企业特色,要是论单个的,各人都是明白人,都智慧又智慧。一旦组合在一块,就大眼瞪小眼,变的极其复杂。你算计我,我算计他,他算计你。效果这些智慧才智都相互抵消了!




以是,一群智慧人加在一起变成一堆二傻子。你不倒谁倒!


【延伸1】中国私营企业之死的20条原罪


1. 哥们式合资,对头式拆伙


中国企业最常见的离合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资者们以感情和义气行止理相互关系,制度和股权大概没有确定,大概有而含糊。企业做大后,制度变得紧张,优点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好汉流云四散。


2. 盲目崇敬社会关系


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创建和运用是贩子须要的本事;但关系不即是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管理企业发展全部标题的灵丹灵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真理,则企业本末倒置,大患早晚到临。


3. 迷信“空降兵”


都说"外来的僧人会念经"。精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可不消"空降兵",不可乱用"空降兵",不可全用"空降兵"。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教导已经太多,可永久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家。


4. 企业支柱知己化


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国式构造。劈头于农民打山河的传统,泛滥于信托危急加重的当代贸易社会,是中国以感情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管理的紧张瓶颈。


5. 体面大于真理


体面是:我已经如许定了,而且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真理是:这个方向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弯路,而且很大概此路不通。爱体面的老板说:他妈的就这么去,谁不实行谁下课,玩也要玩到底。


6. 贸易式迷信


罗盘神签加卦相,坐卧不宁,测风水测人才;香火缭绕进庙堂,顶礼敬拜,求机运求财产。商海无情,翻云覆雨,谁来保佑?


7. 知人而不自知


看人头头是道,看己昏头昏脑。从来没有看清本身在行业中领先的关键因素,一段乐成史,满脑糊涂账。也因此,从来没有清楚的战略规划:对峙什么,改进什么;怎样创新,怎样固守。


8. 风俗性名誉缺失


语言不算数、条约不算数、答应不算数,这险些是中国贩子部落最常见的景观。对内,规则筹划幻化无穷,本日立,来日诰日改,后天再改,部下无所适从;对外,条约答应一张废纸,视环境涂抹、打折以致撕毁,互助者有去无回。


9. 匪文化心态


民营企业老板如盗窟大王,生于青萍之末,长于江湖之野,走的是匪文化门路:关上盗窟大门,老子天下第一;冲出盗窟掠财,碰钉子拐弯,见缝就钻。图的是人生愉快,少一份使命精神;既没有经济上的长远目标,也没有文化上的成熟主张。


10. 阶级斗争企业化


企业内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斗争。"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挑起群众斗群众"末了所失去的,是企业的服从和凝结力。


11. 沉湎酒色


有人由于无力控制欲望沉湎酒色;有人由于奇迹再无豪情沉湎酒色;有人由于"已往吃了苦",怀着找补返来的心态沉湎酒色;有人由于"人生苦短",信奉找钱是为了享受的哲学沉湎酒色。


12. 投资冒险主义


拿本身“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大概借来以致骗来别人"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所谓成败荣辱在此一举,身家性命系于一线,鉴戒翼翼,急功近利,举止失措,焉能不败?


13. 投资履历主义


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市场、另一个行业,面临另一群员工或消耗者,以当年的感觉投资、布局、生产、贩卖。指挥还是昨天的指挥,音乐还是雷同的音乐,可这一次为何起舞者寥寥数人?


14. 投资非常主义


三月前高兴地投下钱来,三月后沮丧地要抽身拜别,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企业振荡,落英缤纷......投资者的常见弊端,紧张缘故原由是对产业投资纵深化及企业竞争复杂化的估计不敷。


15. 人力资源幻觉


一方面永久高估员工的高度,一方面永久低估员工的水平。


16. 过分寻求体系平衡


企业总是由各个体系各个部分构成,它们相互之间必要有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老板太过看重平衡,在赏罚政策、职员提升、部分权限、业绩考核等方面一味夸大"一碗水端平",末了优者不奖、错者不罚,全部部分都吃大锅饭,企业所要的平衡反而荡然无存。


17. 仰面驳倒潜规则,低头猛搞潜规则


从不以为本身对抱负社会的到来负有身材力行的责任。


18. 完善主义群众化


完善主义不是坏事,但若将其扩大化,就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无尽的烦恼与贫苦。完善主义的老板总想告竣最高的目标。他们对下属"高尺度,严要求",由于求之深,以是责之切,总是有太高的眼光、太多的挑剔、太多的叱责。


19. 附庸风雅


一窝蜂爬山,一窝蜂打高尔夫,一窝蜂EMBA,一窝蜂墙上挂艺术品......值得指出的是,这齐备并不是由于爱好或需求,而是由于模拟及夸耀。


20. 不学无术


老板天天要处置惩罚各种各样的环境,事变一多,就不乐意学习了。许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更不乐意专门花时间到场培训。


在他们看来,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只是装点门面的过场罢了。由于长期沉溺于小圈子,信息封闭,知识布局老化,终极要么被市场镌汰,要么被主流忘记。


【延伸2】史玉柱: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


第一种死法:不合法竞争。


第二种死法:碰到恶意的"消耗者"。


第三种死法:媒体的围剿。


第四种死法:媒体对产物的不客观报道。


第五种死法:主管部分把企业搞死。


第六种死法:法律制度上的弹性。


第七种死法:上当。


第八种死法:"红眼病"的威胁。


第九种死法:黑社会的诓骗。


第十种死法:冒犯某手中有权利的官员,该官员大概利用手中的权利给企业发展制造停滞。


第十一种死法:冒犯了某一恶权势也有大概把企业搞死,比如说他在产物中投毒。


第十二种死法:遭遇造假。


第十三种死法:企业家的自身安全标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企业就是这样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