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物流金融】详解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化的大配景下,信息技能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虽未改变金融的本质,但是从金融体制机制、业务流程、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举行了连续创新,加速了金融结构的演进,进一步优化和提拔了金融资源设置的功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日益凸显某种去中介化趋势,具有颠覆传统金融体制的大概性;然而从现本相况看,互联网金融短期内还将处于附属职位,而且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必须增强理论创新和制度操持,以实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可连续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金融的资源属性
金融是资源,是一种战略性的稀缺社会资源,具有特殊的资源属性,即它自己既是一种资源设置方式,也是一种资源设置本事。互联网头脑和技能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然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促进金融结构加速演进,同时也促进金融功能的优化与升级,并将促进金融理论的创新和金融羁系的厘革。
互联网金融加速金融结构的演进。金融机构的物理形态将由柜台人工和ATM装备管理业务向电话银行、网络银行再得手机银行的变化,金融机构的物理存在将渐渐走向捏造,大批的业务网点将渐渐消散。金融机构的构造形态也举行相应的调解,上下级授权式的垂直管剖析渐渐转向分散式的功能性管理,纵向的决议链条演酿成扁平的委员聚会会议事性决议流程。金融业务分工的现状将发生改变,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相互渗出和交织的程度进一步增强,混业谋划的趋势加剧。
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拔。互联网技能的出现和信息科技程度的进步使得信息网络和处置处罚的本事明显提拔,征信环境得到显着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低沉的同时,风险管理本事明显增强,这就进一步进步了金融设置资源的服从。
起首,第三方付出、移动付出和捏造钱币的出现使得资金整理和付出的功能明显提拔,也更加便捷和高效。
其次,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得到提拔,这不光表现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吸引了更多的草根客户,而且金融工具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程度明显增强。
第三,风险分散的功能也得以增强,这重要得益于大数据、搜刮引擎和外交网络等新兴技能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产物的风险定价变得更加准确、直观和浅显。
二、互联网金融的根本特性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业务模式,较传统的金融服务出现出更强的普惠性、技能性和颠覆性,在现阶段还具有较强的次级贷款性特性。
(一)普惠性
互联网金融可以或许更加有用、全方位和连续性地为各个地区、各个阶级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能覆盖小微企业、农夫等草根阶级,在很大程度上管理金融排挤的题目。
一是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平台举行交易业务,可以或许突破原有金融业务网点、时间的限定,可实现跨地区、跨时间乃至是跨国别的交易业务,使得到场主体更加广泛、金融服务更为多样。
二是互联网金融的供给方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客户,从而低沉谋划资源,进步红利程度;而且,金融服务和产物的可得到性更高、可选择性更大,而且平常百姓、大门生等草根群体也可以公平地享受金融服务,有助于实现多方共赢。
三是相比于其他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不必要财政补贴和特殊的政策扶持,可以通过技能升级和业务创新为小微企业、农户等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可连续性更强。
(二)技能性
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告急根本在于互联网技能的不停进步以及互联网技能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
一是互联网金融依靠搜刮引擎、大数据和外交网络等技能网络更加全面的数据,从而有用管理信息不对称题目,对交易业务对象的光荣状态举行更为准确的评价,以有用地控制光荣风险。现在,阿里电商、京东商城的征信根本较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二是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业务根本上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的,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技能的发展,可以基于APP软件不停创新金融产物和服务。
三是传统金融机构也会通过互联网及相干技能对业务流程举行改进和优化,创新业务模式,实现传统金融和互联网技能的融合与升级。
(三)颠覆性
互联网金融运用新的技能和头脑理念开展金融业务,短期内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方式,恒久将出现去中介化的趋势。
一是对现有金融理论的颠覆。从理论上讲,互联网金融可以明显消除信息不对称和交易业务资源等摩擦因素,使得钱币无关告急,推动金融中介和市场渐渐消散,到达瓦尔拉斯一样寻常平衡。
二是对现有金融形态的颠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的构造结构、物理形态、业务流程和金融工具都将发生巨大厘革,金融服务和产物将以新的形态和方式出现。
三是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互联网金融可以或许依靠其精良的用户体验和资源上风在时间和空间多个维度上拓展金融功能,自下而上推进金融的市场化改革。
(四)次级贷款性
互联网金融初期的融资服务主体大多为被贸易银行筛选清除在外的客户,因此融资业务具有较强的次级贷款性子。
起首,贷款主体不符合传统贷款市场的标准,一样寻常属于光荣记载不全大概光荣品级较低、道德风险较高的范例。
其次,贷款重要以光荣贷款为主,贷后资产质量评估难度较大,对贷款主体的运动性监控本事偏弱,对其还款本事低沉的辨认性不强,光荣风险较高。
同时,贷款主体的私人信息潜伏性较高,一旦发生违约风险,出资人资金追讨资源较大。因此,从现本相况看,互联网金融的贷款服务与传统贸易银行融资市场相比,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显现状
(一)重要发展历程
作为互联网技能的劈头地,西欧国家不停引领环球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险些全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都诞生于西欧。按照金融功能的差别,大抵可以分为网络金融、互联网付出、融资业务和第三方金融服务等四种范例。按照发展程度的差别,互联网金融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能改进和升级传统金融业务,可以视为金融的互联网化;
第二阶段黑白金融机构,包罗互联网巨头、其他新型机构进入金融范畴,利用互联网头脑、平台和技能改变金融的运作模式,提供新型的金融产物和服务;
第三阶段是互联网和金融高度融合的形态,传统金融机构和新进入金融范畴的互联网企业的界限被突破,构造出新型的金融业态。
现在,互联网金融团体上处于第二阶段,正在向第三阶段演变。从实践上看,越是金融发展遍及率低的国家,越是金融创新滞后的范畴,互联网金融发展就越富有活力,增长速率就越快。比如,肯尼亚已经成为全天下移动付出较为发达的国家,移动付出的金额高出了本国全部金融机构的总和。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较为迅猛
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第三方付出发作式增长的向导下,渐渐向融资、理财、第三方金融服务等范畴扩展。与国际先辈程度相比,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技能、模式和市场化程度方面比力靠近,乃至处于持平大概领先程度。
1.到场主体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诞生,吸引更多的机构进入金融范畴。
起首,互联网巨头利用原有的客户、渠道、信息和技能上风进入金融范畴提供服务,以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为代表。
其次,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针对特定的目标客户提供新型的金融服务,现在约有1000家P2P公司和20多家众筹融资公司,另有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共设的子公司,比如众安在线等。
而且,传统金融机构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升级存、贷、汇等业务,另一方面还根据互联网头脑和技能开展业务模式的创新,比如建立银行创建善融商务、安全银行开始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的混业谋划。
2.业务模式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与国外类似,根本上可以分为五种模式。
一是传统金融机构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包罗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络金融交易业务平台等。
二是第三方付出和移动付出,以付出宝和财付通为代表。
三是基于征信数据的网络贷款,以阿里小贷和京东供应链金融为代表。
四是网络融资,指互联网上的直接借贷大概股权融资,重要为P2P贷款和众筹融资业务,以宜信、各人贷和天使汇为代表。
五是第三方金融服务,是指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理财顾问、产物贩卖等服务,以91金融超市为代表。
3.运行机制
互联网金融在运行机制上发生了庞大厘革。
起首,由于金融光荣信息根本数据库的成熟和新型主体掘金征信行业,特殊是互联网征信业务的发展,征信数据体系不停美满,征信徐徐发展为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基石。
其次,互联网技能徐徐突破了时间、空间对金融业务的限定,明显低沉了交易业务资源,创造了新的金融产物和服务,将来将推动金融业发生更加深刻的厘革,使得移动金融、应用场景化等新的金融形态成为现实。
4.市场规模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业务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一是第三方付出的规模较大,2013年到达17.2万亿元,同比增长38.7%,此中移动付出的增长速率最快,仅2014年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63.4%。
二是P2P业务于2013年出现发作式增长,天下范围内活泼的P2P平台已高出350家,累计交易业务额高出600亿元。众筹融资规模相对较小,2014年上半年现实召募金额仅1.56亿元,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是基于征信数据的网络贷款也实现稳步增长,仅阿里金融旗下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500亿元。
四是其他业务也发展灵敏。以余额宝为例,停止2013年末,仅利用半年的时间客户数已到达4303万人,规模到达1853亿元。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题目
金融业和互联网行业自身都属于高风险行业,互联网金融兼具了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基因,决定了风险远比单纯的互联网和传统金融行业更为复杂。因此,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和羁系缺位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不光具有传统的运动性风险、光荣风险和道德风险,而且还具有特有的信息安全和体系安全等题目必要关注。
(一)法律法规缺失和羁系主体缺位题目并存
立法工作相对滞后。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现有法律法规尚未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性子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范例,没有规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也未订定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规则,因此整个行业随时大概越界、触碰法律和政策底线,现在存在机构鱼龙稠浊、业务操纵杂乱等突出题目,乃至发作了多起诓骗变乱。
羁系主体、职责和标准尚不明确。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创新的产物、服务和渠道出现出混业谋划的趋势,打击着我国现行的“分业谋划、分业管理”的金融羁系模式,易于出现重复羁系和羁系缺位的环境。现在,仅有第三方付出机构由央行下发牌照,91金融超市和易宝金融由金融羁系部分共同答应颁发牌照,而其他大部分机构注册的是“网络信息服务公司”和“咨询类公司”,在工商局注册即可开展业务。
(二)风险更加复杂多样且影响深远
汗青和实践告诉我们,每一次庞大的金融创新都会带来前所未见的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不光具有金融业务的传统风险,还存在信息安全和技能风险,而且影响面广、传播速率快,较易引发体系性和地区性的金融风险。
传统金融风险依然存在。
一是运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通常发挥资金周转功能,把握部分沉淀资金,在缺乏羁系的条件下,假准限期错配大概调用资金,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引发付出危急。
二是光荣风险。互联网金融的信息通报、付出结算和投融资业务都是在捏造环境中完成的,固然通过大数据、云盘算和搜刮引擎技能可以举行身份辨认和光荣评价工作,但是由于信息失真和计量模子的范围,违约变乱依然难以降服。
三是道德风险。一方面存在部分机构利用夸大宣传的本事误导消耗者、调用客户资金等风险变乱,另一方面也出现乞贷人利用信息造假等本事骗取资金的征象。
技能安全风险不可忽视。
一是数据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涉及海量数据的存储,假如安全管理不妥,易造成信息的泄漏、丢失和滥用等题目。
二是技能风险。盘算机病毒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扩散与感染,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盘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大概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出现体系性风险。
而且,互联网金融自身还具有覆盖面广、涉及人数浩繁的特点,一旦发生风险则丧失巨大,极易引发群体性变乱和影响社会稳固。
五、互联网金融要实现可连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连续康健发展,既必要创造精良的外部环境,又必要构建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既必要充实发挥其金融创新的功能,又必要适度有用的羁系,包管互联网金融的可连续发展。而这一点是说来容易,做到实难。
(一)构建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
互联网金融引起了金融结构、金融功能、金融资源-收益-风险等方面的巨大厘革,改变了金融的传统生态环境,对传统金融理论与羁系实践产生了严厉的挑衅。因此,理论研究不可范围于金融大概技能的单一分析视角,应该以信息理论、金融理论和发展金融学等多个学科为根本,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根本、重要模式、运行机制和团体功能等方面举行深入综合研究,构建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体系。
在法规建立方面,可鉴戒西方发达国家的乐成履历推动立法。
一是对《贸易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举行梳理,修改美满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相干条款。
二是适时出台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新法规,对行业准入、业务规则、违规惩戒和退出机制做出专门规定。
三是推动订定行业标准和操纵规程,为推动各机构的信息共享、增强体系防护本事和业务操纵程度奠基根本。
(二)美满互联网金融的监督管理体系
按照适度羁系的原则,美满羁系互助机制和分类羁系体系。
一是创建互联网金融的羁系调和机制,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工信部等部分共同到场、相互共同,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推行羁系职能。同时,要创建稳固的互助互换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防止体系性风险的发生。
二是根据差别的业务模式创建分类羁系步调。
三是通过创建健全互联网金融协会、P2P平台协会等自律构造,订定行业规则和业务标准,推动内控制度建立,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
四是增强金融消耗者辅导和掩护工作,引导金融消耗者和投资者学习金融知识,进步辨认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本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三)加速推进征信行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履历表明,征信业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告急基石。美满的征信数据体系可以有用进步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并明显地低沉资源和控制风险,因此必须起首推动征信业的发展。
一是渐渐推动P2P机构、阿里小贷等机构接入金融光荣信息根本数据库,有用利用现有的征信资源控制违约风险。
二是在《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的引导下,扶持征信机构充实利用线上征信技能,征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信息和其他公开信息,构建基于互联网提供征佩服务的征信体系,上海资信已经做了有益的实行。
三是由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创建违约乞贷人的黑名单制度和披露机制,依法在各机构间共享并在肯定范围内公开,增长失信者的违约资源,形成市场性的惩戒机制。
(四)推动金融发展方式的变化与结构调解
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核心,是一国的战略性稀缺资源,金融是当代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固的核心性、主导性和战略性根本要素,是大国间竞争、博弈和争取的战略性新范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发展方式的变化与结构调解以及钻营在环球的金融职位提供了有利契机。
一是将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作为推动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告急本事,利用互联网金融美满金融产物链条、促进金融市场竞争,从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新的金融产物和服务的代价形成机制,改变现有的“金融倾斜”格局,有用提拔金融资源的设置服从。
二是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技能、资源上风和市场定位改变金融发展方式,促使精英化金融、贵族化金融渐渐向普惠性金融的变化,更加惠及平常百姓、小微企业等草根群体。
三是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实践为根本,积极到场互联网钱币、第三方付出等新兴业务的国际羁系规则的订定工作,更为积极自动和进取性地到场国际钱币和金融体系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渐渐把握并强化中国的国际经济金融话语权。
六、结语
经济环球化、经济金融化和金融环球化是21世纪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无疑将加速经济与金融的相互渗出和融合,使得金融资源跨时间、跨地区和跨国别地设置将更加便捷和高效,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因此,要从国内、国外两个视角对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题目,既要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专长,为我国战略性产业以及“强位弱势”产业和群体提供金融支持,又要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我国金融发展方式的变化与结构调解,提拔我国金融业在国际上的职位,有用制衡国际市场上的金融霸权活动,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历程和金融强国的建立,进一步促进国际钱币与金融体制改革。
页:
[1]